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新三板上市公司恆大淘寶發佈退市公告。公告稱,“為適應公司新的發展戰略,進一步聚焦主業,實現中長期目標規劃,經慎重考慮,擬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
終止掛牌,順勢而為
時間回溯到2015年,恆大在足球賽場上連奪亞冠冠軍、中超冠軍,勢頭非常強勢。正是這一年,恆大正式掛牌新三板。恆大俱樂部由此成為亞洲範圍內首家上市的足球俱樂部,被譽為“亞洲足球第一股”。
可惜的是,新三板只對機構放開買賣,活躍度低、參與門檻高,球迷和大眾投資者無法參與,導致掛牌企業的市場價值未充分釋放。同時,純粹從足球競技本身出發,中國的俱樂部的傳統盈利模式尚不健全。
從國際慣例上看,足球俱樂部收入主要來自門票、廣播電視和網絡轉播權、商業運營,平均佔比約為45%、35%、20%。而長期以來,中國俱樂部前兩項收入佔比僅為10%、10%,商業運營尤其是球場及周邊運營是短板,導致盈利難度較大。
力挺新政 無須“躲貓貓”
12月14日,中國足協下發《關於發佈2021-2023賽季中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的通知》。通知規定: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總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不管是市場反應,還是政策導向,都宣告了中超“燒錢模式”的不可持續性。
恆大此時做出摘牌的決定,有腹黑者認為是為了規避足協監管,不用每年公佈財報。然而,恆大淘寶可是唯一一家連續五年如實公佈財務數據的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假如退市即可隱藏真實投入數據,變相對抗足協新規,中國足協的新政豈非從一開始就是自娛自樂,無法將監管落到實處?
有專業人士分析,對於恆大這樣一家總資產超2.3萬億、年銷售規模超8000億的企業來説,其投資足球的體量佔比較小,對主業經營發展不構成“負擔”或“拖累”,不需要在財務數據上“躲貓貓”。
恆大換道,超前佈局年輕化
恆大進軍足球以來,一直都是國內足壇領軍者。他們曾通過引進世界頂級教練、性價比超高的大牌外援、從嚴治軍的鐵腕管理等方式,取得了17個冠軍。但從兩三年前開始,恆大足球發展戰略已經開始了變化。
最醒目的就是年輕化。在2020年俱樂部管理會議上,許家印進一步強調了“年輕化戰略”:“最近兩三年,俱樂部在年輕化建設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這也是為了俱樂部長遠的戰略發展需要。我們一定要再接再厲,對年輕球員更進一步加大力度培養。”據報道,恆大一線隊平均年齡較2018年下降了4歲多,2020賽季先後有8名恆大足校球員入選,最年輕的不到16歲;近40名恆大U23以下青訓球員以租借或入選U19國青隊等方式,大面積出戰中超、中甲、中乙職業聯賽。
也在今天,中國足協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每支俱樂部至少擁有3-5級精英梯隊,2023年發展到中超俱樂部擁有9級精英梯隊,中甲俱樂部擁有7級精英梯隊。”事實上,從2012年佈局青訓至今,恆大已擁有9-17歲、18歲以上至少11個精英梯隊。恆大足校擁有大量後備人才,並具有青訓先發優勢,其人才輸出數量和力度將成為恆大足球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底氣。
這又一次印證了許家印和恆大足球發展戰略決策的超前意識和宏觀佈局能力。
更大手筆,退市非“撤資”
眾所周知,恆大近年還加大力度建設足球基礎設施。恆大足球學校自2012年建成並投入運營至今,硬件投入超18億,已累計投入超29億。2020年,投資近10個億的恆大俱樂部訓練基地正式啓用;2020年4月,投資額超120億的廣州恆大足球場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建成並投入商業化運營,屆時有望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業運營收入,極大提升恆大足球的盈利能力。
這一連串深耕足球的舉動,已經充分展示了恆大的長遠規劃以及持續做大做強足球的決心。此次,恆大淘寶從新三板退市,顯然是其發展戰略轉型的必然結果。作為球迷,完全不用擔心恆大“撤資”。
有分析指出,這次恆大淘寶退市大概率是出於先攥緊拳頭、再更有力揮拳的戰略考量,實現恆大足球在更高層面的一次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