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多家機構近期紛紛發佈經濟預測認為,今年四季度社融規模或將出現反彈,信貸結構仍將進行結構性調整。有機構預測,房地產信貸仍將持續收緊,但綠色、小微企業等方面的信貸增長將持續上行。
此外,對於今年下半年宏觀貨幣政策的預測,市場目前並不一致。有機構認為,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將靈活精準,流動性合理適度,必要時可能會降準促進信貸穩健增長。但亦有業內人士認為,年內降準窗口或已關閉。
社融或在四季度出現反彈
多家機構認為,儘管今年前8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而增量降幅明顯,但預計四季度社融規模將有所反彈。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累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21.7萬億元,同比少增4.36萬億元。新增社融中,主要科目同比大都出現少增。其中,政府債券、企業債券、信託貸款少增幅度最大,分別較上年同期少增2.1萬億元、1.7萬億元和7194億元。
“此前社會融資規模下降,主要是受疫情與房地產行業預期偏弱影響,居民消費與貸款弱於去年同期。企業經營預期謹慎導致中長期信貸需求減弱。”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第四季度仍將進行結構性調整,企業債券融資需求尚有較大提升空間,新增政府債券有望進一步拉動信貸需求。
連平預計,9月、三季度、四季度的社融增速分別為10.2%、10.4%和10.4%;而信貸同比增速或分別達12.2%、12.2%和12.3%。
中銀研究則認為,四季度主要金融數據將保持穩定增長,其中社融增速有望出現回升。一方面,預計四季度疫情防控壓力將有所下降,企業生產經營將陸續恢復正常,信貸資金需求動力將逐步回暖,尤其企業對中長期信貸需求將有所增多。另一方面,四季度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有望繼續提速,如果年底前能夠按計劃發行完畢,這將對社融增長帶來一定支撐。
不過,連平還表示,6月人民銀行強調“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目前該兩項指標增速已逐漸靠近名義經濟增速所對應的水平,信貸修復仍存有一定的阻力。他認為,部分房地產企業“高槓杆”現狀仍未改變,風險依舊存在,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仍然較大。同時,紓困政策短期貸款到期,加之原材料價格維持高位,中下游企業利潤空間壓縮,導致貸款需求或將不足。
此外,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我國信貸需求較為疲弱,企業信貸需求下降,疊加地產和地方平台融資的收縮,信貸與M2呈現弱勢。儘管資金利率有所下降,但同時貨幣、信貸以及社融增速同時放緩,“量價齊跌”表明貨幣信用擴張的需求不足貨幣信貸以及社融增長的信用擴張基礎變差,難度增大,內需增長受到拖累。
房地產信貸仍將持續收緊
從信貸結構上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房地產融資仍將受到限制,但在“雙碳”目標驅動下,金融機構對綠色、低碳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也將進 一步加大,助力經濟結構優化。
中銀研究認為,嚴監管政策力度不減,房地產業信貸增速或將繼續放緩。在嚴監管政策影響下,預計房地產業信貸增速將繼續下行,以進一步抑制房地產泡沫,鞏固政策調控成果。
不僅如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風險仍存,預計四季度房地產市場融資將再度“遇冷”。
“近期央行一週兩次發聲房地產,並不意味着央行即將鬆綁房地產政策。”中原地產首席經濟學家張大偉表示,由央行、銀保監會主導,聯合住建部及證監會召開關於房地產相關的座談會十分罕見,這或意味着當前監管部門正在考量相關領域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他預計,房地產市場的“信貸荒”還會持續,四季度樓市“冷”是趨勢。
CWM50報告也指出,一個地區某一家企業出問題,會使相關企業都會出問題,因為金融機構對這個地區的關注度提高,對風險的容忍度下降。目前包括國際資本等在內的金融機構普遍對房地產更加謹慎,四季度有很多美元債到期。信用債市場上房企相關債券二級市場利率明顯上行,一級市場發行也幾乎停止,風險傳遞已較為明顯。
今年以來房地產企業違約事件明顯增多,尤其是部分頭部房地產企業先後陷入債務違約危機。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22日,共有5家房地產企業、總計約為528.6億元的房地產企業債券發生違約。這也使得部分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不良率明顯上升。
連平認為,房地產行業景氣度全面回落,融資環境也將進一步收緊。而融資環境不佳將對房企銷售及現金流產生負面影響,進而放慢拿地和開發節奏,將導致房地產投資增速進一步放緩。
不過,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認為,近期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資產證券化(RMBS)重啓具有較強信號意義。他預計,四季度房地產融資緊縮態勢或有緩和,按揭投放加速銷售回款,這有利於避免房企集中“暴雷”,為房地產企業調整資產負債表提供時間。
在房地產信貸收窄的同時,業內預計,普惠、綠色等領域信貸增速仍將保持高位。
中銀研究認為,四季度金融機構將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尤其是大型金融機構需滿足普惠金融領域信貸增速不低於30%的目標,普惠金融貸款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同時,在“雙碳”目標驅動下,金融機構對綠色、低碳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助力經濟結構優化。
市場對降準預測不一致
今年央行僅在7月份進行了一次全面降準,助力實體經濟恢復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但年內是否還有降準的可能性,對此市場各有預測。
連平認為,第四季貨幣政策將靈活精準,流動性合理適度,必要時可能會降準促進信貸穩健增長。在他看來,未來央行可能還會擇機降準0.5個百分點,在防止“資金淤積”的情況下釋放市場流動性,降低市場實際利率水平,減少企業融資成本,促進信貸增長。
華創證券指出,面對四季度大規模的MLF續作壓力,以及繳準需求,偏長資金的預期並不樂觀,已經反噬了7月降準的“成果”,後續資金面寬鬆狀態的維持,有賴於中長期流動性的再次投放,對於“降準”的必要性在提升。
不過,亦有業內人士認為,年內降準窗口或已關閉。
王一峯認為,年內MLF或繼續維持等量續作,央行再度降準概率較低。他指出,9月15日,央行等量續作6000億MLF,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縮量續作,預示本輪中長期資金投放基本結束。而年內MLF仍有2.45萬億到期,央行可能仍將延續等量續作模式,並繼續讓銀行在結構性流動性短缺框架下運行。
但王一峯預計,年內仍將有一定規模的支農、支小、綠色等再貸款工具出台,同時2000億金融穩定再貸款存在擴容空間。2021年通過各類再貸款釋放的基礎貨幣規模不亞於一次降準,兼具“結構性降準與降息”的效果。而下一次中長期流動性的深度釋放或落在2022年一季度,用以支持年初信貸“開門紅”。
江海證券認為,降準的概率越來越小。要解決短期資金的波動,央行可以依賴OMO操作。要解決信貸投放的問題,央行更應該依賴直達實體的工具,例如再貸款或者MLF。降準無法解決結構性的問題,還可能進一步推送通脹壓力。
此外,CWM50建議,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監管層應更加重視逆週期調節措施的使用。在調整優化行業政策的同時,還應加大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的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快支出和發債進度,帶動相關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儘快形成實物投資。進一步強化對下游小微企業税費免以及成本上升、需求受限的補貼支持力度。同時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加快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實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