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大限將至 2500億理財債基密集轉型
隨着資管新規大限將至,存量2500億元的短期理財債基轉型明顯提速。
5月份以來,工銀瑞信、大成、建信等基金公司先後發佈公告,針對公司旗下短期理財基金實施轉型或修改基金合同,以符合中國證監會關於規範存量理財債券基金業務的相關要求。
多隻產品實施轉型
或修改合同
5月13日,工銀瑞信基金髮布公告稱,經與基金託管人協商一致,決定以通訊方式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工銀瑞信60天理財債券型基金轉型為“工銀瑞信尊益中短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
按照基金轉型方案,該基金將修改《基金合同》中基金運作方式、份額分類、申購與贖回、投資範圍、投資策略、基金相關費用、基金財產估值、基金收益分配等條款。
此外,大成月月盈短期理財、工銀瑞信14天理財、招商理財7天等多隻基金通過基金轉型、修改基金合同等方式予以規範。從證監會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請進度看,目前也已經有26只短期理財基金排隊候批,密集申請產品變更註冊。
多位基金行業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監管對於短期理財基金的要求不變,各家仍需要抓緊時間整改,並注意時限要求。
北京一家銀行系公募稽核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監管仍然是嚴格規範短期理財產品,要求繼續按照此前通知規範產品運作,並提醒注意時限要求,抓緊時間對存量產品予以整改。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市場部人士説,目前公司旗下的短期理財基金也在按照監管要求積極推進,限制基金申購,壓縮產品規模,實施基金轉型,預計也會按期完成產品的規範運作。
華南一家公募基金人士也表示,他所在公募的短期理財產品中,一隻7天理財產品已經整改和轉型完畢,還剩一隻30天理財產品已經申報變更註冊為純債基金,預計在年底前會如期完成存量產品的規範。
早在2018年4月末資管新規發佈後不久,當年7月份,部分基金公司接到《關於規範理財債券基金業務的通知》,通知要求短期理財債基按照開放式債券基金規則予以規範,調整投資範圍和投資比例至“80%以上資產投資於債券”,同時調整基金估值方法,以市值法計量資產淨值。在未完成整改前,要求短期理財債基應確保規模有序壓縮遞減,每半年需至少下降20%,並在2020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規範。
此後,基金公司開始限制基金申購、壓縮存量規模、申請變更註冊、修改基金合同等,以攤餘成本法估值的短期理財基金規範之路提速,存續規模開始有序壓縮。
數據顯示,目前30只短期理財型基金中(份額合併計算),除1只產品處於封閉期外,18只產品實施了暫停申購的舉措,11只產品則實施大額限購,單日申購上限從1000元到2000萬元不等。
對申購的限制和對贖回的開放,也讓近年來短期理財基金存續規模逐步下台階。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短期理財基金市場規模分別為5752億元、2692億元,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中銀、匯添富、工銀瑞信基金等18家基金管理人旗下還存續30只短期理財基金,存量總規模已降至2495億元。
多數產品轉型後縮水
從今年發佈公告以及轉型生效的18只短期理財基金看,有11只基金實施了轉型,轉型方向為風險偏好類似的純債型基金或中短債基金,3只基金公告清盤,4只基金修改了基金合同,按照監管要求實施基金的市值法估值,調整基金投資範圍等,修改了相關合同條款。
多位基金人士表示,從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兑付的角度來説,以攤餘成本法估值的短期理財基金,需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基金轉型相對影響較小,也是基金公司最為青睞的整改方式。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總監説,從基金公司角度來説,希望在產品變更中留住資金和持有人,通過基金轉型為相似風險的產品,可以最大限度留住持有人。他坦言,規模偏小的基金繼續運作的性價比不高,可能會在整改中選擇清盤。
不過,上述華南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即便是基金轉型,由於基金的估值和投資範圍變化,也會導致投資者持有體驗的變化,原有產品的規模難以維繫。據他透露,公司在短期理財型基金轉型中,總規模流失超過300億元。
數據顯示,具備可比數據的20只轉型的短期理財基金,在轉型前後份額比較中(份額分開計算),16只基金的份額出現萎縮,佔比為八成,平均萎縮幅度為45%。
從存量的短期理財基金看,由於部分基金規模偏大,未來的轉型難度依然不容忽視。其中,廣發理財30天規模382.35億元,是存續規模最大的短期理財基金,匯添富理財30天、中銀理財30天存續規模也都超過200億元。另外,易方達月月利、華夏理財30天等6只短期理財基金存續規模也超過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