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精神”穿越時空,激勵他們前進在軍旗升起的地方

中國軍網綜合

■章宇 劉強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曹先訓

“八一精神”穿越時空,激勵他們前進在軍旗升起的地方

武警江西總隊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鍛造官兵敢打必勝的血性膽氣。圖為鷹潭支隊組織特戰隊員開展山林地捕殲戰鬥訓練。曹先訓攝

本期關注

八一精神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黨開始探索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人民軍隊,並由此孕育出了影響深遠的“八一精神”。這一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紅色文化體系和軍隊革命精神譜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多年來,駐守在紅色熱土上的武警江西總隊官兵,傳承弘揚“八一精神”,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代代相傳,為部隊全面建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編者

寒冬時節,英雄城。

強勁的大手,從崩裂的巨石中伸出,緊扣漢陽造步槍的扳機。槍的上方,是一片象徵中國革命新天地的藍天白雲。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第一槍”雕塑前,一羣戴着“紅領帶”的官兵正在駐足凝視。

1927年8月1日,一羣“領系紅領帶、膀扎白毛巾”的人,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為中國人民送來一個嶄新的黎明。時光荏苒,駐守在英雄城的武警江西總隊官兵,追尋先烈足跡,不斷從南昌起義孕育的八一精神和優良傳統中汲取精神營養,努力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革命傳統的擎旗人。

“我完全聽共產黨的話,黨要我怎樣幹就怎樣幹!”南昌起義前夕,作為起義總指揮的賀龍,堅守着自己的信念。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斗轉星移,90多年後,八一廣場“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下,該總隊官兵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誓言迴盪在廣場上。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裏,有這樣一面“名錄牆”——牆上,鐫刻着858個名字。當年2萬多名起義官兵,只有858人留下了姓名。這其中,有一位名為“陳守禮”的共產黨員。在2萬多名參加南昌起義的勇士中,他是當年唯一留下姓名的烈士。

遙想93年前的那個夜晚,多少“領系紅領帶、膀扎白毛巾”的人,傳遞着“河山統一”的口令,在黨的領導下衝上了戰鬥前沿。

“發動南昌起義,是當時黨中央作出的決策;參加起義的部隊,是黨所掌握和受黨影響的國民革命軍中部分部隊;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是聽黨指揮、信念堅定的楷模……”講解員的一番話,讓現場官兵深受觸動。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近年來,該總隊注重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用八一精神“補鈣”強能,引導官兵堅定聽黨話、跟黨走。他們組織官兵到八一廣場、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八一起義戰鬥舊址舊居羣等地,觀看革命史料、聆聽革命故事、重温軍人誓詞,推動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

賡續紅色血脈,就要忠誠信仰、聽黨指揮,這也是八一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2017年,隨着新編制體制調整改革,該總隊第二支隊整體轉隸。一聲令下,第二支隊全體官兵不計個人得失,堅決服從大局,以實際行動擁護支持改革。於衞華是原第二支隊教導隊教導員,部隊合併整編後,他因達到年齡擬安排轉業。雖然面臨轉身,但於衞華本色不褪、幹勁不減,不管是移交材料還是清點裝備,事無鉅細,他都在一線組織、全程參與,直至機構、人員調整完畢,他才離開崗位。

心繫羣眾魚得水,脱離羣眾樹斷根。起義前夕,中共中央致前委的信中指出,“南昌暴動,其主要意義,在廣大的發動土地革命的鬥爭”,要鮮明地實行土地革命、解放工農等政治主張和綱領政策……人民軍隊從誕生那天起,就將救國救民的責任扛在肩膀上。

“如果有人問我,英雄城南昌的魂在哪兒,我認為就在八一廣場上。”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幹部,這麼説起八一廣場在南昌人心中的分量。

