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南移民搬遷搬來幸福新生活

陝南移民搬遷搬來幸福新生活

  “走向正確,弧度和順,稜角清晰……”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康士利工藝製品有限公司工作了1年,40歲的張運弟已成為一名產業工人。忙完手頭的針線活兒,她又踩起踏板,縫紉機的機針飛速運轉,張運弟覺得眼下的日子就像這“噠噠噠”的機器一樣歡快、有力。

  張運弟一家生活的改變離不開陝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實施。3年前,張運弟和家人住在老縣鎮萬福山村。因山頂可以看到舊時的興安府衙(今安康市),這裏得名“望府山”,後又取其諧音“萬福山”。

  “萬福”是村民們長久的期盼,但張運弟説,之前的萬福山“一點福氣都沒有”,不僅沒有來錢門路,而且地質災害多發。她們一家的日子過得緊巴巴,“出門就是山,土地在山間;辛苦種一年,只夠吃半年”。

  2001年,張運弟大女兒剛滿月時,在家裏受潮的土坯房中得了重感冒,她連10元藥費都拿不出來。

  2017年,得益於當地的易地搬遷政策,張運弟一家搬遷到縣裏的移民安置小區——錦屏社區,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新樓房。萬福山村等11個村的4173名高山危住户、地災户和貧困户都搬出了大山。

  一棟棟灰白相間的安置樓房錯落有致,一條條硬化平坦的道路縱橫相連,學校、醫院、超市一應俱全……第一次來到錦屏社區,張運弟喜出望外。

  但離鄉離土進入城鎮和社區,靠什麼來生活?興奮勁剛過,窮怕了的張運弟又犯起了愁。而這正是當地政府為搬遷百姓解決的頭等大事。

  經過多方論證,平利縣制定了“一城十鎮百社區百工廠”發展規劃,決定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探索新型社區工廠就業扶貧模式。

  一次招商引資大會上,安徽客商洪玉桃被平利縣的招商政策吸引了。經過多方考察,有着20多年辦工廠經驗的他瞅準了這裏的發展前景,認定“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2018年12月18日,洪玉桃的工廠康士利工藝製品有限公司在平利縣老縣鎮正式投產。他坦言,工廠利潤薄,初期投入大,壓力不小。而給他解壓的是當地給出的政策“福利”,包括對工人培訓給予補助等,“這樣我的壓力就會小一些”。

  工廠投產幾年來,員工越來越穩定,洪玉桃説:“他們大都來自附近的社區,工資高的能有4000多元,員工平均下來一個月能有二三千元的收入。”目前,洪玉桃工廠生產的毛絨玩具以外單為主,主要銷往美國、俄羅斯等國。

  這家玩具廠剛一開工,張運弟就報名進廠,從事裁縫工作,每月能掙2000多元,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她的丈夫也返鄉就業,在鎮上一家塗料公司上班,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

  黨的扶貧好政策帶領陝南搬遷百姓齊奔小康。在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高壩店鎮移民安置社區富橋社區,搬遷户們爭先恐後報名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類培訓課程,學知識學技能,拓寬增收渠道。

  40歲的王小霞抱着“提升自我”的想法走進課堂。自從丈夫去世後,她獨自照顧一家老小。2017年,藉助移民安置點工程,她從交通不便的涼水井村搬到富橋社區,操持完家務,就去鎮上的教育輔導機構打零工,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來自漢陰縣澗池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紫雲南郡小區的陳興松、陳敏夫婦則以土興業,經營起蔬菜大棚。

  南郡社區黨支部書記張紅霞告訴記者,社區去年成立了南郡大棚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周邊紫雲、中營、沙壩等7個村規劃建設富硒大棚蔬菜產業園,目前已建成蔬菜基地1200畝,並全部實現訂單蔬菜種植。所有入住南郡社區的搬遷户均為南郡蔬菜大棚合作社成員,按照一畝地一個小棚劃棚到户。

  “有勞動能力的自己進行種植,合作社統一種苗和銷售;勞動能力不足的可以交與合作社代管;有剩餘勞動能力的還可以在合作社務工。陳興松種了一個棚,同時也在合作社裏務工。”張紅霞説。

  為解決種植技術的短板,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合作社專門從山東壽光聘請技術員現場指導羣眾。

  得益於此,陳興松的1畝大棚,一年可以種兩季蔬菜。加上在合作社務工每天80元,他和妻子一年至少有5萬元的收入。

  “比在外面好。”陳敏家在貴州,以前一家人一直在外漂泊。在她看來,現在有了固定住處、穩定的工作,累了一天後回到家,看着孩子們在自己的房間裏寫作業,心裏有一種家的安寧。

  既樂業又安居,搬遷户也在為共建社區好生活出力。

  在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西苑社區,32歲的徐昌榮成為婦女兒童之家的一名志願者。

  2016年,徐昌榮舉家搬遷到西苑社區,兩個孩子順利入學。社區考慮到她的丈夫身體不好,特意為他們調整了住房樓層。徐昌榮在社區內一家商場做起服裝銷售,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她上班的時候,左鄰右舍常常幫她接送、照看孩子。

  徐昌榮“投桃報李”,一有空就去婦女兒童之家幫忙,“既照顧我的孩子,也照顧鄰居們的孩子,大家互相有個照應”。

  西苑社區黨支部書記陸龍俊告訴記者,目前,社區組建了民風糾察、老年兒童關愛、紅白喜事禮儀、文明社區建設、平安社區建設5個社區志願服務隊,有長期參與各類志願活動的志願者173人。黨員從最初的15名發展到52名,鄰里互助的志願服務蔚然成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豪 宋莉 見習記者 戴月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87 字。

轉載請註明: 陝南移民搬遷搬來幸福新生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