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大件」底盤概念解析:單純看懸架結構並不能看透品質
- 分析汽車品質總會提到「三大件」,到底什麼是三大件呢?
標準答案:底盤,發動機,變速箱。大部分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動力傳動系統,然而沒有優秀底盤即使用最牛的機器也是白搭,為什麼這麼説呢?
發動機就像是人的心臟,變速箱就像是神經系統;不論心臟與神經多發達,肢體沒有靈活且強大的執行能力也是白搭。對於汽車而言底盤才是主體,兩大核心總成其實只是“器官”而已。
底盤系統
底盤的設計研發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不是能盛得下、撐得住機體與懸架結構就可以。因為底盤分為四個系統,每個系統的運行狀態(姿態)都直接決定汽車的行駛品質以及操控極限。
- 行駛系
- 傳動系
- 轉向系
- 制動系
這是底盤的四個核心系統。行駛系汽車的基礎機構,指的是車身框架、前後驅動橋、懸架系統以及車輪;這是承載剩餘三大總成和駕乘人員的籠子,其特點是不僅要有足夠高的強度,同時還要匹配其他總成確定重心質心。
【傳動系】涵蓋離合器、變速箱、萬向節、傳動軸和驅動橋。對於這一系統其實只要區分三個概念:前驅,後驅,四驅。每種驅動平台都會有上述結構,但是不同的驅動方式對於車輛的行駛品質會有完全不同的提升效果。
1:前驅系統是輕量化的低成本“節油代步系統”。發動機與變速箱集成平行於前橋,變速箱與傳動系統的體積都很小,輕盈的結構可以為車身減重實現節油。但由於前驅平台的總成都集中於車頭,車輛會出現“頭重尾輕”容易甩尾的問題,所以前驅底盤的汽車只適合代步。
2:後驅系統是針對重載車輛或高性能汽車的平台。發動機飛輪垂直於後橋,變速箱與碩大的傳動軸連接於後驅動橋或分動結構,實現發動機在前但驅動後輪的行駛方式。後驅的優點是保證汽車重載或加速時的加速能力,因為重載和加速時的車輛重心都在車尾,後輪的抓地力加大再通過後輪驅動,這樣能減少輪上功率損耗(防止打滑)以提升牽引能力和加速性能。
3:四驅系統是針對越野車或高性能轎跑車的平台。其結構特點與後驅車基本一致,只是在變速箱末端加入分動箱與前傳動軸,實現行駛中前後輪可以同時輸出動力。後驅平台本就有前後重量相當的特點,那麼前後同步驅動則會有更理想的行駛穩定性——前輪拉後輪推會比後驅車更穩,只是不好體驗“失控操作”的刺激了。
「常用」系統
對於行駛系和傳動系而言,雖然只要開車就會全時運轉但幾乎感覺不到,或者説大部分汽車用户是沒有概念的。但是説呢過下的轉向系和行駛系應當都很熟悉,關於轉向系只需要簡單聊一聊。
- 無助力·很累
- 液壓助力·重量偏大但相對精準
- 電機助力·重量偏小但路感模糊
- 電機液壓助力·重量適中且路感清晰
轉向機助力系統分為三類,普通代步汽車普遍轉型用輕盈的電子(電機)助力系統,但操控感還是不夠理想。
目前標準最高的是電機為轉向油增壓,實現能量轉化後的傳統助力(助力可調),這種系統適合的是行駛系、傳動系與發動機匹配非常理想,或者説三大系統嚴格按照發動機的特點去設計與調校的高性能汽車。一般只有≥20萬的轎車或跑車會使用這一系統,所以轉向系也是評價汽車品質的重要參考。
【制動系】對於乘用汽車而言也是乏善可陳,因為除了極少數簡配汽車使用後鼓剎,剩餘的普通代步汽車多為“前通風盤+後普通盤剎剎車”的組合,制動效果理想且不用擔心高温。
高性能汽車大多時候前後打孔通風剎車盤,這種與剎車分泵同時裸露在空氣中的制動器,通過散熱效果會非常理想而且制動力也總會很強。普通代步汽車的測試剎車距離在40~45米區間是理想標準,性能汽車在35~40米之間是優秀水平。
總結:關於汽車底盤就聊這麼多,看底盤可不是隻看一看懸架結構就能決定優劣的哦。(懸架系統的相關知識可以參考以下鏈接)獨立懸架一定比「扭力梁」更好嗎?也許後麥弗遜是個例外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