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深圳,記者 楊依依)訊,“目前我們國家的鋼材供應相對過剩。大致來説,如果有10億噸的產能,8億噸的產量,可能只有7億噸的用量,約1億噸是過剩的。但長期看,鋼結構的需求曲線會越來越往上。”在12月 23日舉行的中國建築(601668.SH)反向路演交流中,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建科工”)董事長王宏如是説。
近日舉行的2021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指出,自2015年我國鋼材消費量出現近20年內首次下降、鋼材價格降至近20年以來最低後,我國防範鋼鐵產能過剩的壓力一直長期存在。不過我國鋼鐵產量在需求帶動下,預計未來還將在高位運行。
鋼結構裝配式建築,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過剩產能。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2019年粗鋼產量約9.96萬噸。全國鋼結構產能2019年達到7671萬噸,佔全國粗鋼產能比例約7.4%。作為中國建築體系裏目前唯一定位為製造業的平台,中建科工在江蘇、湖北、四川、廣東、天津的5個鋼結構製造基地,年產能達120萬噸以上,產能利用率可達90%左右。
中國建築方面認為,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在環保、安全和質量方面,都具有優勢。同PC(預製混凝土)相比,在裝配式建築和部件領域,鋼結構和智能化、自動化的結合可以發展智能建築和智能製造,綠色建築的屬性更加明晰。
更突出的一個特點是,裝配式建築可明顯提高人工效率。“比如,一台焊接機器人相當於6到8個焊工的效率。在產線上,一個生產車間186個工位,但真實的操控人員只有4個人;白天兩個人,晚上兩個人。還有14個人在車間巡檢,14+4,只有18個人就完成整個產線的運營,這是人工效率的提升。”中建科工華南鋼結構公司副總經理馮清川説。
中建三局一位項目經理告訴財聯社記者,鋼結構、裝配式可以實現工廠化流水線生產,大部分工作量從工地轉移至工廠,能緩解一部分用工短缺的矛盾。“現在的年輕工人,一天開出300元的工資,也未必有人願意在工地幹,卻願意去工廠做一天100元工資的活,因為在工廠幹活更安全、更體面一些。”這位項目經理説。
多名中建系統內的員工也向記者表示,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在價格上的優勢並不明顯,目前無法適用對價格更為敏感的普通住宅領域,中建科工目前在營收規模上,無法和中建系統裏第一序列的八個工程局相比。
據wind統計數據及中國建築2020年三季度報數據,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59.7億元,佔整個中國建築的1.48%,淨利潤為3.32億元,佔中國建築淨利潤的0.7%。中建科工方面介紹,預計今年營收規模或達到240億元。
王宏坦陳,由於鋼結構價格略高,與房地產很難配,因而有其相應的適應領域。“我們主要選五個領域類做鋼結構裝配式:學校、醫院、寫字樓、產業園、住宅,住宅排在最。”王宏説。
就鋼結構建築的成本控制,有投資機構代表在交流中對鋼結構建築的成本控制提出了疑問。對此,王宏回應,公司在整包合同、施工合同裏面是敞口合同,不太主張籤閉口合同。“所以鋼材價格的上漲,可以跟業主在一定範圍內對未來的造價進行協商。”王宏説。
根中鋼網12月21日公佈的統計數據,近期41家鋼廠進行了調價,鋼鐵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上漲,漲幅最高為500元/噸。此外,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
王宏還進一步透露,由於鋼結構成本比現今的混凝土要高一點,出於對環保、安全、質量方面考慮,算經濟帳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建科工目前未對鋼結構的‘經濟帳’做具體核算。“王充進一步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