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正值科創板開板一週年,同時,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發佈(000688)。
早前,二級市場投資者紛紛擔心隨着科創板一週年時間節點臨近,第一批科創解禁潮將隨之而來。鉅額解禁壓力或會讓市場價格承壓,科創解禁或導致市場恐慌踩踏。
據Wind統計,7月科創板待解禁市值達1858.27億元,其中首批科創板解禁壓力集中在7月22日,解禁規模高達1824.97億元,佔全月科創板解禁規模的98%。
具體來看,中微公司、瀾起科技、虹軟科技、睿創微納與西部超導待禁市值超百億元。其中,解禁市值最高的是中微公司,最新總市值達1161億元,7月22日公司共有1.94億限售股上市流通,待解禁市值達421億元。
除解禁市值規模外,解禁股比例的高低也會對股價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據Wind統計,解禁比例相對較高的公司有西部超導、天宜上佳、虹軟科技與容百科技,待解禁股份佔總股本比例均超50%。
中信證券此前稱,由於此次解禁的33家科創板公司行情漲幅可觀,相關機構和股東方浮盈較大,機構的減持意願或較強烈,短期內會對科創板形成較為明顯的衝擊。
不過,從當日市場表現來看,大盤整體情緒並不如想象的那樣悲觀。
當日,科創50指數開盤1474點,收盤1497點,日內上漲1.56%;上證綜指日內漲幅一度達1.84%,收盤上漲0.37%;創業板指日內漲幅衝擊2.58%,收盤上漲1.19%。
從盤面表現來看,市場未產生較大恐慌。
廣發證券認為,科創板解禁“機”大於“危”(首批解禁的優質股是長期持有的最佳節點),未來分化加劇,當天可能會有內部分流衝擊,但實際影響比預期稍弱:
一是政策“緩衝墊”:1)科創50指數發佈吸引增量資金(根據證監會,7月17日,首批科創板基金6只產品獲批,與此前“科技創新”命名基金不同,“科創板”命名基金聚焦科創板投資,配置比例一般不低於50%;此外,7月15日,4家基金已上報上證科創50ETF及聯接基金募集申請,材料已被證監會接收),值得注意的是,25只解禁股均納入50指數,假設50指數長期向上,首批個股將在解禁後面臨流動性分化(機構更青睞於長期持倉納入或有潛力納入指數的個股);2)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創新機制;
二是中芯國際抽血的心理衝擊提前釋放(中芯國際科創板首發募集資金532億,為A股歷史第五,超過H1科創板首發規模之和)。
此外,從已上市科創板企業2019年經營數據來看,整體較為樂觀。並且,從兩融數據和公募基金的持倉數據來看,科創板企業對市場資金具備持續吸引力。
中金公司稱,科創板設立並試點註冊制以來,上市企業數量達116家。從企業經營情況來看,2019年、2020年Q1科創板業績增速好於A股其他板塊。
根據中金行業分析師自下而上的統計結果,預計科創板中金覆蓋標的2020年二季度增速17%,好於主板(預計下滑6%)。
另一方面,由中金公司編制的科創50指數上半年累計上漲50%(VS.創業板指36%/中小板指21%/滬深300指數2%)。近期板塊換手率趨向平穩且維持在10%左右。
市場資金方面:1)兩融業務而言,科創板融資餘額提升較快且幅度大於融券餘額;2)公募基金對科創板持倉同樣呈提升態勢,2019年Q3、2019年Q4、2020年Q1主動偏股型基金對科創板重倉倉位分別為0.1%/0.5%/1%。
中金公司認為,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解禁,在市場高關注度下,解禁對於短期價格可能會帶來一定影響,但解禁帶來的實際減持壓力可能規模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