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辦喪事,為什麼送完葬還要回來擺宴吃飯,大家還好像很高興一樣,這是為什麼?
人有生老病死,這是每個人都不能逃脱的宿命。
每家都有老人,每人都會老,在小吳老家農村,如果哪家有老人故去,主家就會放一掛鞭炮,意為“落氣炮”,是告知村裏各位鄰居,家裏有老人故去了,那麼在家的鄰居們聽到這個訊息就會自發地去主家幫忙。幫忙料理後事。
哪家有人故去,都是處於悲痛之中,也就沒有什麼心情來管理其它的什麼事情了,在小吳湖南新化這個地方,主家就會安排一個自己的族親,懂禮儀,靠譜的人來做總管,同時還有一個副總管,一個管內,一個管外,內總管安排家裏面的事情,家裏面安排哪些人打井,送葬,買菜,招待親戚等家裏的一切事情。
外總管就處理外面山上的事情,請人員,墳山打井人員的招待,及送葬路上的道理修整與清掃,因為現在農村山上到處都長有灌木及雜柴,荊棘,需要把這些東西清理一下。
俗話説:“十里不通風,百里不通俗。”在我們這裏一般都要兩到三天的時間來處理後事,因為都要做法事,最主要的是送葬,農村還都是土葬,需要的人員比較多,要安排24個男人來輪流抬葬。加上其它幫忙的人員,加起來有幾十個人。
而現在農村的年輕的男人們都去外面打工了,一旦家裏有老人去世,就要打電話叫他們回來,按安排工作的種類不同,回來的時間可以不同,像抬葬的人如果下葬的時間不提前的話,可以到第二天回來,但對於一些比較急的就要馬上回來,像正副總管等,這要總管們安排事情的。
在小吳家鄉,在幫忙的這幾天,都是在主家家裏吃飯的,有專門安排人員來煮飯的,一般都是每餐吃四個菜。一日四餐,這樣統一吃飯的話,可以更好的幫忙。特別是到了送葬的時候,到時這個沒吃飯,那個沒吃飯,空着肚子去送葬的話,也太辛苦了,這都是苦力活。
最後送完葬後,所有幫忙的人及親戚都在一起吃一餐飯,都像擺酒席一樣的,一般都是10個菜,有酒有肉,不喝酒的有可樂等。一般都有吃10來桌。
説到高興的話,其實也沒有的,主家處在悲痛之中,這些幫忙的鄰居不可能像辦理喜事一樣的呈現非常高興的樣子的。但是相對主家來説,這種悲痛之心較輕很多,對吧。
所有幫忙的人,在一起吃完這一餐後,幫忙的人員把他們手頭上的借的東西或者什麼東西都收拾好就可以回家了,然後幫忙的人就可以該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了。
但在小吳家鄉隔壁一個村莊卻完全不一樣,都不在主人家吃飯的,都是在家裏吃飯,自動來幫忙,幫完就回自己家裏去吃飯。
這個每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都是以前老一輩人們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習俗。後代們就按着這個風俗執行下去。
朋友們,在你們那個地方,在農村辦喪事,送完葬還要回來擺宴吃飯嗎?你們那裏又是怎麼樣的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討論。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