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一位85歲老人擁有亞洲最長的頭髮,達4.7米。他從15歲起就沒再剪過頭髮,也就是説,老人的頭髮已經70年了。
另外,老人從不洗頭髮, 當頭皮癢時,就用食用油塗抹,以至於頭髮滿是油污。
據老人説,十幾歲時有次剪頭髮生場大病,大夫建議他別剪頭髮。不過,醫學專家認為老人的年少時的病與剪頭髮無關。
幾十年過去,老人已經習慣擁有長頭髮的生活。儘管已經確信剪頭髮不會損害健康,老人還是不願剪掉。
水母網10月13日訊(YMG記者 林芋竹 通訊員 王建 攝影報道)家住黃務社區的付老漢,今年78歲了,走失時間是10月3日下午2時許,老人家屬除了報警找尋並留有兩部聯繫電話外,還發動所有親戚朋友四下裏奔走查詢,還在朋友圈裏也發了尋人啓事,只是,距離刊登尋人啓事時已經4天了,老人的下落仍然沒有絲毫線索。
正在家人一籌莫展之際,10月6日上午10時許,付老人的孫子小付在尋找過程中偶然經過煙台交警三大隊的門口,看着交警三大隊西面路口上的道路監控設施,小付就抱着試試看的想法,走進交警隊大院,想利用交警在各個路口上的道路監控設施進行查詢。在煙台交警三大隊指揮中心,交警們耐心地聽取了小付的求助後,經過大隊領導的批准,由法制辦的警員馬逸飛具體負責,馬上開啓轄區道路監控查詢模式。
馬逸飛根據小付提供的老人當天可能走失的地點,採取時間倒退的方式,在機場路、青年南路、港城西大街以及通世南路等道路,包括這些道路的一些進出黃務社區的小路、支路,抱着人命關天和急人之急的態度,一條道路一條道路的推查過去。隨着時間的推進,到中午12時左右,仍然沒有任何線索。幾名民警沒有氣餒,邊吃午飯邊不停地推移着搜索設備,終於,在下午15時許,在黃務立交橋南面的一處監控畫面中,老人的身影模糊地出現了。經過老人孫子小付確認是老人後,經過推移畫面,最終發現老人的最後身影走進了立交橋南面的綠化帶。
在隨後的反覆查看後,確認老人在沒有其他行走軌跡後,馬逸飛和老人的孫子及幾名民警,一邊將這一情況向上級彙報,一邊趕緊趕到監控畫面中的位置。當民警和老人的孫子踏進綠化帶後,在半人高的草叢中終於找到了走失了4天的付老漢。面對喜極而泣的小付,民警趕緊幫着聯繫救護車把老人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第二天,滿懷感激的小付打電話告訴煙台交警三大隊的民警們,他爺爺經過醫院救治身體已經沒有大礙了。
10月10日下午15時,老人的孫子以及其他幾位家屬一起來到交警隊,高舉着繡有“ 心繫百姓,為民解憂”字樣的感激的錦旗,對民警的幫助表示萬分感謝。
(2017-10-13)
圖説:連續尋找50多個小時後,浦東警方終於找到了走失老人。
東方網通訊員顧瞭了、記者李歡10月12日報道:70多歲的老人走失了,家屬心急如焚。50多個小時後,浦東警方終於確定了老人的位置,並將其護送回家。
10月8日9時許,“雙節”長假的最後一天,臨港新城車水馬龍、遊人如織。韓某萬分焦急地來到臨港新城派出所受理窗口,稱其年邁的70多歲父親早上6點多就從臨港新城竹柏路某小區離家出走,後不知去向。
民警瞭解到,老人駝背,穿藍色上衣,黑色長褲,白色球鞋,隨後迅速將老人的體貌特徵和照片發放至監控組,並安排正在國慶安保的安保人員和巡邏隊員注意來往人員。
9日清晨,社區民警李明將走失協查發佈在轄區居民的用於安防、警情通報的微信羣,發動羣眾的力量共同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監控組傳來了令人興奮的信息:在視頻回放中,9日上午花柏路附近,發現體貌特徵與老人相似的蹤影。10日上午十時許,又發現在滬城環路延伸段附近。
最終,10日上午11:15,微信上傳來了一位小區阿姨的聲音:電機學院公交站附近,發現老人了!民警將其接回後,立即聯繫家屬,家屬十分感激,連聲向民警道“謝謝”。
