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7月5日電 題:CCER年內重啓,有何價值與市場空間?
作者 葉樂 中信建投證券輕工紡服及教育首席分析師
2023年6月29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力爭今年年內啓動全國温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目前,生態環境部正積極推動各項準備工作,明確了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的主要制度安排,交易管理辦法即將開啓徵求意見;方法學遴選評估正在進行;交易市場基礎設施已基本搭建完成,交易系統初步驗收。
如何看待CCER(核證自願減排量)爭取年內重啓?碳交易機制助力碳中和,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啓,首個履約週期(2021年底前清繳2019-2020年碳排放配額)納入2162家發電企業,覆蓋全國碳排放量的43%,共有847家企業存在合計1.88億噸配額缺口,累計使用3273萬噸CCER用於配額清繳抵消。自2017年3月後國家發改委暫停審批CCER項目,市場中剩餘的可流通CCER數量約千萬噸。隨着第二個履約週期(2023年底前清繳2021-2022年碳排放配額)臨近,CCER存量預計難以滿足需求。從碳關税視角看,2026年1月1日起歐盟CBAM(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將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加緊推進CCER重啓有利於中國企業碳成本管理,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及競爭。CCER本質是對自願減碳貢獻者的獎勵。自願減排項目有更低的減排成本和交易價格,有利於降低減排主體履約成本,平衡雙碳目標與經濟發展關係,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補充機制。
如何看待CCER價值和市場空間?CCER市場規模由碳中和目標、CEA(全國碳排放配額)配額量、CCER可抵消清繳比例、CCER簽發量等共同決定,政策的支持力度是核心。以歐盟為例,2021年以來EU ETS(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加速縮減配額供應總量、碳價持續走高,目前總體處於90歐元/噸的高位,其CER(核證減排量)由於多種原因發展受限。中國CCER項目審定關注額外性原則,投資回報週期長,投資回報率低的項目優先級、確定性相對較高,可理解為高耗能企業補貼盈利能力較弱的綠色碳匯等項目。中國CEA交易目前採取總量平衡原則,按照實際生產量×行業平均碳排放強度計算配額,事後分配以確保企業減排負擔合理可控。中國現行規定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CCER抵消的清繳總量比例上限為5%,按照首個履約週期實際抵消量計算,CCER市場規模在十億元/年級別,按照現行43%的量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以碳價60元/噸計算,用足5%抵消,CCER市場規模上限可達135億元,其中碳價和實際抵消比例是核心影響因子。
CCER重啓,哪些項目最受益?至2017年暫停CCER項目上市審批,已備案項目以風電、光伏、水電為主,林業碳匯、生物質發電審定數97個、106個,分別佔比3.4%、3.7%。展望未來,能實現盈利的集中式光伏等項目有望走綠電通道,預計林業碳匯、部分可再生能源(如分佈式發電)、甲烷減排等將成為CCER排序靠前的上市審批項目。(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實習生 鄭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