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老克勒”遇見“數治”,煥然一新
圖説:瑞金二路街道綜合治理體系的公共安全模塊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攝
姚麗萍/文
百年南昌路,無疑是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城市更新中“最閃亮的明星”。
城市更新,改變了什麼?外在,居住環境和居住形態;內在,治理方式和治理效能。可以説,城市更新和社會治理,互為表裏,相輔相成。
今年,申城城市更新進程中,在歷史風貌保護區,一個最顯著的變化是——數字治理的延伸和普及。老房子,好比“老克勒”,當“老克勒”遇見“數治”,會怎樣?不妨看看南昌路所在的瑞金二路街道。
在這裏,轄區面積僅1.93平方公里,五分之四位於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背街小巷多、里弄小區多、保護建築多,典型的申城“老克勒”。
時間,讓“老克勒”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房屋老化、設施不足、物業服務標準低、居民期望提升。同時,社區治理迫切需要解決——人口情況掌握不全面、基礎數據準確度不高、信息交互困難共享不通暢。因此,探索數字化治理,將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與減負增能統籌推進,構建數字治理體系,勢在必行。
數字治理,數據先行。此間,共有房屋25639處,居住人口31912人,户籍人口63218人,企業2142個,據此建立房屋、人口、法人三大基礎數據庫,作為數字治理的底座。人會流動,房子是固定的,那就以“房”為核心搭建“一網統管”社區治理綜合平台,形成社區治理類標籤286個,累積數據總量350餘萬條。數據在手,數字治理要實現的目標,起碼有三個。
其一,減負。“小巷總理”們不做“表哥表姐”,不必天天面對做不完的表格,綜合報表“自動生成器”,讓平台成為社工的“填報助理”;同時,自動查詢的“搜索引擎器”,讓手機成為社工的“移動秘書”,得益於“以房管人”模塊,社工日常碎片化更新信息輸入都會歸集到人口、房屋、企業三大數據底庫,只需選擇所屬地址,即可一鍵導出居民情況表,以便精準服務。
其二,增能。街道老年人口多、歷保文保建築多、老舊房屋密集,綜合平台開發“裝修全流程、垃圾一鍵清、平安地圖、樂安家園”等18個數字化應用場景,讓數字治理融入弄堂煙火。
其三,提效。曾經,老房裝修違法搭建破壞風貌問題尤為突出。“裝修全流程”數字治理,用起來!所有房屋裝修事前納入物業登記報備,事中納入物業、居委會、執法部門全過程巡查監管。違法搭建、破壞承重牆等頑症大幅減少,有效保護了歷史建築。迄今,作為申城歷史風貌保護區數字治理的先行者,在這裏,智慧物業終端系統逐步建成,藉助智能探頭、煙感設備,以往單一的人工巡查處置升級為終端線上預警、平台自動派單、線下快速處置,速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一言以蔽之,在歷史風貌保護區,“數治”就是要用基層治理的邏輯設計匹配數字化框架,以管理實效打造數字化應用場景,以居民滿意最大化檢驗數字化治理成果。
毗鄰老漁陽裏《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南昌路168弄,整潔乾淨,弄口新建了口袋公園,沿街梧桐樹下,特色小店活力充沛。十多年前,居民顧阿姨説服丈夫賣掉了商品房置換到這裏,曾經的“髒亂差”讓他們後悔搬家;如今,他們決定,頤養天年,就在此間——因為,當“老克勒”遇見“數治”,家園品質,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