(2017-10-12)
新華社杭州10月21日電(記者朱涵 許舜達)深夜,城市逐漸進入夢鄉。昏黃燈光中,85歲的杭州老人王坤森戴上手套,推着三輪車出門拾荒,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多年來,王坤森將拾荒所得捐助給貧困學生,事蹟感染了身邊越來越多的人,他的身後也有了一支越來越龐大的助學隊伍。老人的善心正在不斷凝聚並放大着愛的力量。
圖為老人在自家院子裏
晝伏夜出拾荒助學 孩子們叫他“蝙蝠俠”
晚上11點到凌晨4點,王坤森推着三輪車慢慢走遍家附近百米範圍內的商家店鋪,不少鄰居和商户已經將包裝盒、易拉罐整整齊齊地放在門口,這是街坊鄰居們和王坤森之間的默契。
王坤森説,白天拾廢品的人多,有人比他更需要,所以他只在夜深人靜時出門。晝伏夜出,鄰居家的孩子們都喊老人“蝙蝠俠”。
“易拉罐、包裝盒最值錢。”王坤森收回廢品後仔細分類,存放在小區院子的角落,一個月的辛勞能夠換回幾百元錢。
從2012年到2016年,他用拾荒所得資助了浙江常山女孩徐玲玲(化名)18000多元,幫助她順利完成學業。今年,他又聯繫了一名剛剛考上浙江一所大學的貧困學生,資助了5000元,“我給孩子保證,要負擔他學習期間的生活費用。”
拾廢品,不僅髒、臭,有時候走了一晚上拾到的東西也換不了幾個錢。這幾年,王坤森身體大不如從前,曾經筆挺的脊背駝了,還經常腰痠背痛,但他沒喊過累。王坤森説,他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沒有學習的機會,現在生活富裕了,浪費卻嚴重了,他一方面感到痛心,另一方面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做點貢獻,讓更多的孩子能夠上得起學。
倔脾氣的“怪老頭”
最開始,旁人眼中的王坤森是個怪老頭。王坤森退伍轉業到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工作,退休工資一個月有6000多元。“一位退休老人,子女都很有出息,一家人不愁吃穿,卻盡撿些廢品破爛,開始大家都想不明白為了什麼。”街坊戴先生説。
連王坤森的老伴、家人都不理解,兒女們想着各種法子阻攔老人晚上出門拾廢品,甚至為此和老人有了矛盾。老人不多解釋,只是倔強地每晚堅持出門,任誰都攔不住他。
“資助學生的事,我一開始誰都沒説。我年紀大了,做不了其他工作,但我不偷不搶,不做壞事,撿垃圾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幫助別人,就要拿出自己的行動和誠意來。”老人年紀大了,卻沒有“安享晚年”的想法。他説,多年受黨和部隊教育,他的心裏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王坤森的老伴王秀雲最先發現了老人的“秘密”,之後是王坤森的兒女和街坊鄰居,大家慢慢知道了,原來這個不起眼的老人身後有這樣感人的故事。
“實在是敬佩老人家。每一天的下半夜都能見到他,從沒間斷過。”在老人所在小區經營一家餐飲店的樊鋒軍説。
如今,王坤森的家人雖然仍舊不放心他深夜獨自出門,但兒女們沒有再阻攔過,只是經常叮囑他注意來往車輛,老伴王秀雲還時常與他一起撿廢品。
老人獲評最美“潮人”的證書。
多年堅持凝聚愛的力量
2015年,王坤森資助多年的女孩徐玲玲趁着假期前來看望老人,老人高興地帶女孩到隔壁飯店吃飯。得知這就是老人資助的貧困學生,飯店老闆執意不肯收老人掏的飯錢,隔壁的旅館也主動提出可以讓徐玲玲免費住一晚。
今年是王坤森持續第六年用拾荒收入資助貧困學生,在多家媒體關注老人事蹟之後,老人的名氣更大了。街坊鄰居們感慨老人生活儉樸,有一顆金子般的心,網友們説,“垃圾雖髒,人格閃光。”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幫助老人收集廢品的隊伍中,希望幫他減少一份奔波的辛勞。“這些日子,周邊的好幾個小店、飯館知道我的事情後,都勸我晚上不要出去了,他們會把廢棄的物品給我送過來。”老人對記者説。
