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中國持續探索應對老齡化的“最優解”。9月20日,國家衞健委就十年來老齡工作進展與成效舉行新聞發佈會。據介紹,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佔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當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已加快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三大體系,構建了老年友好型社會。下一步,要讓積極老齡觀逐漸深入人心,探索智慧化適老方案,發揮出“中國智慧”。
即將步入重度老齡化
人口問題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國家衞生健康委老齡司司長王海東在會上介紹,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佔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億以上,佔總人口的14.2%。
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勞動力人口進一步減少,人口結構問題突出。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佔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佔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從城鄉來看,城鎮地區老年人數量比農村多,但農村地區老齡化程度比城鎮地區更高。按照2020年數據,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轄區人口比重超過20%的省份共有10個,主要集中在東北、川渝等地區。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老年撫養比和社會撫養比將相繼達到峯值。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延續低生育水平下人口增長遞減的趨勢,甚至有可能提前迎來人口峯值和負增長,這一趨勢可能帶來一系列影響長遠的挑戰。
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我國人口發展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這個時期與過去明顯不同的是,老齡人口或者説由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定義的老年人口正在日益成為人口年齡結構的突出部分,但不妨將其視作智慧時代的長壽社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雙聘教授、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楊燕綏也表示:“對於人口老齡化,不能忽略、也不能悲觀。人口老齡化不是社會老化而是社會進步,通過科學規劃,前途應該是更廣的健康長壽社會。”
多舉措織密保障網
“我國老齡化整體呈現出數量多、速度快、差異大、任務重的形勢和特點。”為應對複雜的中國老齡化特點,我國積極健全養老保險及服務保障。
“這十年,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經過不懈努力,建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據介紹,截至2021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0.3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全民醫保基本實現。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達49個,參保人員達1.45億。
十年來,人們見證了養老保險發展軌跡。十年間,我國出台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統一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形成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平台。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現了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出台了個人養老金制度,不斷填補多層次養老保險的制度空白。
養老保險穩穩做好老齡羣體的兜底保障,養老服務的佈局也逐漸推進適老化社會的形成,老年人晚年生活保障更進一步。據悉,2012—2021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359億元支持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民政部積極順應廣大老年人依託社區居家養老的願望,不斷推動養老服務發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據介紹,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2萬個、牀位308萬張,分別佔到全國養老服務機構設施數和牀位數的88.9%、38%。2021年、2022年,投入22億元支持84個地區開展居家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2021年,大約有1.2億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城鄉社區接受了健康管理服務。
“在家庭規模日漸縮小的情況下,居家養老與社區融合,將會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一種方式。”前不久,健康中國50人論壇執行主任陳劍發表主題演講表示,政府政策需要提升全社會的保障水平,特別是農村老齡人口的保障水平,把老齡護理等照料服務納入公共服務內容。
智慧康養走向台前
“未來智慧化社會鋪開,老年生活服務的智慧化也成為應有之義。”孟立聯表示,近年來,伴隨重度老齡化社會腳步的臨近,智慧康養的趨勢正逐漸顯現。
下一步,民政部將按2035年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的遠景目標要求,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目標。據悉,健康老齡化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徑。
需要指出的是,健康老齡化必須重新理解科學技術在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中處於樞紐地位的極端重要性。孟立聯建議:“可以對資源進行重新定義與挖掘,數字資源、細胞資源等都可能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可以此思路來開拓養老服務視野,形成智慧康養。”
“在我國將數據明確列為第五類生產要素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是應對人口老齡化、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有效手段和必經之路。”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也為數字化推動健康老齡化提出新路徑。
“人口老齡化必將迸發個性化定製和高質量服務方面的巨大需求。數字化轉型發展將更易促進社會精細化程度、提高服務水平。”吳琦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基於大數據精準營銷、就近服務大大促進了供求信息對接、服務質量提升。“一鍵叫車、數字繳費、數字醫療等智慧城市和數字生活領域的發展,將提高老年人出行、購物、辦事便捷程度,從而提升社會整體養老服務保障效率。”吳琦舉例稱。
今後將是迎接智慧社會的重要窗口期。“要加強智慧化、數字化老齡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豐富的智慧老齡產品與服務源源不斷的供應,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存量老年人和新增老年人智慧生活技能的培訓,使之順利進入智慧化生活。”孟立聯表示。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創新服務形式、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堅持積極老齡觀,促進健康老齡化,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道路。”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實習記者 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