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作者丨劉巖編輯丨海腰頭圖丨江遠投資創始人、CEO張江

深陷上海疫情,前平安創投CEO張江沒有浪費這次危機。解封后再次亮相時,他“驚豔”到一眾人。有朋友戲謔稱:“張江對自己有點狠。”

首先,他3個月成功減肥40多斤。其次,以LRI江遠投資(LongRiver Investments)創始人、CEO的新身份亮相。更驚豔的是,他在募資難、募美元基金尤其難的大環境中,完成基金的首次關賬,金額3億美金,已達目標總規模的75%,且LP均來自海外大型金融機構的長線資金。

作為新創基金,第一期美元基金首關3億美金,其規模之大較為少見。更難得的是,張江是在疫情不能出差、宏觀環境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很多國外長線基金不打算再投第一期基金的複雜背景下完成的。

“跟國外LP開了30多次視頻會議。他們都非常專業、職業,通過線上完成了非常嚴密的盡調,包括訪談盡調我的歷史被投項目和離職的前同事。”張江向創業邦透露。

比較有趣的是,疫情前張江每天泡在家附近的自習室寫募資計劃書和準備盡調材料,跟他“並肩作戰”的都是備考的初高中生或大學生。在他常去的一家自習室,記錄顯示他2個月裏去了30次,耗費98個小時。經過高壓“備考”,第一筆募資終於塵埃落定。

不可否認,張江創業踩的時間點並不好,甚至有點糟糕。2021年年底,他辭去平安集團相關職務,打算創業的張江突然遭遇疫情,且在募資關鍵時期,身處疫情最嚴峻的上海。

加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二級市場低迷、地緣政治衝突、外資投資中國信心受挫等種種因素,都不利於一支新創基金出來募資,而募美元更是難上加難。張江坦言,確實沒想到會遭遇疫情黑天鵝,“出來創業也有幾分把握,當然算比較幸運的,整個過程還算順利。”

張江是上交所科創板諮詢委首屆委員,也曾任H50(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50人論壇)的第三屆主席。提到他,外界貼的標籤有深耕醫療、科創板專家、以色列終身成就獎等等。鮮有人留意到他的另外一重身份:計算機工程博士。他經常自嘲稱,如果不是“誤入歧途”,自己會是妥妥的一枚“張江IT男”。

張江本科學的是計算機,做過兩年智能電網工程師,做的“配電網損計算拓撲分析”智能化解決方案,還與人一起發表了學術論文。他在飛利浦Applied Technologies研發的模型驅動的嵌入式軟件設計工具,目標客户包括曾從飛利浦分拆的兩家同城半導體巨頭,恩智浦和全球最大光刻機制造商ASML。

後來,他於荷蘭埃因霍温理工大學計算機工程博士畢業後,同時拿到ABN銀行、埃森哲、飛利浦三家公司的Offer,做出艱難選擇後他決定加入飛利浦。而接下來,他又分別拿到飛利浦集團內部三個事業部的Offer。最終,他選擇距離產業應用更近的飛利浦醫療,負責醫療影像系統的技術研發。

專訪現場,張江講起半導體、新能源的技術細節和產業發展路徑時,會神采飛揚、語速變快,他為接下來的全球化投資機會感到興奮不已。

當所有人都覺得張江會繼續走技術、學術路線時,他選擇赴法國INSEAD攻讀MBA,回國後加入麥肯錫做戰略諮詢,後來又加入平安集團從事VC投資。張江一直不走尋常路,又始終圍繞科技和醫療,這都為他後來創造出名列前茅的投資業績埋下伏筆。

多領域的交叉背景成為張江做產業投資的最深護城河,也是LP在逆勢中願意給一支新創基金注資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成為LP口中的“Unique”。

曾因優秀的投資業績,張江登上

“我在產業、戰略諮詢和投資,以及國企、歐美外企和中國最大的非國有企業都工作過,始終圍繞科技和醫療主線。現在創業又回來了,繼續專注於醫療和工業”。張江開懷一笑。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如下為創業邦獨家對話張江的訪談實錄,Enjoy:

創業邦:當前美元募資環境並不樂觀,甚至非常難。很多長線LP説過不願意再投First Time Fund,你們的LP為什麼願意投資從零開始的一支盲池基金?

