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適時推出延遲退休改革方案利國利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遊鈞2月26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人社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延遲退休具體的改革方案。遊鈞表示,由於延遲退休年齡涉及到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在方案的研究制定過程中,將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充分吸收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凝聚社會共識,取得最大公約數,確保方案科學可行、平穩實施。

探索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做出的重大決策。黨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2016年發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到,綜合應對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延遲退休年齡涉及廣大羣眾切身利益,是一項重大社會政策,因此有關部門對相關具體改革方案的出台,採取了非常慎重的態度。

當前我國退休年齡總體偏低問題比較突出,適時推出延遲退休改革方案勢在必行。我國實行的是基於法定退休年齡的強制退休制度,現行法定退休年齡規定男職工6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女工人50週歲。目前實行的退休年齡規定,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根據當時的人均預期壽命、勞動條件等因素確定的,已不適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延遲退休改革方案?近年來經過廣泛討論,社會對如何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已經達成若干比較一致的看法。首先是“漸進”的方式問題,目前得到普遍認可的是“小步慢走”式漸進,也就是一年或幾年調整一次,每次調整退休年齡幾個月,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達到預定目標年齡。比如,政策施行以後,某人是60歲零3個月退休,另一個人第二年退休,則是以60歲零6個月的年齡退休。“小步慢走”式漸進,通過小幅逐步調整,可以有效減少社會震動,爭取更多支持。這種延遲退休年齡設計,借鑑了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也符合國內實際情況,體現了政策調整的科學和務實態度。

目前,另一個達成比較一致看法的問題,就是未來最終實現的法定目標退休年齡。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均預期壽命也從40歲左右大幅提高至2019年的77.3歲,而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80歲。當前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8.1%,到“十四五”末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研究海外情況可以發現,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退休年齡在65歲左右,個別發達國家甚至達到70歲。對於目標退休年齡,綜合國內外實際情況,從全面兼顧、理性延退的思路出發,目前比較主流的觀點是,到2050年前後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是比較可行的。

廣泛聽取意見,凝聚社會共識,適時推出延遲退休改革方案利國利民。隨着社會發展,勞動者受教育年限延長,工作年限相應減少,社會總體勞動力資源也有所減少,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有利於充分開發利用勞動力資源。中國老齡化趨勢持續加速,人口紅利逐漸減弱,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正在逐年降低,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有利於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另外,漸進式延遲退休還可以有效緩解社會養老壓力,有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有利於保持社保體系穩健和可持續發展。

在經歷較長時間醖釀後,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正逐步轉向具體實施階段。只要充分考慮我國現實國情、文化傳統以及歷史沿革,我們就一定可以拿出最佳的方案。只要按照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的思路,堅持統一規定同自願選擇相結合,我們就一定能確保方案獲得廣泛支持和順利實施。

(北京青年報,作者樊大彧)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3 字。

轉載請註明: 視點|適時推出延遲退休改革方案利國利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