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八局沙特公司薩拉曼國王能源城房建項目施工現場。 伍 振攝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杜瓦底座吊裝安裝現場。 中核集團ITER項目部供圖
中鐵十八局沙特公司薩拉曼國王能源城房建項目施工現場。 伍 振攝
由中國路橋公司承建的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目前已全面進入水上施工階段。 新華社記者 高 磊攝
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展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海外、紮根當地。每一家在海外的中國企業,天然就是一座物資中轉站、民心相通橋。疫情期間,海外中企對當地的每一次援助,背後都有一段投桃報李、守望相助的佳話。
如今,海外疫情肆虐。中國企業不僅繼續向當地提供多種援助,更堅守崗位、逆行出征,既抓防疫、也搶工期,為保障當地生產供應、穩定全球產業鏈作出積極貢獻。
“很多國家都撤了,中國人卻逆行而來”
“為什麼其他國家的人都從孟加拉國撤離,而你們中國人卻要過來?”
問這個問題的,是位孟加拉小夥兒,中文名字叫柯書良。目前在中核五公司孟加拉聚氯乙烯工程總包部擔任翻譯。在孟加拉抗疫最關鍵的時刻,項目部迎來了10位從中國逆行而來的“勇士”,這讓當地員工備感鼓舞。
柯書良説,一位中國同事的回答他至今銘記在心:“中國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中核集團作為中央企業擔負着國家重任,危難時刻一定會和大家在一起並肩戰鬥。”目前,孟加拉項目工程正有序推進,2萬立方米低温儲罐已成功完成了三次壁板的安裝提升。
鏡頭來到世界的另一端。卡達拉舍,一座名不見經傳的法國南部小城,卻是全人類最大一顆“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項目所在地。
在這個規模僅次於國際空間站的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中,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負責的是“主機安裝一號合同”。其重要性好比核電站的反應堆、人體的心臟。按預定計劃,今年4月中核集團將迎來合同的第一個重要工程節點:為“人造太陽”安裝杜瓦底座。
然而與工程期限同時到來的,還有肆虐的疫情。儘管此時的歐洲形勢依然嚴峻,但中核人沒有猶豫。4月8日,中核二三的21人團隊,毅然“出征”卡達拉舍。當地時間4月21日,中核團隊正式向ITER組織移交杜瓦底座,成功打贏ITER項目建設首個攻堅戰。
在“一帶一路”上,中國企業這樣的逆行出征還有很多。
“項目點火在即,整個團隊都在晝夜奮戰搶工期,疫情發生對項目建設無疑是巨大沖擊。”王曉軍是中材國際印尼萬噸水泥生產線項目的經理,按照合約,產線要在5月31日產出熟料。為此他放棄了春節休假,於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趕回印尼。儘管如此,疫情給工程帶來的影響,還是超出了王曉軍的想象。
進入3月之後,歐洲疫情開始暴發,一些歐洲進口設備的技術人員,要麼紛紛撤場,要麼無法進場,項目一時遲滯難行。對此,中材國際統一調度資源,緊急從其他海外項目部調派人手增援。
“我們克服了歐洲專家從現場撤退的困難,公司從印度尼西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和緬甸派出了一部分的專業人員到現場進行調試,同時公司在國內組織了遠程指揮調試。”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沈軍介紹道,“一般這類項目的正常調試是三個月,但歐洲專家走了以後,反而沒有影響到我們自己的遠程調試。最後我們僅用了23天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項目的調試。”
人手緊張,就引進印尼當地施工隊伍,確保安裝進度;設備缺件,就擴展全球採購,確保零件供應;物流中斷,就安排印尼籍員工到中國取件……中材國際迎難而上,想方設法克服疫情給生產帶來的影響。
3月18日,中材國際印尼萬噸水泥產線點火投產,比合同約定工期整整提前兩個半月,得到印尼業主高度讚揚。對王曉軍來説,疫情之下踐諾履約,“是責任也是情懷”;而對海外的中國企業來説,這是擔當更是實力。
“要把時間追回來”
4月20日,當李義民戴着口罩風塵僕僕回到沙特薩拉曼國王能源城項目駐地時,已是晚上8點半。
這個項目是中鐵十八局沙特公司“屬地化管理”的試點項目:中方只派出公司代表、總工程師、計劃部長、物資部長4名管理人員,其餘從項目經理到測量員、施工員等均為外籍員工。沙特公司將從這片“試驗田”中,摸索出一套屬地化管理的經驗做法,然後全面推廣。
