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間,優刻得發佈重元優雲減持公告,擬減持1268萬股,佔總股本的2.99%。作為優刻得最大機構股東,持有3705萬股,持股比例為8.76%。受這一減持公告影響,優刻得在資本市場低開,9月30日,優刻得股價創上市以來新低,一度跌至32.41元。
優刻得和訊SGI指數評分出爐公司獲得57分,從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公司在近七個季度得分是波動下跌,2019年是該階段的得分峯值64分。
上圖清晰看出和訊SGI指數在去年第二季度有一個顯著的提升。主要是突發的疫情,催熱了雲經濟的需求,優刻得也受到利好。
股價跌近4倍,市值相比高位縮水73%
2020年1月,優刻得成功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33.23元,發行市盈率181.85倍,募集資金淨額18.40億元,網上發行最終中籤率為0.051%。
作為“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自然收穫了極大的關注。面對市場熱烈的追捧,優刻得也不負眾望,上市後股價從最低的45.98元,在8個交易日內升至歷史最高的126元。自此之後,優刻得股價逐步下挫,在國慶前最後一個交易曾一度衝破股價歷史新低32.41元。相比去年年初,股價跌了近4倍。需要指出的是,作為中國雲計算第一股登陸科創板,上市之初備受資本青睞,市值一度突破500億大關,最高市值達532億元。
遺憾的是,經過短暫創新高後,隨後在資本市場長時間低迷不振,如今市值142億元,相比歷史高點,優刻得市值減少390億元,市值相比高位縮水73%。
是什麼原因讓優刻得上市之初投資者人人追捧到現在棄之如敝履?
嚴重增收不增利,股東減持憤然離場
2020年度報告,優刻得實現營業收入24.5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4億元,增幅62.06%,主要系公有云收入增加所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4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3.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6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3.79億元;Adjusted EBITDA(税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為 5582.81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2.9億元。
優刻得解釋以上相關淨利潤指標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首先,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滑,包括①低毛利的業務收入佔比快速提升導致的整體毛利率下降;②價格下調導致的主要產品或服務自身毛利率的下降;③服務器的升級換代使得一段時間內成本的疊加,致使效益下降。
其次,公司為吸引人才,實施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加大研發等人力成本投入,導致本期人力成本和股份支付合計較上年同期增加。
從重要財務數據加權淨資產收益率中可以看出,優刻得從2017年開始運營狀況就一直處在下滑的態勢,2020年跌到近幾年的最差的狀態。除了公司內部自身原因之外外部環境惡劣也是客觀存在。2019年國際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屋漏偏逢連夜雨,進入2020年新冠疫情襲來,對優刻得的業績也帶來不小的打擊。
優刻得在進一步開拓市場的過程中運營能力、盈利能力、資本結構方面基礎不穩固,尤其在盈利方面潛力不足。
從圖中可以分析出,優刻得2018-2020年利潤出現大幅度下滑,去年甚至跌到-3.42億元。
關於淨利潤下滑,優刻得稱主要由產品降價、加大投入導致服務器折舊等成本上升、公司主要客户所處的互聯網行業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以及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等原因綜合造成。
與淨利潤呼應,重要財務數據淨利率毛利率這三年也是大幅下滑。
去年優刻得一季度公司光鮮的股價表現背後,卻是“業績變臉”,公司淨利率在一季度就處於負值,並且狀況越來越差,今年二季度淨利率達到低谷-20.79%。
值得注意的是優刻得2020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是2139萬元,2019年則為1906萬元。去年公司淨利潤為-3.42億元,但是依舊從政府拿到不少補貼,優刻得嚴重依賴政府補貼,換句話説,每年都從政府領錢過日子。
去年優刻得營收24.55億元,但是營業成本竟然高達24.44億元,同比增長108.82%,營收增長遠遠低於營業成本的增長速度,並且營業成本佔比過高,嚴重壓縮公司利潤。
