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面值退市“組團”來襲,請遠離垃圾股!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財經

“組團”來襲的面值退市已成為二級市場的頭號殺招。

繼2018年首隻“面退股”中弘退被強制退市以來,當前已有14只個股和“面退”掛鈎,4800億市值灰飛煙滅。

在“面退”節奏明顯加快的當口,投資者怎麼辦?炒小、炒便宜的老路還能否走得通?

業內表示,“珍愛生命,遠離垃圾股!”

首隻面退B股出現

5月28日晚間,東灃B被深交所終止上市,宣告首隻因面值退市的純B股出現。

公告顯示,4月8日至5月8日期間,東灃B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觸發面值退市條件,將從6月5日起進入為期30天的退市整理期,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被予以摘牌。

這一紙決定讓東灃B此前的自救努力付之東流。2月12日,東灃B曾披露回購計劃,擬以不超過1.2港元/股的價格,回購2000萬港元至4000萬港元的公司股票。

2月19日,公司自首次實施回購起至4月30日,累計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回購股份4891.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達6.93%,合計支付5104.8萬港元,超出預期。

為“肯定”東灃B為回購作出的努力,4月21日至4月27日,公司股價連續5個交易日大漲,區間累計漲幅達50.72%,似乎要改寫面值退市局面,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後續上攻乏力,寄希望於股價“回光”的投資者放棄抵抗,東灃B自4月30日起股價接連跌停,一瀉千里,最終難逃“面退”結局。

來源:Wind

已有14股掛鈎“面退”

首隻“面退”純B股的出現並不讓人意外。事實上自2018年以來,二級市場的面值退市節奏就一直在加快,當前共有14股鎖定“面退”,7股已被摘牌。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尚未過半,就已有9股與“面退”扯上了關係。

其中,神城A/B退、退市華業已被摘牌;

退市鋭電、天廣中茂、東灃B分別於5月13日、6月4日、6月5日進入退市整理期;

神霧環保、*ST美都已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觸發“面退”條件;

ST天寶、盛運環保則連續19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距觸發“面退”條件僅一步之遙。

就這些“面退股”所造成的損失看,合計蒸發市值已超過4800億元。其中,退市鋭電市值蒸發最多,達893億元;已於2019年摘牌的華信退、印紀退位列其後,市值分別蒸發521億元、487億元。

投資者需遠離“垃圾股”

公司市值蒸發被“坑”得最慘的無疑是股民。就當前掛鈎“面退”的14只個股看,共有120萬户股東慘遭“屠戮”,淪為上市公司面值退市的“犧牲品”,這是否意味着,120萬股東後續將血本無歸?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對中國財富表示,並不完全是這樣。

“如果公司淨資產高於面值,即便是退市,對投資者及上市公司本身也不存在太大問題,甚至還存在價值重估而獲得無風險收益;但如果股票流動性枯竭,且上市公司業務沒有想象空間,即便業績穩定,也可能會跌破面值而觸發退市。” 他指出,當前A股的部分鋼鐵股就已經陷入這樣的窘境。

川財證券首席投顧李松澤告訴中國財富,面值退市作為A股歷史上未曾落地過的退市標準,近兩年中已發揮了很大威力。

據瞭解,在A股歷史上有一個特點,就是偏好在年報期間高比例送股,其本質玩的是“數字遊戲”,即在投資者總資產未變的情況下股數成倍增加,進而使場內股價大幅降低,表面看起來增加了流動性,但從證券投資的角度來看實際上並沒有產生任何意義。

“這種高送轉帶來的惡果就是有的公司經過多年大比例送股,股價自動變為極低的低價股,而過去A股投資者有炒小、炒便宜的習慣,這樣就非常不利於市場資源配置,使‘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始終伴隨着A股。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低價股進行清理是非常必要的。”

李松澤認為,如今,隨着面值退市進入“常態化”,在價格虹吸效應下,越靠近低面值的個股越危險,投資者需要對持續10天收盤價低於1.2元的個股引起高度重視。“一句話建議,就是投資者不要再在‘垃圾堆’裏面尋找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