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户端】;
12月7日,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自民黨)在柏林正式簽署聯合組閣協議。新一屆德國政府誕生,意味着長達16年的默克爾時代正式落幕。分析人士指出,如何帶領德國解決面臨的諸多挑戰,考驗新政府內部各方的政治智慧。
對內多頭並進
輿論認為,德國新政府在內政方面的計劃雄心勃勃。
首先,由於綠黨的重視,環保相關政策將是新政府優先事項。據報道,新政府計劃在“理想情況下”將淘汰煤電的期限從2038年提前至2030年,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從當前設定的65%提高到80%。新政府還將引入“氣候檢查”機制,即政府各部門在審查法律草案時都會把對氣候的影響和是否符合氣候目標納入考量。同時,政府為了激勵企業投資綠色領域,未來企業對環保科技的投資可獲政府減免賦税。
其次,新政府將在改善社會福利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包括:提高法定最低工資至每小時12歐元,計劃每年建造40萬套住房,繼續限制房租上漲,改善衞生福利等。此外,改善公共基礎設施、提高網絡速度、為長期失業者提供更多繼續教育培訓的機會等也是新政府計劃的工作重點。
財政方面,新政府表示,將從2023年起繼續堅持以往的“減少債務”政策,不過因當前德國新冠疫情嚴重,2022年可以暫不堅持減債原則。
在頗受德國民眾關注的養老退休政策方面,從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的組閣協議來看,改革力度不大,引發外界批評。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所長克萊門斯·菲斯特説,這是組閣協議裏最弱的地方之一,就當下德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趨勢來看,當前政策是不可持續的。
對外延續為主
據德國《明鏡》週刊報道,在先前組閣談判中要求調整外交政策路線的聲音並不小。但有分析人士認為,新政府基本會延續默克爾的外交政策。
根據組閣協議,新政府將繼續支持加強聯合國在國際秩序方面發揮作用,支持多邊主義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支持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也將利用2022年德國擔任七國集團輪值主席國的機會推進多邊主義。新政府還將推動世貿組織發展,推動改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
歐洲事務方面,新政府將繼續重視德法盟友關係,同時重視通過歐盟平台發揮影響力,推進歐洲戰略自主,包括加大對歐洲議會的支持,加強歐盟在包括能源供應、衞生、原材料進口和數字科技等國際事務關鍵領域中的戰略自主性等。另外,新政府還表示會更重視歐盟東部和南部事務,加強與盟友的協調與合作。輿論認為,新政府可能將促進歐盟成員在外交、安全和防務政策上行動一致,從而在國際上更有作為。
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一直要求德國將國防支出增至國內生產總值2%這件事上,新政府組閣協議採取了模糊表達,表示會長期將國內生產總值的3%投入到國際行動中,以加強德國外交和發展政策,同時履行其在北約的職責。德國媒體稱這一表述為“一種靈活的包裝術”。
對俄羅斯關係方面,組閣協議把德俄關係定性為“深層和多樣化”,新政府尋求全面和穩定的對俄關係,願意採取建設性對話,同時與俄羅斯在包括氫能源、衞生、氣候和環保領域等議題上加強合作。
考驗政治智慧
根據聯合組閣協議,新政府共設15個部長席位,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分別佔6席、5席和4席。分析人士認為,三黨此前分歧較多,如今的組閣協議是相互妥協的結果,未來政府如何運轉,將考驗內閣主要官員尤其是被視作默克爾“接班人”的奧拉夫·朔爾茨的政治智慧。
有分析説,聯邦德國72年曆史中,新舊政府過渡總體穩定,還未發生過新舊政府政策決裂的情況,這次應該也不例外。默克爾曾用“可靠”評價朔爾茨,10月底她還同朔爾茨一道赴意大利羅馬參加二十國集團峯會,並向世界隆重推介朔爾茨。朔爾茨此前向選民表示,將保留默克爾執政16年留下的政治遺產,會保持政策的延續性。
聯合組閣協議11月底達成一致以來,三黨對外展現一團和氣。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三黨在氣候、税收、財政等政策上存在分歧,此前還在財政部長等內閣職位的分配上發生爭執。新政府上台後,如何有效彌合各方分歧,化解面臨的挑戰,實現預定的內外政策,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