張江:我認為是因為我們的能力很獨特,也很契合當前市場。我曾經在大型保險集團負責醫療和科技投資,募集和管理過多支人民幣和美元基金。也有在麥肯錫諮詢和飛利浦荷蘭的經歷,這讓我收穫了全球化視角,並深入參與了全球化投資。可以説,我們團隊在保險、科技、醫療和戰略諮詢等多個跨界領域都有很多經驗。

過去10年,金融機構出來做股權投資的人特別少,尤其是做VC。做VC不一樣在於,要深入產業,看未來創新趨勢。同時,在綜合金融集團的積累,也讓我們獲得了獨特全面的視角、項目資源和金融優勢。我們對於多種途徑的上市和退出富有經驗,包括美股/港股和國內A股、IPO/SPAC以及交易併購等方式。

我帶領團隊投資了海內外50多個醫療與科技項目。其中既有從極早期參與孵化到完成上市的獨角獸項目,如智雲健康(9955.HK),也有對成熟企業的機會發掘,如藥明康德(603259.SH/2359.HK)、創業慧康(300451.SZ)等。團隊所投項目中,已有16家企業上市,另有十餘家已啓動IPO。其中剛上市的智雲健康估值增長200多倍,單項目盈利達到整支基金規模的2倍。而海外金融科技企業eToro,單項目退出小半,即已收回整支美元基金規模的一半還多,基金整體DPI達到140%。

創業邦:之前的業績屬於集團的能力,還是自身的能力?離開金融集團,你是否還能複製之前的成功?

張江:這兩個問題也是募資時,LP非常關注的核心問題。此外,他們還關注,為什麼之前業績做得好,為什麼團隊凝聚力強。為了求證,LP在盡職調查時找了我們幾家被投企業、團隊離職成員,也找了第三方渠道,做了深入的訪談和調研。最後看結果,我想LP是相信我們可以繼續做好,做得更好。

平安有非常好的包容環境,我們過往取得的成績,也是基於集團充分的授權和信任。現在自己創業,決策和激勵機制更加靈活,我相信成績不是複製來的,需要在變化中不斷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創業邦:在中國投醫療尤其醫藥,一定要全博士陣容嗎?

張江:醫療投資的技術理解很重要,我們也有多位同事是名校生物博士,但大家不僅僅只看論文,畢竟我們投資的是一家商業公司,不是資助一項科研課題。尤其現在的支付和市場環境下,商業化風險不亞於研發風險。當下有些創新藥上市後,並沒有展現出創新產品的溢價,前期研發的成本和風險不能轉化價值,因此這也對企業估值和股價產生了很大壓力。

創業邦:江遠投資醫療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張江:首先,大型保險集團出身,具備對宏觀研判能力和對複雜項目的的操盤能力,以及廣泛的項目網絡和行業資源,金融資源和上市退出途徑。同時,通過金融合作夥伴網絡,有深入全國毛細血管的公司調研能力。

其次,醫療跟保險天然結合。畢竟醫療最大的買單方來自保險。我們有獨特的支付方經驗視角,有助於評估醫療商業化風險,我也曾在一線互聯網醫療企業擔任高管,分管藥品業務和戰略投資。

第三,我們過去深耕醫療行業十多年,在國內、美國和以色列都有很多醫療投資,佔我們全部被投企業的70%。

之前,我們每年平均要看1300家公司,8年下來看過萬量級的公司,最後精選投資的不到1%。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創業邦:除了醫療外,為何把科技作為重要的投向?重點看哪些投資主題?

張江:我們之前投資醫療和科技的比例為七三開。現在,會加大科技領域的佈局。

投資主題包含核心裝備、材料、新能源、工業控制系統和軟件等。作為第二產業,無論是 GDP 貢獻佔比,還是對提升大眾的就業和消費而言,製造業仍是中國的重要基石。

另外,中國經濟正逐步減輕過去二十年對地產的依賴,政策鼓勵將發展和提升高端製造業的水平。

創業邦:投資科技的優勢在哪?

張江:第一,在中國的智能電網開發經歷,以及歐洲一流科技巨頭飛利浦的前沿科技研發經歷,這是我們的產業背景。

第二,全球科技投資經驗和視野,我們過往在以色列、中國和美國都有優秀業績。

第三,我們既有全景的項目獲取廣度,也有深度的科技項目評判能力。我自己有比較深的理工背景以及科技研發和管理工作經歷,並擔任上交所科創板和多個國資平台的諮詢專家,團隊核心成員也有電子通信專業背景與豐富的從業經歷。未來我們會進一步增強這方面的團隊配置。

創業邦:做早期投資的競爭也更加激烈,你們的投資邏輯為何?未來憑什麼勝出?

