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B股指數大跌逾5% 面值退市等因素引發市場擔憂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財經

長期遭受“冷遇”的B股市場,因為暴跌的緣故,重獲市場的注意力。

5月12日,B股早盤上演跌停潮,逾20只個股跌幅超過9%。B股指數早盤收跌6.91%,報198.38點。午後,B股指數跌幅收窄,最終下跌5.1%至202.25點。國新B、凱馬B、海控B等多股跌停。

滬深兩市早盤亦受此影響,主要指數一度集體下挫,不過這種影響並未持續太久,A股隨後止跌回升。滬指最終微跌0.11%,深成指上漲0.42%。

東灃B面值退市

影響市場情緒

過去,B股暴跌通常先會解讀為受匯率影響,由於深、滬兩市B股分別以港幣及美元交易和結算,其變動直接影響A股、B股的市場價格,二者呈現出不規則的正相關關係,但這種影響通常為長期影響,且目前匯率預期穩定,因此該因素並不構成今日暴跌的原因。

那麼,此次B股緣何暴跌?從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瞭解的情況看,主要還是因為東灃B或面值退市的消息,致使市場情緒受到影響,投資者對B股改革的不確定性、未來前景的擔憂進一步加劇。

5月11日,東灃B停牌,因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於面值,其退市幾乎已成定局。東灃B預計成為國內股票市場上首隻因面值退市的純B股股票。

“B股本身盤子很小,又缺少明星企業,一直吸引不到投資者的眼球,加上東灃B要退市的影響,投資者心裏上不好受,下跌主要是這種心理影響。”天寶華投資(北京)副總裁於寶山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一位長期跟蹤投資B股的投資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對這個市場很失望,對B股改革的預期比較迷茫,而且現在行情結構性不好,頭部企業不錯,小公司關注度很低,市場流動性很低,退市風險出來以後,可能三五個跌停股價就掉到1元以下了,很多投資者就會提前跑路了。”

目前,B股改革仍無實質性進展,相當一部分B股公司並不具備改革的能力。東灃B曾於2015年嘗試股權重構改革,但因為“市場變化以及相關政策尚不明確”,在兩年後宣告失敗。有業內人士預估,以後非純B股將慢慢通過重組的方式解決改革的問題,純B股可能面臨“自生自滅”。

此外,由於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加之創業板實施註冊制的腳步臨近,殼資源價值已大幅下降。這種趨勢也加劇了投資者“越跌越害怕”的心理,促使其注重迴避低價垃圾股。

除了東灃B面值退市的影響,“賬號限制”也成為市場流傳的下跌原因之一。有觀點稱,受新證券法關於個人賬號不得出借影響,目前B股帳號大多是之前借用海外人士護照開户,市場擔心這部分長線資金會撤離,故引發B股大跌。

於寶山認為,借用賬户是以前的擦邊球行為,但這種行為本身比例並不大。現在監管層的要求越來越規範化,確實對投資人、企業起到約束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大,因為投資主要還是要看企業本身的底氣如何,發展如何。

上善若水資產董事長侯安揚也認為“賬號限制”這一因素不會是主要原因,在他看來,B股大跌與美國資金要求從中國市場撤出的傳聞有關。“我認為是美國這個原因,因為港股也明顯有拋售行為。“侯安揚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從市場表現看,今日恆生指數下跌1.45%。

不過,於寶山認為上述傳聞解釋沒辦法判斷,目前數據尚不能支撐這個説法。

B股市場易誘發暴跌

“我們也不知道今天為什麼會大跌,大盤都在跌,沒有了解過原因。”一家觸及跌停的B股公司工作人員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在她看來,這種下跌並不異常。

自2015年以來,B股指數至少有超過20次當日跌幅超過5%。不過,其中多數與A股大跌同步,原因多是受外部環境因素影響。而上一次B股跌幅顯著大於A股還要追溯到2016年10月17日,當時市場分析多集中於人民幣匯率、深港通預期等影響。

從兩個市場的聯動性看。歷史數據顯示,B股下跌對A股市場的拖累也極為有限,一般影響只發生在當日。

值得關注的是,B股本身極易陷入“暴跌”模式。從市場規模看,Wind數據顯示,目前B股市場上僅有96只股票。今日B股整體異動,但B股指數全天成交金額僅逾3億美元。該市場交投長期處於不活躍狀態,流動性較差。對於此次B股暴跌,雖然市場上並未達成一致認可的解釋。但B股存在感變弱,日益邊緣化已是不爭的事實。

此外,B股目前高度散户化,容易形成“類坐莊效應”,若投資者集中拋售,B股市場也極易誘發暴跌。

“A股、B股過去有明顯的分工作用,現在B股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加之QFII、港股通等投資渠道的搭建越來越暢通,B股盤子越做越小,一旦有風吹草動,影響就更大了。”於寶山表示。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