一天半夜,老人獨自出門撿垃圾時被一對二十出頭的小情侶認出,小情侶執意塞給老人50塊錢,讓老人轉交給貧困學生。一名96歲的老人近日找到王坤森,他表示被王坤森深深感動,願意捐出50萬元設立一個基金,與王坤森共同資助更多的貧困學生。老人還收到了不少機構的慰問金,但他都一一退回,甚至多附上幾百塊錢,請對方捐助給更有需要的人。
王坤森的窗前,爬滿了一種叫作錦葵的植物,幾年來,王坤森培育了幾百株錦葵花苗分發給小區住户,老人説,他的花只送不賣,但如果有人願意,也可以拿走一盆花留下一元錢,作為捐助貧困學生的資金。
不少杭州市民得知此事後,特意找到王坤森來要花。50元、100元……這些素未謀面好心人的點滴心意,都被老人仔仔細細記錄在了小本子中。
“只要還能走得動,我會繼續下去。”王坤森説,他沒想過自己做的這點事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但這幾年的春夏之際,開滿了一朵朵紅色花朵的錦葵,確實正在一點點改變他生活的這條愛心小街。
(2017-10-21)
10月10日,一條尋人啓事刷爆三河市燕郊朋友圈:燕郊中美醫院一名老人走失,家屬着急求助。根據上傳的尋人啓事顯示,走失老人名叫徐宗均,今年67歲,是中美醫院一名醫生的家屬,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於當日上午9時走失。
10月10日下午,三河市燕郊藍天救援工作組接到廊坊藍天救援隊下達的救援任務後,工作組長駱志國迅速召集隊員,並親自帶隊,出動救援車3輛,在以中美醫院為中心的附近街巷道路上仔細搜索,對體貌特徵類似人員進行仔細排查詢問。當晚19時許,隊員付強在迎賓北路公園附近發現走失老人,身份核實確認後開車將老人送至中美醫院家中。走失老人的家屬看到老人被找回後,激動萬分,不斷向隊員們致謝。
燕郊藍天救援工作組成立於2016年5月,是一支專業的民間公益救援隊,隊員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現在已發展預備隊員8人、志願者10人。成立一年多來,藍天救援工作組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開展社會救援工作,並多次出色完成救援任務。
駱志國介紹,救援隊的宗旨是立足本地,服務百姓,主要工作有四個方面:一是做好三河市三條河的免費溺水救援打撈;二是針對中老年人和易走失人口的尋找和黃手環發放;三是社區急救知識推廣和中小學校的五防宣講;四是配合當地政府,做好應急救援輔助工作。
“藍天救援面向全國,所有救援全免費,不參加商業宣傳,不要贊助。尋人是救援隊接手較多的工作,我們的隊員來自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工作,所有救援裝備和救援產生的費用都由隊員自費。一年多來,我們協助家屬找回多名走失人員,看到一幕幕失散家庭重新團聚的感人場景,我們無不感到歡欣鼓舞。”駱志國説,“為了更好地完成救援工作,我們積極參加由藍天救援隊總部組織的專業化救援培訓,苦練技能,能夠走出去參加國內和國際上的救援任務,打造一隻聽黨指揮、作風優良的正規專業化民間公益救援團隊。”
(2017-10-12)
10月18日中午,在漢中一醫院工作的曾女士一行專程來到公安漢台分局七里派出所,將“心繫羣眾,為民排憂”的錦旗和感謝信送到公安漢台分局七里派出所,感謝民警雨夜幫他們找到走失的老母親。
10月9日晚10時許,曾女士83歲的母親在七里辦事處金華村附近走失。通過電話聯繫,老人只能説清自己在一個水塘附近,家屬多方尋找未果。當夜風雨交加氣温驟降,老人一天未進飲食,家人心急如焚。