營收成本過高,説明優刻得財務管理和行政管理失當,造成成本費用失控。經營管理方面出現問題,投資者和債務人信心下降,股東減持成必然。營業成本過高,從財務上説,收入和成本配比不合理,必然導致營業利潤和淨利潤的大幅下降。
長期虧損的局面下,優刻得遭遇重要股東減持,包括嘉興同美、重元優雲、君聯博珩、甲子拾號相繼發佈減持公告。而在這期間,也是一路震盪下行,截止當前市值只有142億元。
不過,相比陷入虧損困境不同的是,營收依舊保持強勁增長。2021年上半年,優刻得營收15億元,同比增長65%。只是,伴隨而來的是虧損也是不斷擴大。2020年優刻得虧損3.42億元,2021年上半年虧損3.12億元,虧損增幅高達305%。
優刻得主要產品 2018 年起整體呈現下降的趨勢,且降價幅度較大,未來雲計算市場的競爭可能仍較為激烈,主要雲計算廠商存在採取持續競爭性降價以實現市場份額短期提升的可能性,面對激烈市場競爭優刻得可能存在未來幾年產品持續降價的情況。
行業馬太效應嚴重,“差異化競爭”策略能否拯救公司
雲服務賽道上匯聚了眾多重量級玩家,對於優刻得這樣的中小云玩家來説,在巨頭林立的市場中求生存異常艱難。
雲服務市場前景廣闊,根據權威調研機構IDC報告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公有云IaaS+PaaS市場規模達46.32億美元,同比增長49%。蛋糕巨大且增速迅猛,只是這該賽道掌握在少數玩家手中,以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與中國電信、亞馬遜AWS為首的五大雲巨頭,佔據國內近八成雲服務市場。
整體來看,雲服務市場馬太效應明顯。特別是在雲服務商選擇上,阿里雲是公有云IaaS服務首選品牌,佔據國內四成公有云IaaS+PaaS市場份額。龍頭地位牢固。此外,根據財報披露數據來看,阿里雲是國內雲服務市場最大贏家,年營收超600億元,其營收規模在過去六年間增長近50倍。
與此同時,阿里雲也是全球第二家實現盈利的雲巨頭。最新一季度(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阿里雲營收160.5億元,經調整EBITA(息税前利潤)為3.4億元,連續三個季度經調整EBITA實現盈利。作為國內首家能實現盈利的雲廠商來説,對於阿里雲本身而言,具里程碑式的意義,預示着跨過了一個重要分水嶺。要知道,雲計算作為重資產行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等資源,以此在全球各地建設龐大數據中心。
據瞭解,阿里雲在全球24個地域部署了上百個雲數據中心,總計75個可用區。因在雲數據中心規模優勢,促使雲規模日益擴大,這也是阿里雲能率先盈利的核心因素之一。對於其他雲廠商而言,在沒有形成規模之前,很難實現盈虧平衡,甚至頭部玩家更是對雲服務板塊經營數據避而不談,不得不弱化雲計算,繼而強調人工智能等技術服務。
在雲服務賽道上,能憑藉規模優勢實現盈利的雲廠商實屬鳳毛麟角。而中小云玩家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公有云市場實現盈利,亦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根據國信證券研報,雲服務行業全球亞馬遜佔據近50%的份額,國內阿里和騰訊份額也超過了50%。作為第二梯隊的小廠商,優刻得提出了 “差異化競爭”的策略,不與大廠商正面“衝突”,選擇相對更有空間的賽道,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關於差異化競爭策略,優刻得表示:“與行業巨頭進行錯位競爭,定位符合下列要求的行業客户。
一,競爭格局分散、市場空間足夠大、滲透率低的行業,比如傳統領域中的教育、高端製造、醫療等,公司有充足的市場空間和時間與阿里雲、騰訊雲進行錯位競爭,獲取客户;
二,與行業巨頭存在業務競爭關係的行業,比如電商、新零售、社交等,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中立定位優勢,客户的業務、數據在私密性方面能得到較高的保障;
三,對服務要求比較高的行業,發揮以直銷為主的模式優勢,為客户提供差異化、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尤其是傳統企業的業務拓展上公司具備較強競爭優勢。”
立足內蒙古,響應新基建與“碳中和”?
從募資投向來看,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的優刻得數據中心項目是優刻得募資項目中最重要的項目,逾五成的募資額——原計劃募資(47.48億元)中的26.01億元,以及調整後募資(19.89億元)中的10.1億元——都擬投入該項目。
上面這一數據中心項目,對於優刻得來説,恐是進退皆難境地下的戰略選擇。
雲計算行業巨頭虎視眈眈,不自建數據中心,就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在與巨頭的競爭中更加沒有招架還手之力
據瞭解,雲計算廠商自建數據中心安置服務器,相關的產品主要包括公有云產品中的雲主機、雲硬盤、雲數據庫、物理雲主機等。
除了前期的投建資金投入大,數據中心的後續運營也需要源源不斷投入資金。“24小時不斷的供電和製冷費用、人力成本、安全防護產品、帶寬費用等這些都很燒錢,可以説是無底洞。”
這也是為何自建數據中心通常是巨頭的遊戲,而中小企業一般選擇租賃運營商的數據中心機房。
為什麼選擇內蒙古烏蘭察布?
