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馬凱碩用一本書解答中美關係的“世紀之問”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子倩)新加坡資深學者型外交官、有“李光耀智囊”之稱的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現在仍清楚地記得2018年3月他在紐約曼哈頓同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共進午餐的情形。
“我們愉快地交流了兩個多小時。坦白地説,他並沒有明確地指出美國缺乏應對中國的長期戰略,但他在午餐會談上傳達了這個信息。”馬凱碩認為,正是基辛格讓他意識到,不願成為“第二”是美國對中國發起地緣政治競爭的主要原因;但相比於曾經的對蘇冷戰,美國在尚未制定出一個全面的全球戰略的情況下,便與中國展開了“較量”。他説:“這可謂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
馬凱碩將這個觀點寫進了《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一書,該書中文版今年9月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中美關係將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但令人遺憾的是,當前國際上關於中美關係的爭論多呈兩極分化趨勢……中美雙方遠隔重洋相互審視,對彼此的理解皆有偏差……也許無人能比馬凱碩更適合彌合這一鴻溝。”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在為該書中文版撰寫的推薦序言中寫道,“豐富的經驗與傑出的職業生涯,幫助他形成了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全球事務。”
鑑於新加坡與中美兩國都有深厚關聯,馬凱碩本人與北京和華盛頓的資深內部人士均保持着長期聯繫。因此,在《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一書中,馬凱碩試圖以中立的第三方觀察者,或者説“局外人”的視角,來理解和調節中美關係。他直面中美雙方的溝通不暢,評估改革開放後中國飛速發展的40年,“9·11”事件後已“今時不同往日”的美國的20年,希望將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引向理性和建設性方向。
從中外學界、政界人士對此書的讀後感來看,馬凱碩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他的初衷,為嘗試解答中美關係這一“世紀之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間。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緝思認為,馬凱碩的這本新著,凝聚了他幾十年來對世界政治的洞見,既有縱向的梳理,也有橫向的剖析;既有參與者的熱忱,也有觀察者的冷靜。他對中美兩國戰略家的忠告被傾聽越多,兩國陷入戰略衝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曾長期擔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和奧巴馬中國問題高級顧問的戴維·蘭普頓則直言:“美國人應該聽取馬凱碩的逆耳忠言——哪怕這可能不受歡迎。”
在《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的第一章,馬凱碩開門見山地提到,他從長期外交工作中得出了一個戰略性的經驗和“教誨”,即:提出正確的問題是制定任何長期戰略的第一步。他集中筆墨從“第三方”視角提出了中美關係中的“十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包括經濟實力(國內生產總值)、帝國霸權與國家利益的衝突、軍備競賽、盟友體系、美元霸權、軟實力、意識形態、種族主義、對中國的文明認知和戰略哲學。
在馬凱碩看來,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和對方,中美才能學會合作。因此,他通過全面分析中美雙方的優勢與劣勢,對中美關係的走向給出一份參考答案:希望中美能夠相互瞭解對方的真實訴求,就各自核心利益尋找交集。
本書的結論是樂觀的,認為“對立勢力”也有可能和平共處。馬凱碩通過汲取中國陰陽觀念所藴含的智慧,總結了中美之間的五個“不矛盾”,以此作為中美可能展開合作的方向。例如,如果美國政府的首要目標是改善美國人民的福祉(本應如此),中國政府的首要目標是改善中國人民的福祉(正是如此),那麼,中美兩國政府就可以通過合作來實現這些目標。由此,軍費開支過大導致債台高築的美國政府,必須儘快作出一個重大選擇:是以維護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為重,還是以改善美國人民的福祉為重?
在全書結尾處,馬凱碩提出了一個針對中美雙方的戰略性、靈魂性拷問:“歸根結底,世界上其他50多億人期望美國和中國能做到,致力於拯救地球並改善人類的生活條件,尤其是本國人民的生活條件。因此,最終的問題將不再是美國贏了還是中國贏了,而是人類是否會贏得勝利。”
對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評論説,馬凱碩此書意在“從思想上調解中美‘戰略競爭’”,通過引入中美之外的第三方利益和人類利益作為規範性的價值基礎,評判各自戰略選擇的道德與政治正當性,相對客觀公正。
2020年初《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在紐約首次出版時,美國總統還未換屆,新冠肺炎疫情也未如今天這般重塑了世界的運轉方式。但在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秘書長陳琪看來,馬凱碩的這本著作對“拜登時代”的警醒是清晰的,也值得國際社會認真對待。
馬凱碩建議,中美都需要對自身長期利益有清楚的認識,正確評估自己的國際位置,避免被情緒左右。從中國的角度看,無論美國能否調整自身戰略,中國都需要做好自身戰略的長期規劃和與時俱進的調整。陳琪認為,馬凱碩所強調的政治改革能力和領導力,將是有益的建議。這是中國相較於美國的制度優勢,但核心任務是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戰略優勢,進而走向能力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變暖等全球性挑戰,也強化了馬凱碩本書的一個重要觀點:中美共同面臨的全球性挑戰,使兩國間的合作變得越發重要。
今年4月,馬凱碩為《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中文版專門作了新的序言。談及美國在新冠問題上的甩鍋行為,他寫道:“在我們共同的船上,如果一個船艙發生了火災,急於爭論火災是誰引發的再愚蠢不過。相反,我們應拋開爭論,集中精力先滅火。這一類比清楚地表明,特朗普政府不將重點放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共同挑戰上,是極不明智的……如果美國選擇與中國合作,本可以挽救許多人的生命。”
馬凱碩的觀點正在逐步產生全球性影響。據悉,《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的更多語言版本即將面世,包括阿拉伯語、荷蘭語、法語、德語、葡萄牙語和越南語等。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勇在推薦本書時説,當世界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之際,“這本書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處理中美關係與大國關係的重要指南”。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