接警後,值班民警一面及時與相關部門保持聯繫,隨時掌握走失老人動態;同時帶領家屬迅速前往七里金華村附近多處魚塘、水渠等處逐一尋找。經1個多小時連續工作,終於在金華村9組附近一偏僻小路邊將全身濕透、不停抽搐的老人找到。因救助治療及時,目前老人身體已基本恢復。華商報記者 周金柱
(2017-10-21)
一名走失的老太太,被好心人送警察身邊時,她能想起來的家是30年前住過的地方。好在有人認出她。
2017年10月13日下午3時,一位好心羣眾將一迷路老太太送到了青年路派出所的警務站,經民警詢問,老人言語表達不清,無法提供姓名、家庭住址、親人朋友聯繫方式,只反覆講着一個叫蘆蕩巷的地方,而其他相關信息一概記不起來。
警務站值班民警王雲,史兆澤迅速將老人走失情況報告給110指揮中心,同時去尋找這個叫做蘆蕩巷的地方,在手機地圖上查找,發現南院門附近有一個蘆蕩巷,民警驅車迅速趕往。到達蘆蕩巷後,該老人稱這裏怎麼跟以前不一樣了,民警感到迷惑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就在附近挨個小區詢問,小區都快走遍了,羣眾都説沒有見過該老人,就在這時候走過來一箇中年男子,稱認識這個老人,説老人三十年前在這住過,是他一個女同學的母親,他們家拆遷後搬到了其他地方居住。男子表示可以嘗試尋找老人女兒的聯繫方式。經多方努力,男子終於聯繫上了老人的女兒,其女兒表示已經找了老人很久,晚上8時30分許,老人的女兒趕到了蘆蕩巷,民警將老人安全地交給了她女兒,老人女兒對民警及老同學表示衷心感謝。華商報記者 苗巧穎
(2017-10-14)
10月7日,西鄉交警大隊城區中隊民警在執勤中,成功幫助兩名走失小女孩找到家人,受到羣眾的好評。
當天上午10時30分,西鄉交警大隊城區中隊江長勝、方浩、石海宏等三位民警在中心城區漢白路利家超市門前處理完一起交通事故後,發現兩名小女孩哭着跑了過來,大的約5歲左右,小的估計只有3歲。民警立即迎了上去,拉着兩名小女孩詢問情況,從大女孩斷斷續續的哭訴中,民警勉強聽清她們和父母走散了。得知情況後,為保護小女孩安全,民警將她們抱上警車,一邊安撫她們,一邊繼續詢問她們的家庭住址和家人電話,終於從姐姐口中得知了爺爺的電話號碼,民警隨後按照電話號碼和其爺爺取得了聯繫。一個小時過後,孩子的爺爺趕到了現場,兩孩子激動的撲向了爺爺,抱着爺爺不丟手,爺爺也激動的握着民警的手連連表示感謝,三名交警的愛民之舉受到了在場羣眾的紛紛好評。
(2017-10-10)
2017年10月2日下午4時許,雁塔公安曲江檢查站接到羣眾報警稱,自己孩子在曲江高速上遺失。
接到求助後,曲江派出所高度重視,立即進行部署。經民警詳細瞭解情況,該男子苟某是四川閬中人,在西安打工。她的女兒現年17歲,四川成都在校大學生。
十一黃金週期間,親戚自駕遊從四川至河南,將女兒帶至西安與其相聚,原本雙方約定在曲江收費站見面,但因其親戚誤將其女兒放至高速路上,以致其女兒在高速路上迷路,後通過檢查站民警耐心細緻尋找,最終將苟某女兒找到。
華商記者 張成龍
(2017-10-03)
老人名叫:侯順佰,今年已有85歲了,家住浚縣東楊玘屯村,老人家從十幾歲就開始學捏泥娃娃了!
老人家世世代代都是靠手藝為生,從老人家的第一代開始就賣泥娃娃了,隨後靠自己的純手工捏,一個泥娃娃才3塊錢!
記者問老人家現在的人經濟那麼高,為什麼不賣10塊錢一個?老人家説:社會可以變,但是我的原則不能病,從一開始就是3塊錢一個的泥娃娃!
到了中午,差不多2點了老人家還坐着,記者就問老人家你為什麼不去吃飯啊?老人家説:我剛剛吃了包子了,明顯老人家就是在騙記者説自己吃了東西,明顯的是老人家就不想讓別人請自己吃東西的,老人家自己守着自己的原則不變,隨後記者也知道老人家的辛苦,從飯店買了一盒飯給老人家吃。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