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不容小覷。經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28日,A股市場上,有2434只個股的股票存在質押,佔所有個股的比例超過四成。其中,有超百股控股股東處於滿倉質押狀態。近年來,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一直是監管層的工作重點之一,如今市場整體高比例質押情況已明顯改善。未來,在各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下,大股東質押風險有望進一步收斂。
2434股存在質押情況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A股市場上共有5334只個股,如按中登網數據統計,其中有2434只個股存在股票質押,經計算,佔比約為45.63%。
以出現新增質押的紐威股份為例。12月28日晚間,紐威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陸斌,將其持有的1637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15%)質押給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道前支行,以股票質押方式進行融資擔保,並已辦理了質押登記手續。
本次股份質押後,陸斌累計質押其持有公司股份1637萬股,佔其直接持有股份的13.47%,佔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的3.32%,佔公司總股本的2.15%。
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上市公司股東來説,股權質押主要具有融資的作用。股東可以通過股權質押獲得可以用於各種用途的現金,有利於提高資本運作效率和財務穩定性。同時,被質押的股權仍然屬於股東所有,不會改變股東對所持股份的控制。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A股涉及股份質押的2434只個股中,有150只個股整體質押比例在30%以上,佔到質押股票公司數量的比例約0.06%。有15只個股的整體質押比例在50%以上。此外,有2股累計質押數量佔總股本的比例超過70%。其中,海德股份系A股市場上質押比例最高的個股,為75.09%,國城礦業次之,質押比例為70.15%。
102股控股股東滿倉質押
控股股東的質押情況更為值得關注。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按公告為統計維度,有1827股控股股東持股存在質押的情形。
有不少個股的控股股東股份質押比例較高。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有204股控股股東質押比例在80%及以上,174股控股股東質押比例超過90%。
值得注意的是,中潤資源、寧科生物等102股控股股東已處於滿倉質押的狀態。以中潤資源為例,公司半年報顯示,截至上半年末,公司控股股東寧波冉盛盛遠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計持有公司2.33億股股份,其中處於質押狀態的股份數量為2.33億股。
田利輝表示,大股東高比例質押存在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倘若股票價格下跌過大,可能導致質押方需要追加保證金或提前平倉,加大了財務壓力,可能導致其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如果大股東的信用狀況惡化,可能會出現財務困境或違約情況。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不少控股股東滿倉質押的個股,業績也出現承壓。以寧科生物為例,公司控股股東上海中能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29.2%,均處於質押狀態。
財務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寧科生物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69億元,同比下降72.18%;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2.2億元,同比下降928.04%。
值得一提的是,寧科生物實際控制人還遭到了證監會立案,今年9月,寧科生物接到實際控制人虞建明通知,虞建明於9月7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虞建明立案。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寧科生物董秘辦公室進行採訪,不過對方電話未有人接聽。
監管層積極推動質押風險化解
實際上,目前,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與早年相比已顯著收斂。
據瞭解,A股市場曾一度出現“無股不押”的情況,在2018年前後,股票質押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2020年10月,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其中將“積極穩妥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列為“解決上市公司突出問題”的首條。
近年來,滬深交易所也積極優化完善質押相關規章制度,督促股東及質權人合規運作。諸如,上交所於2021年8月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指引第1號——風險管理》,旨在引導和規範證券公司合規、審慎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有效防範和化解業務風險。
在田利輝看來,防範並化解大股東質押風險,需要存在高比例股權質押的大股東加強信息披露的力度,也需要各市場主體應該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實時監測質押風險;此外,還需要加強對大股東股權質押的監管力度,規範其行為。
近年來,在市場各方主體的努力下,質押風險已顯著收斂。以滬市公司為例,2018年以來至今,滬市公司質押風險化解取得良好成效。從市場整體看,涉及股票質押的公司家數由1380家下降至880家,“無股不押”的現象已基本消除。
投融資專家許小恆表示,隨着監管層不斷完善質押相關規章制度,相信未來質押風險化解將取得更為顯著的成效。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