行走在廣場上,一塊塊浮雕、一段段文字,無不展現出南昌起義“為最苦人民的奮鬥”“力謀民眾利益”等主張所激發出的愛國愛民的巨大力量。

去年夏季,一輪又一輪強降雨襲擊江西,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該總隊官兵聞令而動,投入搶險救援。2019年7月7日,撫州旴江河水倒灌近2米,沿河段房屋被淹,村民被困。撫州支隊官兵連夜出擊,乘坐衝鋒舟在遍佈雜草暗樁的洪水中,挨家挨户搜索被困人員。狹窄路段河水湍急,救援官兵便把纜繩綁在腰間,跳入水中徒步前行。支隊官兵奮戰一夜,轉移被困羣眾100餘名。

人民軍隊為人民,八一精神放光芒。該總隊官兵用實際行動不斷豐富為民奮鬥的精神內涵,奏響軍民魚水情深的時代新篇。近年來,他們累計投入資金1千多萬元,援建3個鄉鎮、27個貧困村,幫扶53所敬老院、185名孤兒、870户貧困户、3200餘名貧困羣眾,有力助推江西老區打贏脱貧攻堅戰。多個支隊被江西省雙擁辦評為擁政愛民先進單位,井岡山中隊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井岡山愛民模範中隊”榮譽稱號。

天寒人心暖。這一天,天未放亮,該總隊官兵便沿着蜿蜒崎嶇的山路,帶着專門定製的太陽能燈,趕往定點扶貧的安義縣吊鐘村幫助安裝。在官兵連續多年的傾心幫扶下,吊鐘村的面貌已大為改觀。

南昌起義,第一次創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屬於工農的軍隊,並在革命戰爭實踐中率先找到了適合當時客觀條件的作戰形式,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這些創舉,鮮明地彰顯中國共產黨人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歲月流轉,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傳承中不斷髮揚光大,融入英雄城裏英雄兒女的血脈深處,成為該總隊官兵強軍路上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

該總隊執勤十二中隊,前身為原南昌縣中隊,“隊齡”與共和國同齡。在該中隊榮譽室內,一台老式補鞋機格外惹人注目。

建隊之初,中隊缺錢少物,一窮二白。中隊官兵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敢於吃苦、敢打硬仗,他們堆磚砌牆、掘地開荒、發展農副業……雖然官兵的衣服磨破了、鞋子磨穿了,但營區面貌卻煥然一新。中隊自購了一台補鞋機,成了大家的寶貝,更成為官兵心中的精神象徵。

“我們前進在軍旗升起的地方,只有弘揚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勇於涉險灘、闖難關,才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該總隊領導這樣説道。

2018年,宜春支隊機動中隊中隊長徐迪帶領特戰隊員,奉命支援抓捕持槍歹徒。在連續搜捕34個小時、先後4次轉移戰場後,他們最終在一處山林中發現歹徒蹤跡。正當特戰隊員在漆黑樹林中搜索前進時,歹徒瘋狂地撲向他們。徐迪臨危不懼,精準判斷、快速瞄準,一槍斃敵。

面對兇險喊出“讓我來”,面對敵人叫響“跟我上”,徐迪用行動展現出新時代軍人的精神風貌。

“砰!”一聲槍響,狙擊手視線之外的目標靶應聲而落,一架無人機從高空悄然返回。

央視節目《挑戰不可能之加油中國》中,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特戰大隊大隊長盧定軍,挑戰只通過無人機傳回的影像,判斷200米外的兩個移動靶位置。最終,盧定軍成功避開鐘擺模擬人質,完成狙擊,每個目標用時在兩分鐘內。

挑戰成功的背後,是官兵在訓練場上的不斷摔打錘鍊。長期以來,該總隊發揚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精神,敢於衝破訓練極限,鍛造官兵敢打必勝的血性膽氣。如今,該總隊每季度進行一次“魔鬼周”訓練——30公里負重行軍、10公里武裝奔襲、6公里涉水、每天訓練超過18個小時……

南昌起義的槍聲雖已遠去,但八一精神卻歷久彌新。今天,從硝煙瀰漫的演兵場到大山深處的哨卡,從抗洪搶險的救災一線到雙擁共建的活動現場,八一精神如同一股穿越時空的能量,始終激勵着該總隊官兵在強軍路上勇往直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8 字。

轉載請註明: “八一精神”穿越時空,激勵他們前進在軍旗升起的地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