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股民開户須現場雙錄,合規VS懶政?部分券商開始優化程序

紅週刊 記者 | 惠凱

因今年股市的火爆,引發了投資人開户數明顯增多。據Wind數據,今年7月新增A股開户數超過400萬,8月份也接近300萬,創出2017年以來最好數據。就在股民開户數持續居高不下時,多位“銀髮”股民(70歲以上高齡股民)卻對《紅週刊》記者表示開户極其不方便,相關券商往往要求他們現場辦理業務、執行“雙錄””(錄音錄像),人為設置投資障礙。

高齡股民開户須現場雙錄,合規VS懶政?部分券商開始優化程序
數據來源:Wind

或因工作不便利和“銀髮”投資者的直接推動,《紅週刊》記者瞭解到,目前已有券商正在優化高齡客户的投資者適當性和實名制管理流程,通過APP辦理業務並“雙錄。如以今年來異常火爆的可轉債交易為例(參考基金產品風險等級,可轉債基金為R3,與股票型基金同級別,風險較高,需要辦理“雙錄”),股民王先生就向記者表示,經過他的溝通,近期銀河證券的客户經理就表示,銀河證券將在重陽節上線新版客户端,在銀河證券開户的70歲以上的投資者,將不再要求必須臨櫃開通可轉債交易權限,今後老年人也可以遠程開通這個權限,只需要額外比其他投資者做一次視頻雙錄、提示風險即可。

對於王先生的説法,《紅週刊》記者也諮詢了銀河證券,其相關員工在回覆中表示:公司對於高齡客户的適當性和實名制管理確實有一些優化措施,目前還處於嘗試階段,仍需要審慎評估結果。

高齡股民開户須現場雙錄,合規VS懶政?部分券商開始優化程序
“像我爸媽一年需要跑網點好多次。開通一個創業板,讓我父親跑了三趟。有些小城市的客户,其簽約券商並未在當地設置網點,還得赴外地辦理。”王先生表示,據其瞭解,在老齡客户是否必須臨櫃“雙錄”的問題上,各家券商其實有一定的自主性,不同券商政策不一樣,譬如廣發證券和中投證券目前還是要求老年人臨櫃辦理的。

“也可以通過移動櫃枱來現場辦理。”證券經紀人協作網的創始人顧照華向《紅週刊》記者解釋説,移動櫃枱由電腦+攝像頭+公司內網VPN組成,券商員工可攜帶設備到客户家中完成工作。

《紅週刊》記者瞭解到,老齡客户開户存在障礙的情況在老牌券商的客户羣體中是比較常見的,譬如銀河證券等券商就有存量客户規模大、老年客户比較多的情況,因此在如何做好高齡客户的服務這一問題上顯得尤為迫切,但對於東方財富證券等主打互聯網特色的新興券商來説,其客户羣體年齡就普遍較小,基本上就不存在上述困擾。

之所以要執行“雙錄”,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與當前的政策要求有關。證監會2016年出台了《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申明瞭風險揭示、錄音錄像的要求;2017年,銀監會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錄音錄像管理暫行規定》,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營業場所銷售理財產品時,應建設銷售專區並安裝錄音錄像設備。所有產品均應在銷售專區內進行,不得在銷售專區外進行產品銷售活動。可就是政策上的嚴把風控關,無形中加大了高齡投資者的不便。

其實,期貨行業也面臨着類似問題。據《紅週刊》記者瞭解,部分期貨公司在開户時,中青年個人投資者可使用期貨開户雲APP線上開户、在線視頻驗證。“但如果是高齡客户,就必須到營業部來辦理。”某期貨公司員工王女士向記者表示;只有機構投資者必須全部來營業部辦理開户和適當性手續。

有業內人士指出,現有的經紀業務文件和適當性要求出台時間都比較早,彼時移動互聯網尚不發達、更沒有5G,相關規定也沒有對高齡投資者是否必須現場辦理業務一事作出限定。記者也留意到,《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只要求經營機構向投資者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時,應當瞭解投資者的年齡信息,但並未對投資者劃出不同的年齡層次。

實際上,在今年初疫情衝擊下,證券行業已廣泛探索了藉助互聯網,在“雲端”開展經紀業務的方法,只是在開通科創板、“兩融”等高風險業務的權限時,必須現場辦理“雙錄”。對於臨櫃辦理業務模式,其能否真正起到投資者風險識別的目的,王先生直言很難説。他表示,老年人去櫃枱辦業務,多數也只是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籤一下名字,券商主觀上也僅求在將來出事時有免責效果。至於借他人身份開户的情況,並不僅僅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臨櫃辦理確實能杜絕一部分投資人借身份證開户現象,但這同時也提高了其他投資者的正常業務門檻。”王先生如是説。

《紅週刊》記者就此情況諮詢了多位券商基層員工,據他們反饋,一般70歲以下的股民開户可通過APP辦理,70歲以上的老年人開户,必須到營業部,如投資者年齡>80歲,一般就不建議開户了。而且在經典的生命週期理論中,股票頭寸佔比應隨着年齡增長而調低,如用“100/80-實際年齡”來規劃炒股頭寸,即太過於高齡的投資者確實不宜重倉股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4 字。

轉載請註明: 高齡股民開户須現場雙錄,合規VS懶政?部分券商開始優化程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