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3個家庭捐16個器官 背後故事暖人心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綜合

  3個家庭捐16個器官,背後故事暖人心。娟娟(化名)靜靜地躺在那,已經被宣告腦死亡,悲痛欲絕的父母開始痛苦地抉擇——是捐獻器官,還是讓親人以“完人”火化。前日(18日),守在孩子身邊的父親突然摟過妻子,“要不,我們捐了,這樣我們還有個念想,也許哪一天能和孩子的受捐者相遇。”“我也是這樣想的,就是擔心你不捨得!”夫妻倆抱頭痛哭後找到醫生,表示願意捐獻器官,讓孩子的生命換一種方式繼續。

  就在昨天,我省有3個家庭捐獻了3個親人的器官,包括娟娟在內,共捐獻1個心臟、3個肝臟、6個腎臟、6個角膜,這將讓10個人重獲新生,6個人重見光明,其中包括一名8歲的肝功能衰竭兒童。兩名捐獻者都是臨滄人,一個7歲,一個4歲,還有一個捐獻者是祿勸男子,今年剛剛40歲。

3個家庭捐16個器官 背後故事暖人心

  從昨日早上8點開始,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國際醫院十幾個手術室的無影燈先後亮起,全院數百人為了生命的延續而屏息工作。算上兩例器官摘取手術,該院昨日一共在本院進行了18台手術,另外一台器官摘取手術是在臨滄市人民醫院進行的,獲取器官後馬上通過120、民航綠色通道運至甘美國際醫院。

  每一場器官摘取手術,該院的醫生都為捐獻者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告別儀式。“他們都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這麼大規模的器官捐獻在雲南省乃至全國也是第一次。

  》》他們這樣説

  捐獻者家屬:我們不懂大道理 但知道在做好事

  和娟娟一樣,另一個孩子也是腦死亡。

  “我的女兒才剛剛上學,她還沒來得及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就要走了。我自責又掙扎,不想女兒就這樣離開。我尋找,我求助,希望能為女兒做些什麼。”孩子的母親非常痛苦,但是,在醫生善意提醒後,她毅然決定讓女兒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捐獻器官。

  這位母親強忍住淚水,與家裏人溝通。“意料之中,他們馬上否決了,覺得我這個做母親的太殘忍。交談中,我含淚表達了我的初衷:女兒的離開我比誰都痛苦,她那麼小,那麼可愛,作為母親我再也不能給她什麼。我只是覺得器官捐獻很有意義,因為只有這樣,才讓我感覺她還存在着,這是我作為母親對她最後的愛。”

  最終,家人在這位母親的勸説下同意了,“寶貝,你把你的愛留在了人間。媽媽會一直陪伴你。”

  還有一個正值壯年的男子,不幸腦死亡。他的家人説:“雖然我們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是我們知道是在做好事!讓他安心地去,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器官移植受者:我是大愛受益人 更是大愛傳承人

  “從今天起,我將有兩個生日!一個是我的出生日,另一個則是我的重生日。”45歲的張先生説。

  張先生是上海人,這次有幸得到了肝移植的機會。“當我患重病時,痛苦過。重生時,有很多感悟!感謝給我帶來新生命的捐獻者和家屬,你們是我的恩人!在我生命垂危的時刻,是你們的愛心和奉獻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生命永恆、大愛無疆,我們是 大愛 的受益人,更是 大愛 的傳承人,要將 大愛 從我們這裏傳下去。”

  》》記者手記

  大愛拯救絕望

  受傳統觀念影響和對目前器官捐獻體系不信任,眾多市民對器官捐獻説“不”,從傳統觀念來看,家屬希望逝者保持身體的完整,從而體面地離開人世。正因為如此,器官捐獻者儘管能獲得讚美與敬意,但也需要巨大的勇氣,需要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需要與沉重的心理負擔作鬥爭。

  據媒體報道,我國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萬人,其中只有約1萬人能夠做上手術,超過99%的患者需要等待,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可移植的人體器官。正因為如此,很多原本有望康復的病人在等待中慢慢由希望變為失望,最後成絕望。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器官捐獻率相距甚遠。可以説,每一位器官捐獻者及其家屬都是平民英雄,可歌可泣。而在對他們點贊之餘,也應學習他們的精神,轉變傳統觀念,用更加博大的情懷來看待器官捐獻這一問題。當生命飽受病痛折磨,或是突遭意外無可挽回時,捐獻器官,這絕非是對生命的不敬。從某個角度來説,這是讓生命以博愛的形式得以延續,是對逝者最好的尊重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