製冷系統是數據中心的能耗大户,烏蘭察布,全年平均氣温 2.6℃,氣温低於 15℃ 的時長超 6799 小時。公司充分利用自然氣候的天然冷源優勢,可為數據中心有效降低製冷系統能耗。同時在烏蘭察布優刻得使用以水作為冷熱源的多聯空調系統,並利用水源多聯機回收機房餘熱,用於數據中心的辦公室、電池室、水泵間、柴發機房等場所在冬季的採暖保温。每年預計回收廢熱 78000GJ,可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7380 噸,等同於種植 40 萬棵樹木。
A股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小股東權益如何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上市的科創板個股中,優刻得除了因“雲計算第一股”旗號備受關注,這家公司的另一大“吸睛”之處為,其是A股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設置了特別表決權,也就是“同股不同權”的公司。
根據特別表決權設置安排,優刻得共同實際控制人季昕華、莫顯峯及華琨持有的A類股份每股擁有的表決權數量為其他股東所持有的B類股份每股擁有的表決權的5倍。
也就是説,上市前優刻得共同實際控制人季昕華、莫顯峯和華琨直接持有26.8347%的股份,通過設置特別表決權持有發行人64.7126%的表決權。上市發行5850萬股完成後,季昕華、莫顯峯和華琨合計持有23.1197%的股份及60.0578%的表決權。此外,三人已簽署《一致行動協議》,股票上市交易後三年內均不得退出與解除,三年期限屆滿後,除非各方書面協商一致解除,《一致行動協議》自動順延。
優刻得在招股説明書中提示,在這一特別表決權機制下,季昕華、莫顯峯及華琨對公司的經營管理以及對需要股東大會決議的事項具有絕對控制權。在特殊情況下,季昕華、莫顯峯及華琨的利益可能與公司其他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不一致,存在損害其他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的可能。
季昕華:黑客出身,湖畔大學第二期的學生
優刻得在2012年由季昕華、莫顯峯、華琨三人共同創立,公司目前由季昕華擔任公司董事長及CEO,莫顯峯為首席技術官,華琨為首席運營官。季昕華曾就職於華為、騰訊、盛大,歷任經理、副總經理、首席安全官、CEO等職位,曾全面負責騰訊安全體系建設、盛大雲計算平台的研發及管理。
2007年,熊貓燒香計算機病毒肆虐,季昕華參與開發出“超級巡警”殺毒軟件,多次防禦熊貓燒香病毒,此舉也奠定了季昕華的中國第一代黑客地位。季昕華在2002年就以黑客身份進入華為工作,2004年被騰訊當時的CTO張志東邀請到騰訊負責安全工作,2009年應陳天橋的邀請加入盛大,成為盛大雲的聯席CEO。同時,季昕華也是馬雲湖畔大學第二期的學生。
根據優刻得2020年一季度末信息,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季昕華、莫顯峯、華琨,三人為一致行動人。目前,季昕華、莫顯峯、華琨三人分別直接持有優刻得12.03%、5.54%和5.54%的股份比例。
早在2013年,優刻得就為為實施境外上市計劃搭建了紅籌架構,在同年展開了A輪融資,之後歷經B輪和C輪融資,在2016年終止了紅籌架構,並在2017年獲得了9.6億元D輪融資,2018年獲得了中國移動的E輪投資。
研發投入節節敗退
雲計算廠商在建設期和發展期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以致很多雲計算廠商都處於虧損狀況。根據優刻得披露數據,2017至2020年,研發投入分別為10644.79萬元、16047.99萬元和18807.11萬元,2.46億分別佔營收比例為12.68%、13.51%和12.41%、10%。
從數據上看優刻得對研發投入非常吝嗇。優刻得所處行業為知識密集型、技術驅動型產業,技術更新變化較快,公司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發投入,以保持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地位。
研發資金的不足無異於竭澤而漁,必然會對技術迭代升級和持續競爭力滋生重大的潛在風險隱患,成為影響公司盛衰變化的最大“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