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車已老?老車不老!
近日,萌哥的那台“老馬6重生記“成為網絡關注的焦點,大家的回覆,我試着梳理了一下:
這車很經典啊;當年我也有一台啊;回憶殺等等!……都在大家各種靜態鑑賞之餘,我決定先下手為強,借萌哥出差北京之際,“偷偷”拿它去我們御用的賽車場跑了一趟,結果會如何呢?這15年的老傢伙會玩散架嗎?
雖然早已心有預期,但當我第一次見到萌哥這台老馬6,心情還是有點複雜:外觀和內飾都極其殘舊,尤其在前包圍,車尾還隱隱約約嗅到一些當年的“殺馬特”風格,好不驚喜啊!唯一令我感覺舒心的是這車廂基本沒有什麼異味,夏日炎炎,起碼是鼻子不難受……
第一代馬自達6在2002年誕生,一汽馬自達很快便導入開始國產了,在那個B級車選項並不豐富的年代,第一代馬自達6幾乎是標杆式的存在:樣子好、操控好、口碑好、銷量好,二手價也高,不管在國內,還是海外,第一代馬6都是獲獎無數。
除了三廂車之外,同年代還引入了馬自達6旅行版和馬自達6轎跑版,並也導入國產,陣容齊整。補充一點,有一些馬自達迷心心念唸的馬自達6 MPS版本依舊沒來到中國市場,而事實上,MPS版本也不是馬自達當時重點推廣的車型。
這台馬6是第一代初期版,所以變速箱還是4前速自動變速箱(中期改款換了5AT),動力源自一幅2.3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馬力只有區區168hp,這樣的數字在今天看來是一個“中等偏下”的,但評定一部好不好開,馬力只是一個方面,操控,轉向,懸掛配合,變速箱的效率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到駕駛者的感受!而這些東西,正是當年第一代馬自達6強項,非常直接的轉向和變速箱較佳的換擋邏輯的確幫了大忙。
比如,在賽道的大直路,彎前大力剎車,變速箱就會積極降至2擋,保證出彎的有更充足的扭矩,大力給油,前輪一直緊緊抱着彎心,一邊出彎道,車頭的服從性真的高,車尾雖然沒有現今那些後輪轉向的設定,但過彎時毫不拖沓,靈活是對第一代馬自達6的動態表現最佳的解讀。在直線線上,轉速可以一直拉昇至5000轉之後才換擋,充分利用了發動機的每一個轉速區間的動力。
我和車手李微一邊開車,一邊交流,我問他,前驅車有駕駛樂趣嗎?他給了非常深刻的解讀:執行效率很重要:就是在動態駕駛中,車輛能否清晰執行駕駛者的意圖,這就是所謂的指哪打哪!
儘管前驅車從原理上,前輪既是動力輸出,又要負責轉向,理論上容易出現轉向不足,但落實到每一台車,不同車廠又有不同的解讀,我們驚歎,馬自達的工程師在這台馬自達6究竟施加了什麼魔法,幾乎是沒有轉向不足的跡象。
液壓助力轉向也能做有一定分量,而又不至於沉重,路感清晰,儘管馬力不大導致在彎中靈活性帶來的優勢被大幅減弱,但就絕對的人、車溝通感而言,這一代馬自達6實在是出色,後來越做越大(型)的第二代和第三代車型,駕駛樂趣反而沒那麼強烈了。
好玩的車,不是由驅動方式而決定的,前驅也好,後驅或者四驅都好,調校和懸掛設定起到一個關鍵作用,當然,在基本條件相仿的情況,車輛越小還是會佔到一些優勢,試過車之後,我瞄了一下車輛數據,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達到了4745mm、1781mm和1440mm,軸距為2675mm,一部車長只有4.7多的B級車,再看看如今的B級尺寸,大家好好感受一下吧!
既然在專業賽車場進行比拼,我們依舊對它進行了圈速車手,讓我們的嘉賓車手李微駕駛,圈速僅比奧迪Q8慢了不到5秒的時間,成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慢,這點令我們頗為驚喜,畢竟這兩車的絕對馬力差了2倍有多。
我們深究了一下,奧迪Q8雖然馬力大,四驅,但畢竟車重,車高,在一個相對緊湊的卡丁車賽道進行測試,大馬力的優勢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相反,這台馬自達6在彎中異常靈活,一定程度追回了馬力不足的劣勢,雖然這兩車並沒有可比性,但放在同一個場合進行對拼,還是很有意思的。
最後插播一句題外話:我問了李微,好玩的前驅車除了這台6,他的印象還有誰:它給出了兩個答案:MINI,還有現款的三廂寶馬1系,咱們找機會再好好試試它!另外,這一台馬自達6也會繼續進行深度修復,詳情請繼續關注我們的“老馬6重生記”!
「車手李微偶遇粉絲,合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