張江:我們的基金週期是十年,加之過往背景決定了團隊更加擅長長期投資。

第一,長期更容易看清市場不確定性,失敗率比短期投資低。

第二,投資和退出時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十年裏能遇到一到兩個牛市,我們從容擇時,避免“搶着投、被迫退”的窘境,更容易實現收益最大化。

第三,比較後期的項目,往往在前幾年已經被抬高估值,但其中有些與它們的價值與風險並不匹配。

我們的打法是,專注和深耕快速發展的行業,發現結構性的變化或未滿足的關鍵需求,培育優秀團隊共同成長,創造長期深度價值,挖掘有機會成為行業龍頭的企業。在當前風險增大、子彈變貴、上市回報降低的市場形勢下,相比撒網式全賽道的打法,專注和深耕的風險和收益會更匹配。

創業邦:為什麼也會重點佈局成熟龍頭,做分拆、併購、整合?

張江:在整體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龍頭企業的價值也可能隨市下跌。此外,龍頭企業也可能面臨老化和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但他們的行業地位、生態體系、銷售渠道、大客户積累以及內部人才儲備等,仍然擁有領跑優勢。在部分行業,如能激發新動力和第二曲線,增厚壁壘,那麼危機過後,龍頭企業的價值和市場地位會得到增強。

我們的打法是,在有成熟穩定現金流但暫被低估的市場,深度結盟龍頭企業,通過拆分、併購、私有化等方式激勵團隊,發掘培育新動力。充分利用團隊積累的金融生態資源,我們在藥明康德、泰邦生物、創業慧康等多家已上市公司的投資都很成功。

創業邦:作為投資人,你認為最值得驕傲和感動的是什麼?

張江:當創業者成功時,他願意真心感謝你的陪伴和付出。比如,上個月在IPO晚宴現場,智雲健康CEO匡明回顧創業歷程時,點名講述我當初“忽悠”他創業的故事,我特別感動。其實,我更應該感謝他們團隊一路堅持,開創中國慢病管理第一股,也給投資人帶來了數十倍的回報。我們助力早期孵化,八年陪跑,中間還連續追加投資。

這次募資中,投資人在市場挑戰和見面不便的情況下給予了信任和支持。未來當我們獲得優異業績、建立了更深入的合作關係時,老LP繼續追加第二期、第三期基金,我會感到非常驕傲。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創業邦:作為一支全球化佈局的基金,怎麼理解江遠投資“global resource for future sector leaders”的使命?

張江:希望通過產業合作、產業投資、共同孵化等方法,嫁接中國和海外科技和經濟發展的創新動力,滿足投資人多樣的資產配置需求。我們除了持續關注以色列、美國等創新活躍的市場外,也會重點關注歐洲。

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上一個時代,投互聯網和創新藥的中國美元基金管理者,基本是清一色的美國海歸,歐洲背景的GP很少見。我早年留學荷蘭,在歐洲一線科技巨頭做研發。所以我比較熟悉海外特別是歐洲的創新資源,希望能把發展動力嫁接給未來產業領導者。

歐洲有100多家世界500強公司,飛利浦、奔馳、寶馬、西門子、博世、拜耳、巴斯夫等。我留學所在的國家荷蘭,人口不到兩千萬,世界500強就佔十位,其中包含殼牌、聯合利華、喜力、飛利浦、EXOR等。荷蘭不止有做光刻機的ASML公司,還有半導體公司恩智浦,他們都是由飛利浦子公司分拆而來。

另外,荷蘭的埃因霍温,也充滿創新,是歐洲四大高科技聚居地之一,這裏有上千家公司,很多不是由飛利浦分拆而來,就是從飛利浦走出的創業團隊。飛利浦有很好的創新傳統和創新機制。

當然,作為投資基金的GP,使命是幫LP最終獲得優異收益,幫被投企業獲得增長和長期價值。“江遠投資”有“江流奔騰、卓越致遠”的寓意,我們是要把新平台當成一輩子的事業來做,對LP負責,對夥伴負責。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找靠譜商機,關注創業邦視頻號!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55 字。

轉載請註明: 獨家丨一支新基金,如何在自習室募到3億美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