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閲讀
今年上半年,全國1940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80.1%,同比增加5.6個百分點;喪失使用功能(劣於Ⅴ類)水體比例為1.1%,同比減少3.2個百分點。但是,全國仍有10個省(區)16個斷面水質呈惡化趨勢。太湖總磷平均濃度同比上升15.2%;滇池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同比上升6.3%。
□ 本報記者 郄建榮
今年上半年,全國水環境形勢總體改善但不平衡,部分省份完成2020年任務還存在一定壓力。為此,生態環境部專門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函,通報今年上半年水環境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國1940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80.1%,同比增加5.6個百分點;喪失使用功能(劣於Ⅴ類)水體比例為1.1%,同比減少3.2個百分點。但是,全國仍有10個省(區)16個斷面水質呈惡化趨勢。太湖總磷平均濃度同比上升15.2%;滇池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同比上升6.3%。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收官之年。生態環境部要求,各地要確保全面完成碧水保衞戰各項目標任務。
水環境質量總體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向各省區市通報了今年上半年水環境目標完成情況後,今年前7個月水環境監測數據也已出爐。
據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1至7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0.7%,同比上升5.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9%,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其中,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諸河、西南諸河和浙閩片河流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4.3%,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劣Ⅴ類為0.6%,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監測的112個重點湖(庫)中,Ⅰ-Ⅲ類水質湖(庫)個數佔比為75.9%,同比上升8.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湖(庫)個數佔比為5.4%,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
除了國控斷面水質好轉外,今年前半年,全國2578個應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已建成的園區為2574個,完成率99.84%。全國農村“千噸萬人”(日供水千噸或服務萬人以上)和長江經濟帶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穩步推進,截至今年6月25日,全國農村10764個“千噸萬人”水源,9344個已完成水源保護區劃定,佔總數的86.8%;長江經濟帶10089個鄉鎮級水源,7712個已完成水源保護區劃定,佔總數的76.4%。
不僅如此,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此前曾説,近4年來,通過對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的排查整治,3159個環境問題提到解決。95%的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建成了污水處理設施,總計建成5.56萬公里長的管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也持續改善。2019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為91.7%,劣V類斷面為0.6%,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的12個消劣斷面,9個斷面暫時消除劣V類,剩下的3個也在明顯改善。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在近期召開的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推進會上指出,“十三五”期間,開展了國控斷面“消劣行動”,160多個國控劣Ⅴ類斷面實現消劣,截至今年6月,全國的國控劣Ⅴ類斷面僅剩1.1%,基本消除了國控斷面劣Ⅴ類。
工作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
總體上,全國水環境質量在持續改善。但是,工作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仍有一些省(區)面臨完不成今年碧水保衞戰目標任務的風險。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湖北省Ⅰ-Ⅲ類斷面數量,遼寧、山東、陝西等3省劣Ⅴ類斷面數量與年度目標還有差距。同時,全國共有10個省(區)16個斷面水質呈惡化趨勢。其中,安徽省4個,山西、內蒙古、雲南3省(區)各2個,遼寧、黑龍江、河南、廣東、海南、陝西6省各1個。此外,太湖總磷平均濃度同比上升15.2%;滇池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同比上升6.3%。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説,依照《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預警辦法(試行)》有關規定,安徽省存在水質預警斷面。
此外,寧夏、雲南、江西等3省(區)“千噸萬人”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進展相對滯後,其中,寧夏78個水源保護區中已劃定的只有19個,劃定比例為24.4%;雲南329個水源保護區中已劃定的87個,劃定比例為26.4%;江西754個水源保護區中已劃定437個,劃定比例58%。長江經濟帶雲南、江西、湖南等3省鄉鎮級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相對滯後,其中,雲南在用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有1263個,劃定數量為131個,劃定比例10.4%;江西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有900個,已劃定467個,劃定比例51.9%;湖南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有1302個,已劃定810個,劃定比例62.2%。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指出,遼寧省大連市上報整治完成的淩水河黑臭水體管網建設不合理,存在污水泄漏、水體返黑返臭現象。海南省海口市上報整治完成的河口溪黑臭水體控源截污不到位,建設的臨時污水處理設施無法發揮作用,水體明顯黑臭。
碧水保衞戰任務須全面完成
碧水保衞戰是國家確定的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之一。按照國務院要求,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70%以上,劣Ⅴ類水體比例控制在5%以內;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減少15%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減少10%以上。
就碧水保護戰,生態環境部明確提出,水污染防治工作要突出“四種水體”,即集中飲用水水源地;黑臭水體;劣Ⅴ類水體;入江河湖海不達標的排污口水體。
據張波介紹,截至2019年底,3年多時間累計完成2804個飲用水水源地10363個問題整改,一批久拖未決的老大難環境問題得到糾正,7.7億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有力提升。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86.7%,其中36個重點城市消除96.2%,其他城市消除81.2%。渤海入海河流劣Ⅴ國控斷面由10個下降至2個。
同時,生態環境部已經完成長江及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目前,涉及的省(區、市)正在按照生態環境部的要求,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逐一進行整改。
張波指出,從環境角度看,各地以水污染為代價的發展方式正在發生轉變,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但是,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相當突出,部分地區環境基礎設施欠賬很多,水生態破壞以及河湖斷流乾涸現象比較普遍,重點湖泊水華問題雖經多年治理仍居高不下,環境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城鄉面源污染防治任重道遠。
按照“水十條”要求,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於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
據張波介紹,“水十條”提出的今年的目標任務共有31項。作為牽頭和協調部門,生態環境部將堅持“誰牽頭誰負責”的原則,抓好部門任務分工,按季調度正在推進的31項任務的進展情況。對任務完成滯後事項加強督導並信息公開,確保按時完成“水十條”的目標任務。
2020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收官年。生態環境部明確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視仍然存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深入分析問題背後的癥結並制定精準、科學的整改措施,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依法推進落實,確保全面完成碧水保衞戰各項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