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9萬餘隻候鳥抵達鄱陽湖越冬 沿湖各地多舉措護鳥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綜合

11月18日,南昌高新區鯉魚洲(五星農場)白鶴保護小區千畝藕塘內,2000餘隻白鶴歡聚於此追逐嬉戲。白鶴是江西的“省鳥”,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只,每年全球98%的白鶴會飛往鄱陽湖越冬,並停留5個多月。本報記者 朱文標攝

眼下,正是候鳥“大軍”南遷至鄱陽湖越冬的時候。專家稱,受夏季洪水影響,鄱陽湖退水緩慢,今年越冬候鳥較為分散,白天在農田覓食,晚上到鄱陽湖區棲息,給候鳥保護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抓好鄱陽湖區越冬候鳥保護,事關我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大局,任務艱鉅,責任重大。今冬候鳥保護面臨哪些難題?鄱陽湖沿線各地應該如何準備?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候鳥總數比往年同期略少

11月17日中午,在南昌市新建區昌邑鄉昌邑大堤附近,一大片剛剛收割的農田裏,成羣的候鳥埋着頭,安靜地在農田裏覓食。林業部門工作人員用望遠鏡觀察,發現有白鶴、白枕鶴、灰鶴,其中白枕鶴佔大多數。

11月18日,在南昌高新區鯉魚洲的千畝藕塘內,2000餘隻白鶴在此追逐嬉戲,而且數量還在繼續增加。

自9月24日13時45分起,鄱陽湖子湖泊馬影湖監測到越冬大雁11只,拉開了今年候鳥越冬的序幕。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鄱陽湖管理局)科研科及11個保護管理(監測)站11月11日至20日野外監測統計到鳥類103種,其中水鳥60種,共29萬餘隻,雁鴨類最多,有22萬餘隻。

“目前鄱陽湖候鳥數量比往年同期稍微少了一點,主要原因是今年候鳥沒有像往年一樣相對集中在湖區,而是分散在周邊的池塘、農田裏。根據氣象部門預測,隨着11月下旬氣温下降,大批候鳥將陸續飛抵。”鄱陽湖管理局局長徐志文告訴記者。

候鳥保護難度較往年加大

為什麼候鳥未全部扎堆鄱陽湖?“今夏洪水導致鄱陽湖水位一直居高不下,湖區草洲、泥潭等地塊裸露面積小,候鳥棲息地大面積減少,淹沒在水下的濕生植物和沉水植物容易死亡。目前不少農田已收割完畢,很多候鳥白天在農田覓食,晚上才到鄱陽湖棲息。”鄱陽湖管理局總工程師曾南京透露,今冬候鳥保護難度較往年加大。

不僅如此,省林業局副局長劉賓分析説,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對鄱陽湖區越冬候鳥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鄱陽湖區越冬候鳥保護工作還有薄弱環節,因湖區點多面廣戰線長,全域保護難度大,沿湖各地各部門保護力量較為分散,各地之間尚未健全跨地區的協調聯動機制,基層機構不健全、隊伍建設薄弱、資金投入不足、保護監控設施落後等問題仍普遍存在,特別是一些湖區腹地和縣際交界處的外湖灘塗,由於遠程監控網絡等信息化建設還未完全覆蓋,候鳥保護管理仍有盲區,不法分子用天網捕鳥、用毒餌毒殺候鳥的現象還沒有完全杜絕。

“這些短板和薄弱環節,都是當前我們做好鄱陽湖區越冬候鳥保護工作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有的是新問題,有的是多年懸而未決的老問題,需要我們花大力氣解決。”劉賓説。

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巡護體系

“面對新問題,今冬明春沿湖各地各部門要做足準備,多方面持續發力。”徐志文認為,巡護排查仍是當前做好候鳥保護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沿湖各地要組織精幹力量經常性深入湖區開展“地毯式”排查,尤其是子湖泊和蝶形湖,加大夜間巡查頻次,特別是重點時期,要安排專人對縣際交界盲區、候鳥集中分佈區等重點區域進行定點蹲守。及時處置天網、毒餌,加大對定製網、捕鳥夾等的排查力度,全面實行實名登記銷售。

沿湖各地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大力推進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充分運用5G、視頻監控系統、無人機等先進手段破解難題,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巡護體系。繼續做好鄱陽湖濕地生態補償工作,着力解決湖區人鳥爭食和漁民上岸問題,保障湖區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和鄱陽湖生態安全。

我省一些地方對保護候鳥做了有益探索:新建區成立了一支巡護隊伍,每年安排財政預算190萬元,配備了無人機、履帶式拖拉機、水陸兩用車,開展常態化聯合巡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都昌縣成立由縣委政法委牽頭,縣公安局、縣林業局、縣市場監督局等十餘個部門組成的候鳥保護工作組(羣),在湖區咽喉之地的棠蔭島建立起水上聯勤執法基地,加強常態化巡邏管控。同時,充分發揮民間組織力量,建立大雁保護協會,完善舉報有獎機制,支持和引導民間志願者、愛鳥人士、護鳥組織積極參與越冬候鳥保護工作,讓保護候鳥的“眼線”遍佈整個湖區。(記者 楊碧玉)

【來源:南昌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