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城最美退役軍人丨陳尉:我一輩子都是國家的兵
工作中的陳尉。(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羅韜 攝)
第二屆“蓮城最美退役軍人”系列報道⑧
陳尉:我一輩子都是國家的兵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明
人物名片:陳尉,男,中共黨員,1987年8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在原西藏軍區某部服役,於2020年底從部隊轉業到湘潭縣譚家山鎮人民政府。他為退役軍人工作,甘於奉獻,辦實事,贏得了羣眾和同事的一致好評。如今,他投身鄉村振興,繼續發揚吃苦耐勞精神,在新的舞台上發揮作用。
許久未穿的軍裝,卻熨燙得沒有絲毫褶皺,拿取都透着一份虔誠,這份信仰的力量,讓已離開部隊兩年半的陳尉仍散發着軍人光輝。從守護青藏邊境到躬身服務家鄉建設,陳尉就像個不停歇的 “永動機”。有同事問他,為何從不喊累?“軍人秉承的‘三個特別精神’,其中就有特別能吃苦,我雖已退役,但這輩子終將以軍人標準要求自己,直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刻。”他的回答一如當年投身軍營般鏗鏘。
子承父業
2003年12月,陳尉戴上大紅花去了部隊。
熟悉陳家的人,一點都不覺得意外--陳尉的父親曾在北京服役,而就在兩年前,陳尉的哥哥也穿上了橄欖綠、戴上大紅花離開了家鄉。
子承父業,陳尉的選擇沒有懸念。“自小就覺得應該像父親一樣去當兵。”陳尉説,這種理所應當,終於照進了現實。但凡事總有意外,在新兵集訓後,他被分配到了海拔4533米的沱沱河兵站服役。那年,距離青藏鐵路通車還有5年,自然環境到底有多惡劣,陳尉説,只在教科書上看到過。
口乾舌燥、高原反應、缺氧、頭痛……這對土生土長的南方伢子陳尉來説,挑戰不小。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他甚至想起了祖輩治頭痛的土辦法,用揹包帶綁緊頭部,這樣能緩解炸裂般的不適感。花了一年多時間,陳尉才適應高原生活。
那時的青海駐地,除自然環境惡劣外,硬件設施也差強人意:飲用水只能取河水過濾,因水源有限,洗澡也成了奢望。“我們湖南伢子確實不習慣,我最長有幾個月沒洗澡,我都嫌棄自己了。”軍旅歲月中的這些艱難,陳尉都是一笑而過。
精益求精
出身軍人家庭,骨子裏又透着湖南人的“霸蠻”精神,陳尉決心在高原上攀登人生巔峯。體能不行,就一遍又一遍苦練,駕駛技術適應不了高原地形,就多跑幾趟打磨鍛鍊車技……很快,陳尉的駕駛技術突飛猛進。“現在除了火車我不會開,其餘都會。”如今他拿這個開玩笑。
作為後勤保障部隊的一員,他最重要的職責是運送生活保障和戰備物資。青藏高原公路艱險程度不言而喻,真正的駕駛體驗可謂命懸一線,陳尉膽大心細不斷錘鍊駕駛技術,安全行駛29萬餘公里,成了全連唯一一個可以不用防滑鏈在10釐米冰雪上駕駛的人,他也是全連唯一一個會開弔車的人。他憑藉這門精湛手藝,多次參加團師級軍事比武,斬獲優異成績,為他贏得了三等功榮譽。
入伍第5年,陳尉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深知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和擔當。跑青藏公路線15年,路途上他遇到過不少交通事故險情,救助羣眾提供援助這樣的事,他也記不清做過多少次。抗洪搶險戰鬥中,他也衝在最前線。
再興家鄉
縱有千般不捨,2020年陳尉還是退役回到了家鄉湘潭縣。他選擇了回基層,隨後被安排在譚家山鎮政府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
面對和自己一樣已離開部隊的老班長、老戰友,陳尉比其他人更多了一份感同身受。尤其對優撫對象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他分析、研究透徹,再製定可行的解決辦法和措施,做到切實為重點困難優撫對象解決突出問題,他用暖心服務贏得了“退役軍人貼心人”的美譽。
去年,陳尉又有了新任務,成為月仙村駐村幹部,為鄉村振興奉獻力量。他借鑑先進地區經驗拓展思路,結合村情,重點做好黨組織建設,積極籌劃村級產業,着力打造村上的田園山莊休閒農業項目,以此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物質上的富有,並不是陳尉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最看重的,他更希望村民的生活品質上一個台階,他主力抓好鄉村治理,豐富鄉村文化,和村民動手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駐村工作有苦有甜,陳尉曾為了尋找一個走失的老人,三天三夜開車到處打聽,當老人的家人都不抱希望時,他在鄰近鄉鎮找到了老人。“駐村以來,我沒了休息的概念,羣眾時刻需要我們。就跟當年當兵一樣,只要羣眾需要,我始終是人民的子弟兵,這輩子我都是國家的兵。”
【來源:湘潭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