這是李義民第一次擔任駐項目代表,他深知肩上的擔子有多沉。一邊是全球肆虐的疫情,一邊是剛剛進入全面建設的能源城項目,李義民不敢有一絲懈怠。
“我們對建築工人要求非常嚴格,在大門口要交齊健康卡、行動軌跡表、體温記錄等,才能進入大門測量體温。體温合格後,個人物品要放到指定區域統一消毒,人員則通過這個消毒通道進行消毒。”李義民指着項目部門外剛搭建完畢的消毒通道説。
在口罩的分發上,項目部也狠“扣”細節。“我們的口罩能夠保證工人一天兩換,而且我們要求工人用舊口罩換新口罩,一來防止人們隨意丟棄舊口罩,二來防止大家留存新口罩、自己仍用舊口罩,這會增加感染的風險。”李義民説。
千方百計保證工人的安全之後,李義民又在琢磨如何加快建設速度。李義民説,疫情期間,由於防控需要,項目部將有多個點位同時施工,各點位分別相距二三百米,減少人員聚集,同時也為後期的大面積開工做準備。待疫情結束後,將有更多點位同時施工,並且隨着人員的補充,將實行24小時的不間斷施工,通過優化施工組織設計,最大限度提速,“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追回來”。
面對疫情的不利影響,中國企業克服重重阻力,一邊抓安全一邊保工期,贏得當地員工、業主的一致好評。
巴基斯坦的薩希瓦爾燃煤電站,由中國華能和山東如意集團共同出資建設,填補了巴基斯坦1/4以上的電力缺口。自巴基斯坦疫情發生以來,薩希瓦爾燃煤電站一直持續安全運營,保障全國用電需求。
“電站平穩運行離不開中國企業防控疫情的不懈努力。”電站安監部主管巴希爾表示,為確保電站正常生產,中國企業在當地組織疫情防控演習,普及防疫知識,對電站實行封閉管理,集中停運通勤車,只留生產一線人員堅守廠區。“中國企業高度負責,專業能力強。中國同事堅守崗位,他們的精神讓我們感動。”
由中國交建承建的卡納普里河河底隧道,是孟加拉國第一條水下隧道。疫情期間,項目仍然按照既定進度順利進行。
“疫情使得部分回國休假的中國員工無法按計劃返回,一些建材還沒有完全恢復供應,但中國企業採取多種措施保障項目正常施工。中企的責任和擔當讓我們懸着的心放了下來。”業主現場執行工程師阿扎德説。
“感謝中國企業,感謝中國”
“當吉布提遭遇危機之時,在環顧四周尋求幫助之時,只有中國挺身而出。我要向中國表示最誠摯的感謝。”這是在4月7日中國援助吉布提防疫物資的交接儀式上,吉布提港口與自貿區主席阿布巴卡的肺腑之言。
當日下午,一架空客A330全貨機緩緩停靠在吉布提國際機場停機坪上,招商局集團向吉布提政府和企業捐贈的第一批防疫物資順利抵達。
2月初,在中國疫情形勢日趨嚴峻之際,吉布提政府通過招商局集團向國內捐贈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口罩、護目鏡等防疫物資,對吉方的善舉,中國一直銘記在心。
3月底,吉布提疫情開始惡化,招商局收到了來自吉布提政府的求助信息。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當即作出響應,與萬里之外的吉布提項目相關負責人晝夜協調,在最短時間內籌措了一批價值28萬美元的物資。工作人員在箱子上用中法兩種語言寫道:“讓時間見證友誼。”
同樣在4月7日,中國光大控股旗下特斯聯通過“火雷行動”計劃,將22噸、共計500萬件防疫物資交付卡塔爾官方。這是繼今年2月卡塔爾向中國馳援大量緊急醫療物資後,中國人民給予卡方的一次深情回饋。
1月27日,光控特斯聯以“火神山”“雷神山”為名,發起“火雷行動”,依託企業在世界各地的渠道資源,採購急需物資發往國內。這一行動得到了卡塔爾的“力挺”。此後,不僅向中國捐贈250萬隻口罩,卡塔爾航空更是免費為中國承運近600噸物資。
當中國國內疫情形勢趨於穩定後,“火雷行動”就地“調頭”,成為中國援助海外戰疫的重要民間渠道。“感謝中國企業。”卡塔爾國務大臣、卡塔爾航空集團首席執行官阿克巴爾·貝克在回信中稱,“通過相互支持,我們終將戰勝病魔。”
除了物資捐贈,中國企業還出工出力,助力當地人民抗擊疫情。
3月21日晚,中鐵二十局安哥拉國際公司接到一個緊急電話。電話那頭是言辭急切的安哥拉萬博省副省長萊昂納多·薩帕魯。副省長表示,安哥拉當日確診兩例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形勢愈發嚴峻,請求中方能幫該省的隔離醫院修建配套電力系統。
得知是關於疫情防控的任務,中鐵二十局安哥拉國際公司沒有遲疑,當即表示願意無償完成此項任務。於是,14名從周邊緊急抽調的中安兩國員工,迅速投入到醫院的修建工作之中。每天早上6點出門,晚上7點下班,午餐都是送到施工現場解決。
“時間確實很緊張。”參與建設任務的中國員工步延輝説,“但我們早一分鐘完成任務,安方人民的安全就能早一點得到保障。”當得知公司是免費為萬博省政府工作時,同為援建人員的安哥拉員工若昂·奇普西拉備受感動:“很高興能在這樣的企業中工作,讓我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3月24日,醫院正式交付。萬博省省長若安娜·帕波蒂斯塔由衷地表示:“感謝中國企業,感謝中國!”
(原標題:為世界經濟穩定貢獻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