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網易等優質中概股迴歸,被視為一場新的投資“盛宴”,一些難以辨別的募資或資管機構也活躍起來,並打出能夠拿到這類優質中概股項目的資源、參與“打新”的營銷口號,同時推出“專項基金”在市場上募資。
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基金報記者,近年來,港股打新因支持融資認購、中籤率高等諸多優勢逐漸走俏。隨着第二波中概股回港潮掀起,港股打新的回報率確實持續可觀。不過,投資者要想參與中概股的打新一定要去正規的持牌金融機構,切不可盲目參與所謂打新中概股的“基金”。
自阿里去年高調回歸港股以來,中概股再次迎來了又一輪迴歸潮。近日,關於京東、網易等中概股迴歸港股的消息開始刷屏。不過,市場也出現一些異樣的苗頭。據記者瞭解,個別機構推出所謂“網易香港IPO專項基金”,並打出“100萬港幣起投”“鎖定超2億”“僅剩三個工作日截止”的宣傳語,部分營銷人員甚至在朋友圈發佈海報進行宣傳。
另有私募機構相關人士透露,近期由於京東、網易等中概股公司回港上市的消息頻出,很多資質難以辨別的募資或資管機構開始活躍起來,聲稱能夠拿到這類優質中概股項目的資源、參與“打新”,並在市場上募資,有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匆忙買入。
有投資者提供的營銷信息顯示,若參與所謂中概股打新基金,年佣金3%,承諾無論打新基金是否100%獲配,投資人均能享受10%左右的收益。加上打新門檻降低,僅用少量資金就能參與優質中概股港股上市打新的項目,這樣的收益頗有吸引力。
“近期一些同行確實在朋友圈推港股打新產品,100萬港元起投、500萬港元起投的都有。”江蘇一位資深理財顧問對記者表示,都是不知名的小型機構或產品管控相對較弱的飛單平台,“我不清楚該類產品的運行機制,但通常來講都會嵌套了多層架構,可能造成多重收費等問題” 。
一家中型券商產品部人士認為,這類資管機構的營銷口號可能存在誤導甚至陷阱,“如號稱能夠拿到京東或網易港股上市的份額,但很可能這類機構根本沒有資格拿到,畢竟這些份額都需要找大型投行去配,而這競爭非常激烈。”另一方面,這類機構募集的資金缺乏第三方監管,資金用途無法監控,投資者需要提高警惕。
上述私募人士也指出,這種募資打新行為類似“拼單”,表面上看,降低投資者門檻、參與中概股打新,但實際上存在不少風險。“一方面,這類機構可能本身並沒有香港市場資管牌照,自身也要通過藉助通道參與打新,其中嵌套了幾層架構、疊加費用和佣金後,都會轉嫁給投資者,實際投資成本較高;另一方面,這類機構募集的資金,真實的投資情況並不清楚,投資者的資金反而被變相吸入成為資金池。”
在該私募人士看來,這類營銷往往存在投資陷阱,比如設定的費率為3%,但實際上真正參與打新的週期最多為一個月,項目結束後再退款,意味着這一費率水平實質為月佣金,而年佣金則高達30%以上,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十倍。“投資者付出的打新成本較高,但基金最後未必能夠贏得如此高的收益,最終投資項目還是會虧損,而且,投資者維權難度也非常大。”
上述理財師表示,香港的金融監管環境相對更加寬鬆,如果投資者是香港賬户付款,則涉及的合規問題相對更少,但仍需要關注產品發行機構是否持有香港9號牌。
今年以來港股打新回報可觀
“拼單”事件也從側面反映了港股打新對投資者的巨大吸引力。德勤統計報告顯示,一季度,95%的新股IPO獲得超額認購,其中,49%的新股獲得20倍以上的超額認購。
近年來,港股打新因支持融資認購、中籤率高等諸多優勢逐漸走俏,港股打新的回報可觀。富途證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15日,今年以來港股新股上市首日實現正收益的概率為54.1%,如果以5萬港幣為打新本金,每隻新股均中一手,累計一手賣出收益可達3.37萬港元,整體回報率遠高於A股打新。
以阿里巴巴為例,其港股上市公開發售期間認購人數超過21.5萬,首日漲幅達6.88%,當日成交額突破100億港元,按發行價176港元計算,目前累計最高漲幅近30%。
“根據市場消息,6月新股市場也會非常熱鬧,市場資金也很緊張,富途目前為6月份的新股預留了200億的融資額度。”富途證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一家中型券商人士表示,中概股回港打新的收益要綜合來看,不僅要看其業績表現,過往股價也是一個重要參考。
上述理財師也提醒,投資者不能因為迷信巨頭而忽視了破發風險,畢竟有美股的價格錨定在那裏,迴歸的中概股在港股能否受到爆炒也存在一些未知數。 此外,有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要想參與這類中概股的打新一定要去正規的持牌金融機構,切不可盲目參與所謂打新中概股的“基金”。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