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孩子不去上學了,經過了一番檢查之後排除了器質性病變,心急如焚的家長才會被提示孩子是出現了心理問題,一旦確定孩子有了焦慮抑鬱的心理問題,家長總是想在第一時間帶孩子去做心理諮詢,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孩子重返校園。
可這個時候多數孩子是不配合的,要麼根本就不去,要麼去一次就不了。家長苦苦哀求,威逼利誘,想盡了辦法,不但沒有用,孩子乾脆就關起門來,一言不發了。家長就更抓狂了,到底要怎麼辦?
其實孩子抑鬱焦慮的背後,折射出的都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探究每個出問題的孩子背後,都是一地雞毛,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在這個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先不要急着想辦法讓孩子去做心理諮詢,家長自己先去做諮詢,老老實實地把家庭情況和這麼多年來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告訴心理諮詢師,真誠地尋求幫助。
記得我在選擇線上的心理諮詢師時也是想讓兒子來做諮詢的,約好了時間,可兒子不肯上線去聊,甚至乾脆就叫不醒。時間到了我只好自己跟人家聊了起來,當諮詢師問道夫妻關係是否和睦、家庭氛圍是否和諧時,我心裏還有一點點排斥,不知道她問這個和孩子目前的狀況有什麼關係。當她説父母如果經常吵架,孩子就沒有安全感,而且孩子一到三歲是在姥姥家生活,錯過了和母親建立親密關係的最佳時期,孩子對分離的恐懼讓他的潛意識中一直感到不安全, 加上爸爸媽媽經常吵架,沒有給到孩子一個安定平和的生活環境,孩子內心的孤獨讓他在和夥伴交往時一直是充滿戒備和憂慮的,還有我的嚴苛,孩子在學校裏遇到挫折導致了焦慮抑鬱的應激反應,想要讓孩子好起來,自己必須作出改變,必須要無條件地愛孩子,在他無力學習的時候要包容和理解,父母的愛就是孩子的力量。
那時候我真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教導,那位諮詢師有一個和我兒子一樣差不多大的男孩,17歲就考上了大學,她告訴了我她和兒子那種平等尊重,親密無間的相處模式,我的眼前模糊了,淚水不由得落下來,是悔恨的淚,也是感動的淚,總有一天我的兒子也會枕在我的腿上訴説他的心思,像那位心理諮詢師描述的她和她的兒子在一起的畫面。
從那時候開始我才懂得了接納一詞的真正含義,理解、包容和慈悲,要做到真正的接納三者缺一不可。
我一直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直到今天,我都在慶幸我做了那次心理諮詢,短短的一小時,剝開了我眼前的迷霧,我看清了孩子生病的本質是我的婚姻和家庭出現了問題,每當負面的情緒不期而至時,就知道在肆無忌憚地發泄之後帶來的嚴重後果,隱忍,改變,在自己堅持這樣做了之後,一切都在悄然地發生着變化。
所以孩子不去諮詢師,我們不要着急,先自己去,一切都是可以變通的,不要因此而緊張憂慮,一蹶不振。只要方向對了,行動起來就會有收穫。
有一種智慧,叫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