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是股市卻重新進入牛市,為何出現這種反差呢?美國紐約時報刊發了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評論文章進行了解讀。
自疫情以來,美國經濟方面的消息一直很糟糕。先不説週三公佈的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在正常情況下,GDP年同比縮水5%會被認為是非常差的經濟表現,但這份報告只捕捉到了傾盆大雨前的幾滴毛毛雨。更多實時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正在跌落懸崖。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今年晚些時候,美國失業率將達到16%,這個數字還可能被低估了。
然而,在疫情暴發的最初幾周內大跌的股價,現在卻已經追回了大部分損失。美國股市目前或多或少回到了去年秋天的水平,當時可是所有人都在談論美國經濟表現有多好。
到底發生了什麼?
好吧,當你考慮股價對經濟的影響時,要記住三條規律。首先,股市不能和經濟劃等號。第二,股市不能和經濟劃等號。第三,股市不能和經濟劃等號。
也就是説,股市表現(主要由在貪婪和恐懼之間來回波動而驅動)與實際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一直很鬆散甚至可以説是不存在。
上世紀60年代,偉大的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曾説過一句著名的妙語:在過去的五次經濟衰退中,市場預測到了九次。
但我認為,當前股市與實體經濟脱節有着更深層次的原因: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部分原因是他們別無選擇。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説,股市之所以強勁,恰恰是因為整體經濟如此疲弱。
畢竟,現在除了投資股票還能買什麼?債券。然而,如今債券的回報率低得令人難以置信。10年期美國國債的利率僅為0.6%,從2018年底的逾3%一路下跌。如果你想買可以抵禦未來通貨膨脹的債券,它現在的收益率是- 0.5%。
因此,儘管經歷了經濟衰退,但買入那些疫情期間仍在盈利的公司股票看起來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那麼為什麼利率這麼低?因為債券市場預計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內將持續低迷,而且美聯儲將在可見的未來繼續推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正如我所説,從某種意義上説,股市之所以強勁,正是因為實體經濟疲弱。
現在你可能會問,如果經濟疲軟對股市有利的話,那麼今年早些時候股市為什麼會短暫下跌呢?答案是,在3月份的幾個星期裏,全球都在一場2008年式的金融危機邊緣搖搖欲墜,導致投資者只要感到有一絲風險就逃離一切。
然而,美聯儲當時採取了極其激進的措施,出手購買了空前規模和範圍的資產,最終扭轉了這場危機。沒有這些措施,我們會經歷一場更大的經濟災難。
順便説一句,這也是為什麼當特朗普試圖任命並不稱職的追隨者們加入美聯儲理事會時,你應該感到擔憂,而且這些人過去還曾支持過一些奇怪的經濟理論。想象一下,如果美聯儲像特朗普政府處理這次迫在眉睫的疫情一樣,應對一場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機,我們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回到股票和實體經濟之間的脱節。事實證明,這是一種長期現象,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2010年代中期。
想想自2007年以來,我們對現代經濟的所有負面認識。我們瞭解到,發達經濟體比幾乎所有人認定的情況要更加不穩定,更容易遭受週期性危機。
生產率增長大幅下滑,證明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由信息技術推動的經濟繁榮只是曇花一現。總體經濟表現比大多數觀察家15年前的預期要糟糕得多。
然而,股市表現卻非常好。在疫情發生前,股票市值與GDP之比——這是沃倫•巴菲特最喜歡的衡量指標——遠高於2007年的水平,甚至還略高於互聯網泡沫時期的峯值。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當然是要從另一個方面考慮問題。儘管就業情況最終從金融危機中復甦,但這種復甦的實現,只是得益於處於歷史低位的利率水平。對低利率的需求表明了潛在的經濟疲軟:儘管利潤豐厚,企業似乎不願投資,往往寧願回購自家的股票。低利率對股價有利。
我是不是説過股市不能和經濟劃等號?
所有這些都不應被視為當前市場估值完全合理的證明。我的直覺是,投資者太急於抓住好消息;但事實是,我也不知道市場正往哪走。
相反,重點是儘管有糟糕的經濟消息,但市場的抗跌性實際上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同理,股市反彈也沒有讓那些消息變得不那麼糟糕。所以不要關注道瓊斯指數了,請把目光放在那些正在消失的工作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