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編者按:2022年,是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重要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戰略規劃貫徹實施的關鍵之年。全國兩會前夕,各部委密集召開新聞發佈會,釋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信號。人民網特別推出“穩中求進譜新篇”系列綜述,闡釋新形勢新理念,解析大主題大舉措,為2022年中國經濟工作鼓幹勁聚才智。
“過去一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研發投入強度達到了2.44%,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成功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2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科技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我國科技創新的最新情況。
如何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增強創新這一“第一動力”?在提升基礎科研能力方面,還會有哪些新的舉措?科技如何促進民生改善?此次發佈會上,這些問題得到了一一解答。
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
“2022年1月1日,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正式實施,將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成果全面上升到國家法律制度層面。”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表示,我國堅持以深化改革來激發科技創新的活力,全面推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143項重點任務全面落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多點突破。
他介紹,近年來,我國持續完善重大科技任務的組織實施機制,深化“揭榜掛帥”等新型項目組織模式。據透露,目前我國在“十四五”首批重點研發計劃中已經部署實施了87項“榜單”任務。
同時,建立了貫穿科研活動全鏈條的政策體系。比如積極探索基礎研究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的“兩條腿走路”發展路徑;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科學問題,深化自然科學基金改革,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成果轉化的政策鏈條。在政策的全面支持下,2021年,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已達1696億元,佔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例達6.09%。
在促進企業創新方面,形成了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普惠性創新政策。比如推動重大研發任務更多由產業界出題,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全面實施,將製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引導企業增加科研投入等。據介紹,通過實行提前清繳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的減免税額3300億元,已接近2019年全年的水平。
此外,健全科研人員全職業生涯激勵制度。尊重人才的成長規律,實施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助力青年科研人員領銜掛帥;探索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鼓勵支持首席科學家團隊勇闖科學的“無人區”;改進項目經費管理,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擴大勞務費開支範圍。
在推進服務、支持政策以外,還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狠抓作風建設;優化科研學術環境,並在我國50多個地方和單位開展了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
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基礎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基礎研究是整個科技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必須要加強。基礎研究做得越好,在科技發展上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就越強。
王志剛介紹,目前,我國已在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納米限域催化、體細胞克隆猴,以及凱勒幾何核心猜、量子保密通信、新一代超高強度的鋼、異構融合類腦計算芯片、人工合成澱粉等基礎前沿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那麼,如何推動基礎研究取得更多突破?對此,王志剛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投入、尊重其特點和規律、善於提出問題。此外,還要圍繞“人”來加強,“基礎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有學術功底的人。”
在頂層設計上,王志剛介紹,國務院出台的《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是我國第一個專門用於加強基礎研究的文件,隨後,圍繞從0到1、加強數學研究等方面,還有一系列落實《若干意見》的具體文件。
在組織方式上,王志剛特別提到,好奇心驅動和國家目標導向都需要。“我們現在有很多技術不過關,實際上是基礎研究不過關,所以研究工作要往前走一步,要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這就是基礎研究要承擔的任務。”他認為,在基礎研究的評價上,既要看創新成果,也要看應用價值。
王志剛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將不斷完善基礎研究的體系和頂層設計,不斷探索支持基礎研究的方法手段,把握基礎研究規律,持之以恆加大投入。同時,在基礎研究的評價、激勵、支持、服務等方面也將不斷加強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學、更有力度。
讓科技成果更快“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何讓“高大上”的科技成果更快“飛入尋常百姓家”?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祝學華介紹,科技部把支撐實現人民羣眾高品質生活作為科技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大力加強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國在疫苗、藥物、檢測試劑、動物模型、病毒科學溯源等五大方向持續開展攻關,為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保障經濟社會穩定運行提供了硬核科技力量。比如,通過五條技術路線對疫苗研發進行了部署,目前已有25個疫苗進入了臨牀試驗,其中有7個獲批使用,截至目前,全國已經累計接種各類疫苗超過31億劑次。同時,有68款核酸檢測試劑產品上市,特別是高靈敏度、大通量的檢測產品已取得突破,目前核酸檢測最快可以在半個小時左右出結果。同時,首款中和抗體新冠藥物聯合療法已經獲批附條件上市,多個小分子藥物已經進入三期臨牀試驗階段。
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實施以來,我國一批一類新藥獲批,從2008年前的5個到現在達到75個,百億元以上的藥企由以前的2家發展到現在的22家。同時,系統部署了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加快推進關鍵部件的國產化,減輕了人民羣眾的醫療負擔,惠及了億萬百姓的生命健康。
在綠色低碳方面,科技部已經啓動氫能、新能源汽車等20多個碳中和科技重點專項,以科技支撐綠色低碳發展,立足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先進煤電技術,引領了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比如國家能源集團宿遷電廠,應用了超超臨界發電技術,供電的煤耗去年已經下降到266.8克/千瓦時,比火電機組平均煤耗下降了11%。
“下一步,科技部將在民生科技領域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先進適用技術轉化成果應用,深入推進‘雙碳’技術的攻關,加快新冠藥物、疫苗的研發力度,持續加強癌症等重大慢病科研攻關,以科技進步不斷提升人民羣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祝學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