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要讓原生家庭的錯,影響孩子一生,成為他們的“絆腳石”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綜合

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在微博上有看到過一項調查:\'\'原生家庭賦予了你哪些性格\'\',選項中有獨立幽默,自卑敏感,強勢偏激,其他。在這四種選項中,絕大多數人選的是自卑敏感。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是,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幸,對受傷的孩子產生的性格影響往往是相似的。

試想一下,在孩子人格還未健全,性格正在塑造的時候,父母整天在家裏吵架,或者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激動大吼。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些孩子會怎麼做?心理上會有哪些變化?逐漸成長後又會變成什麼樣?

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些成績優秀,品格健康的孩子,他的父母基本上也是一些性格比較好的人。而一些自卑敏感的孩子,在他們的父母,脾氣,性格可能是比較脆弱的。所以,孩子的品格健全,家庭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有很多家長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平時的行為舉止會有孩子什麼影響,感覺自己讓孩子每天吃飽穿暖,身體健健康康的不就行了嘛。但是在孩子性格建立上,孩子在父母身上獲得的都是負面的情緒,暴躁的脾氣。而這些在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上毫無益處。

有人説,幸福的童年會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

原生家庭不幸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而這些孩子性格基本上都有這些特點:

敏感軟弱

因為父母的\'\'情緒脆弱\'\',可能稍微有點不順心就暴跳如雷,父母雙方可能會一些小事就互相指責甚至破口大罵。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小孩,為人處世往往會特別的小心翼翼,十分注重別人的看法,特別在乎別人的感受。

與人共事出現問題的時候,往往只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怕別人生氣,怕與人吵架,將事情一力承擔,竭盡全力去取悦討好他人。

注重身邊每一個人的看法,就算是陌生人,就算自己沒有錯,也會因為軟弱自己先道歉。不打擾、不麻煩他人,經常會敏感地覺得別人會生氣會討厭自己。

控制不住的胡思亂想

有一個朋友,突然有天對我説她可能要分手了,我問她為什麼呢?昨天還看見在朋友圈秀恩愛了呀。在我耐着性子聽她各種分析各種考慮説了一大堆後,我發現她想多了。

他男朋友是一個很好的人,就是因為好,她的心裏患得患失。這次説可能要分手就是因為她男朋友公司聚餐後和一女同事坐一輛車回家的,女同事下車早,她在家樓下接到男朋友的時候只有男朋友一個人。

可是好巧不巧看到了女同事發來的感謝,突然就感覺五雷轟頂,也不敢問男朋友,就在自己心裏發酵到現在。

這件事在我看來就是很正常的事,要是真的不順心大可以問個清楚,但朋友不這樣想。她早年喪母,繼母帶着兒子來的,父親又經常不在家,有什麼事了不敢也沒法對人説。所以養成了她現在這樣,有事就藏到肚子裏胡思亂想,越想越焦慮,越想越無助。

自卑感

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説---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東西:愛的期盼,與怨憤的積累。説到底,愛的缺失是導致自卑的誘因之一。

在與父母的相處中,孩子無法判斷自己在父母心裏的重要性,會讓孩子產生對自我的懷疑和否定。為什麼別人的父母那麼疼孩子?別人的孩子在自己父母眼中是那麼重要?是自己不夠聽話?不夠懂事?

孩子是比較單純簡單,當自己不夠被愛的時候,往往找的是自身的原因。當問題積累,孩子自身的壓抑和懷疑,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早熟

被愛的人是長不大的孩子,缺愛的人總是早熟。

在家人面前長期被忽略的孩子,往往會悄悄地斂起自己的鋒芒,磨掉自己的稜角。在別的孩子還在吵吵鬧鬧要糖吃的時候,已經能在家裏安安靜靜地待着了。

安靜,懂事,不吵不鬧,成為人人嘴裏\'\'別人家的孩子\'\'。也許家裏人還感到高興,自豪。但是這又是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是因為什麼在本該哭鬧的年紀裏,早早地開始懂事了呢?

難以抉擇

很多小孩子,包括我自己,小的時候是從來沒有自己很認真地做過決定的。我們大多數的時候是父母的,我們每天要穿什麼?吃什麼?甚至是要做什麼都是自己無法決定的,父母掌控着我們,替我們做着決定。

直到我們大學畢業了,要工作了,已經處在父母已經掌控不了的領域。

突然間,我們要開始自主的做決定了,但是我們又沒辦法做決定。在我們童年,青少年,甚至20多歲都不被允許決定任何事,從來也沒有人告訴我們遇到事情以後要怎麼樣做決定。那麼當你需要做出決定的時候,焦慮,內疚,懷疑,我們根本沒辦法很輕鬆去抉擇。

生長在一個怎樣的家庭裏面是孩子無法選擇的,但是為孩子提供怎樣的家庭是家長可以決定的。

如何營造一個讓孩子幸福成長的家庭氛圍?如何給孩子建立一個充滿愛的環境呢?

父母情緒的穩定

父母穩定的情緒對孩子來説是最安全的保障。

父母情緒的穩定,對孩子來説就是一顆安心丸,不會擔心父母突然情緒爆發的怒吼,也不必擔心失控的拳腳相加。

當孩子犯錯,首先傳來的不是怒吼,而是輕聲的細語詢問;當孩子調皮搗蛋,首先做的不是訓斥,而是耐心地講道理。

試想,在這樣氛圍里長大的孩子,怎麼不會是充滿愛的呢?

不要吝嗇愛的表達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經常和孩子表達\'\'爸爸愛你,媽媽愛你\'\'。等孩子再大點,父母就算心裏很想説,但更多的時候心理產生的羞澀,不好意思再去向孩子表達愛意。

可是孩子還是孩子,父母也還是父母,父母在表達愛意的時候不必羞澀,經常和孩子一起表達互相的愛意,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給孩子適當的自主機會

孩子雖然還小,但不是我們的附屬品,雖然還小對事物沒有太多的認知,但是還是要儘早地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可以告訴孩子,可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不放心的話可以適當地提些建議。可以允許有孩子不喜歡吃的菜;可以允許孩子報自己感興趣興趣班。

孩子很多時候的自卑就是因為失去了很多讓他們選擇決定的機會,家長只要適當地在一些事情上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利,多鼓勵孩子做決定,很大程度上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多溝通,多交流

與孩子溝通交流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家長可能會找很多借口來逃避與孩子的交流,\'\'小孩子不懂事,能有什麼可交流的\'\',\'\'我天天工作很忙的,哪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我也很想和孩子交流,可往往話到嘴邊就不知道説什麼了\'\'。

其實和孩子相處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互相交流。孩子的腦子往往藏着大人無法想到的想法,所以很多時候會對孩子做的一些事不能理解。與孩子的溝通,就是理解孩子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的橋樑。

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心,也許只是聊些學校的瑣事,孩子也會認為父母是在關注他的。親子之間的感情也會更加牢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也許很多父母從來沒有意識到自身對孩子影響,但是隻要對孩子多關注多溝通,對孩子的成長就是很好的滋養。

觀看文章的朋友,你們有沒有什麼話想説的,或者是想對我想説的,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你們的每一個評論都是小編的最大的鼓勵,明天小編會用最大的努力給大家分享新的文章,喜歡文章的朋友,記得給小編點個關注,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