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IFF發佈報告:中國仍是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大貢獻國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財經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中國仍是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最大貢獻國

  “中國金融市場對外國公司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而且只會越來越大”。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弗拉基米爾·伊馬莫維奇在近日召開的論壇上説,中國在2020年就是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規模最大的國家,“大家要抓住中國帶來的投資機會”。

  ——————————

  在率先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後,中國經濟繼續引領全球復甦。

  12月4日,在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8屆全球年會上,IFF發佈了其首期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報告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約5.9%,中國仍將以26.3%的佔比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

  全球經濟持續復甦的趨勢未變

  IFF被譽為全球金融領域的“F20(Finance 20)”,其每年的全球年會備受關注,是中國與世界經濟政策交流與展望的重要平台,本屆主題為“全球挑戰下的可持續發展:競爭、變革、合作”。

  IFF首席經濟學家、亞洲開發銀行原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表示,在世界各國繼續努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全球經濟在2021年上半年出現了強勁反彈,這主要得益於疫苗接種範圍的擴大、疫情防控措施的加強,以及持續的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政策。他説,儘管傳染性更強的“德爾塔”變異毒株在世界多地暴發,2021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勢頭有所減弱,各國復甦的步伐仍有差異,但全球經濟持續復甦的趨勢未變。

  IFF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復甦將繼續推進,各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復甦——儘管考慮到財政可持續性和通脹壓力,支持力度將會有所下降。在各國大規模推進疫苗接種以及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實現平穩過渡的前提下,全球經濟2022年預計將增長4.7%,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4.2%,發展中經濟體增長5%。隨着供需缺口的縮小,2022年全球通脹預計將降至3.8%。

  儘管目前全球經濟復甦勢頭明顯,但莊巨忠對未來仍有很多擔憂。他説:“未來一年經濟發展仍存在顯著下行風險。”

  這位長期研究世界經濟的學者表示,如果疫苗接種的進展比預期慢,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或者新冠病毒出現更具傳染性的新變異毒株,將導致全球疫情加劇,迫使各國政府重新實施嚴格的管控措施,從而減緩經濟復甦的步伐。

  同時,更高和更持久的通貨膨脹會引起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導致資產價格大幅調整和宏觀經濟的不穩定,在發展中國家還會導致資本外流和貨幣市場波動,從而擾亂復甦進程。此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如大國在貿易、技術和其他方面的摩擦,也將給全球復甦帶來負面影響。

  IFF報告認為,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將給全球社會和人類發展留下持久的傷痕。由於低收入家庭更容易受到疫情的衝擊,此次疫情的暴發使減貧進程受阻,並加劇了收入的不平等。同時,在許多國家疫情還導致了教育支出的削減,失業人羣人力資本的侵蝕和綠色投資的延滯。所有這些都將減緩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程,並使《巴黎協定》目標的落實更具挑戰性。

  “大家要抓住中國帶來的投資機會”

  “我們的世界正在經歷各種振動,除了經濟的振動,還有其他領域的振動。”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亞太經社委員會執行秘書阿里沙赫巴納説,目前的經濟復甦在不同的國家中非常不平衡,與此同時,因為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全球將有8900萬人口會重新回到極端貧困的境地。

  眼下,世界經濟面臨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了新的不確定因素,發展中國家疫苗接種進展緩慢給經濟復甦蒙上了陰影,而主要經濟體面臨的通脹壓力給其貨幣政策的走向也帶來諸多變數。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今各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這也意味着,面對諸多全球性的挑戰,世界需要以團結為基礎,以合作為優先。

  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主席、哈薩克斯坦前副總理凱拉特·克林貝托夫指出,每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是不一樣的,更加發達的國家現在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但發展中國家還需要獲得穩定的能源,才能夠進一步發展行業,“我們需要解決這方面各個國家本身的問題,但是我們要在全球層面上攜手合作”。

  凱拉特·克林貝托夫表示,在疫情之前各國之間就已經存在不平等問題,這些問題因為疫情又進一步加劇,比如在疫苗的獲得,還有技術的獲得等方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是不同的,發達國家是有優勢的,但現在對新興市場給予的財政和貨幣方面的支持是不充分的。

  他建議,在現有的危機狀況之下,世界主要經濟體應該儘量用一種循環性的貨幣和金融政策來支持和幫助世界經濟的發展,而“區域組織和多邊銀行應該在這個過程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IFF第18屆全球年會上,多位區域及國際組織的負責人都談到在全球經濟復甦中,如何更好地發揮中國的作用。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弗拉基米爾·伊馬莫維奇舉了一個例子:由於不斷深化開放,中國資本市場這些年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外國資本。2020年,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的金融服務市場規模預計是47萬億美元,鑑於這一龐大體量,外資機構如果能在其中提升市場份額,那就意味着鉅額利潤。因此“中國金融市場對外國公司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而且只會越來越大”。而中國在2020年就是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規模最大的國家,“大家要抓住中國帶來的投資機會”。

  此外,伊馬莫維奇還提到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他説,中國希望促進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同時也希望更好地幫助各不同的上合成員國來克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經濟復甦。“中國在這方面還會繼續分享市場的機會,上合組織將會繼續致力於促進開放式經濟發展,強化多邊機制,更好地去對抗可持續發展和其他繁榮目標所面對的種種阻礙和困難。”

  菲律賓前總統、絲路國際聯盟聯合主席阿羅約肯定了中國這些年取得的種種成就。她説,從扶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該從中國經驗當中借鑑學習一種建立長期願景和堅定推進的決心。希望沿線國家在衞生健康絲路、數字化絲路、綠色絲路、可再生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強進一步的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嚴峻考驗還在繼續,阿羅約説,全球化的時代,各國利益和未來是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的,“全球威脅和全球挑戰,要求強有力的全球回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12月07日 05 版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