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的不僅是魚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綜合

  2月23日下午,第二十三期大河講堂在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開講,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中國科學院武漢科學家科普團團長張先鋒以“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的不僅是魚——談長江生態保護”為主題,圍繞“豐富多彩的長江水下世界”、“長江病了,長江‘無魚’導致長江‘無漁’”、“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長江禁漁不僅僅是救魚”等四個方面內容,從生態學的角度談長江生態保護,引領大家認識長江大保護戰略,影響廣大民眾積極參與進來,共同保護長江生物多樣性和長江生態環境。  No.1  豐富多彩的水下世界

  長江全長6300餘公里,比黃河長8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大河。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水下生活有水生生物4500餘種,其中,鯨類2種、魚類400餘種、兩爬類18種、無脊椎動物1900餘種、藻類1200餘種、水生植物1000餘種。

  △張先鋒館長拍攝的白鱀豚  長江裏除了魚外,還有白鱀豚和長江江豚兩種鯨類動物,其中白鱀豚已“功能性滅絕”。張先鋒館長説:“關於這張照片我有許多感慨,照片由我親自拍攝,但是很遺憾拍攝不久後淇淇就去世了,成為了我的終生遺憾。淇淇是這樣,白鱀豚也是這樣。”  No.2  長江病了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質變壞,70年代魚蝦絕代,80年代就洗不淨馬桶蓋,90年代身心受害。”是順口溜,也是長江病了的直觀寫照。

  △長江上有約20萬條船舶常年運營,從業人員200萬,每年產生的含油廢水、生活污水達3.6億噸、生活垃圾7.5萬噸,對水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張先鋒館長介紹,污染嚴重,環境惡化,冰川退化,草場植被退化,垃圾多,污水多,水利工程多,運輸船隻多,挖沙船隻多,外來物種多,湖泊減少,江湖阻隔、非法漁業猖獗等都是重要的原因。“長江病了”的重要表現是,長江無“魚”、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珍稀特有物種瀕危程度上升、漁業資源枯竭和物種滅絕。  No.3  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策

  △準備放歸長江的子二代中華鱘  長江是母親河,對長江生態的保護由來已久。張先鋒館長介紹,近幾十年來,以保護目標為導向,相關部門、地方也在不斷推動保護工作深入發展,強力推進生態修復、加強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實施生態調度,確保長江生態流、增殖放流、建設國家級保種基地等,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也邁上新台階。

  △實施三峽工程生態調度,促進長江四大家魚產卵繁殖  No.4  長江禁漁不僅僅是救魚  2008年7月4日,在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知識創新工程10週年座談會上,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建議全長江禁捕10年。  為什麼要禁漁十年?張先鋒館長指出,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許多淡水魚類已經滅絕或是在滅絕邊緣,而魚類生物多樣性的變化又會影響生態系統功能:“長江十年禁漁首先是救魚,還是為了‘吃魚’,是救長江,為全局計,為子孫謀。漁民由捕魚轉向護魚,對漁民是保護意識的提高,對人類則是‘心靈的救贖’。”  武漢廣播電視台出品  融媒體記者:羅暉  通訊員:付冰  來源:武漢自然博物館來源:武漢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