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大IPO來了。
投資界消息,昨晚(12月9日),拉丁美洲最大的金融科技獨角獸Nubank登陸紐交所,開盤價報11.25美元,高開25%。截至收盤,該公司股價報10.33美元,漲幅14.78%,市值476億美元(約合3000億人民幣)。
Nubank的故事,始於一次糟糕的銀行開户體驗,創始人David Vélez曾是前紅杉資本合夥人。2011年,David前往巴西考察,計劃開展紅杉在拉丁美洲的投資業務。期間,他在巴西的一次開户經歷足足耗上六個月,這讓他看到了機遇。當紅杉資本關停了巴西業務後,他卻留了下來創辦Nubank,並於2014年推出了第一個可線上辦理的信用卡服務,隨後以席捲之勢收穫至今近5000萬用户,堪稱“卡王”。
挑戰傳統銀行,David離不開一眾戰友的支持。David下海創業後,老東家紅杉資本成為最早的投資人,以100萬美元投資了Nubank的種子輪,之後更是不斷加倉,上市前是Nubank最大的機構投資人;而騰訊投資、DST、老虎環球、GIC等一眾全球知名機構入局。2021年初,股神巴菲特注資5億美元,Nubank再次引發轟動。
毫無疑問,Nubank締造了拉丁美洲的創投神話。而透過這家獨角獸的成長曆程,投資人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幕——從拉丁美洲,到東南亞、印度、非洲,新興市場正在批量誕生互聯網獨角獸。他們,似乎正在重複着中國新經濟過去二十年走過的那段路。
40歲,前紅杉合夥人投身創業
幹出3000億市值
故事的主角戴維·韋雷斯(David Vélez),1981年出生在哥倫比亞一個小企業主家庭。David自小就開始在叔叔的工廠裏分揀紐扣,賺取零花錢。12歲時,他用生日紅包和暑假打工攢下的錢買了一頭奶牛,靠着這頭奶牛,為自己賺到了部分斯坦福大學的本科學費。
大學時期,David深受斯坦福氛圍的影響,渴望加入硅谷的創業浪潮。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後,他還先後效力於多家投行。直到2011年,他以紅杉資本合夥人的身份前往巴西,開始負責這家全球著名風投機構在拉美地區的投資業務。
此後兩年時間裏,David帶着投資團隊走訪了不同類型的巴西企業,考察創投環境。但他們發現,巴西很多企業主的想法毫無新意,甚至一些初創公司的創始人直接照搬了美國模式,卻沒有真正解決的當地問題。更令人震驚的是,巴西還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聖保羅大學一年只培養了42名計算機科學工程師。最終,他們一致認為拉丁美洲的科技領域發展滯後、空間有限,投資價值不大,不得已關停了巴西的業務。
紅杉資本沒能成功開拓拉美市場,但David卻看到了一個創業機會。這個想法源於一次開户經歷——有一次,從美國剛到巴西的David前去聖保羅的一家銀行開立個人賬户,卻被要求在銀行外面的儲物櫃中檢查行李,等待了45分鐘才得以進入銀行內部辦理業務。而後,銀行還要求他在接下來的四個月內6次返回銀行,才最終開户成功。這一次糟糕的體驗,讓David看到了巴西金融市場的巨大機遇。
圖片來源:Nubank招股書
2013 年,David 拉着朋友愛德華•威布爾(Edward Wible)和克里斯蒂娜•榮克拉(Cristina Junqueira)創辦Nubank,專門從事金融服務。彼時,巴西市場的金融格局極端固化,金融服務效率低下,收費項目多且費用昂貴。
隨後,剛成立的Nubank率先推出了一張信用卡。這張信用卡沒有任何年費,並且全程都可以用手機App控制,每月利率在2.75%到14%不等。很快,Nubank的信用卡成功在銀行未覆蓋的潛在金融客户中打開了市場。在口口相傳下,Nubank幾乎沒花什麼獲客成本,就將自家的紫色信用卡發到了巴西的大部分地區。
圖片來源:Nubank招股書
到了2017年,Nubank的信用卡業務進入盈利環節。同年5月,該公司獲得了巴西的銀行執照,可以提供儲蓄賬户(自然都是數字賬户)及支票等其他業務。時至今日,Nubank已經將觸角伸到了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市場、業務範圍也擴張至儲蓄、貸款、保險等。
歷時8年,40歲的David把Nubank做成了拉美地區最大金融科技獨角獸,站上了IPO敲鐘舞台。美東時間12月9日,Nubank成功登陸紐交所,市值達4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00億元)。
一張信用卡撐起一個IPO,
坐擁4000萬用户,年入7億美元
那麼,Nubank靠什麼撐起3000億市值呢?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它在拉美所向披靡的獲客能力。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Nubank擁有4810萬用户,約佔巴西15歲及以上人口的28%。其中,約73%為月度活躍用户,在巴西、墨西哥和哥倫比亞,Nubank平均每月新增200多萬淨客户。而Nubank平均能在不到12個月的時間內收回獲客成本。
此外,Nubank超過70%的用户年齡在40歲以下,平均年齡為34歲。Nubank預計,在未來十年內,最年輕的用户(20-24歲)將會大幅增長,他們的實際收入將增長約70%。鑑於拉丁美洲銀行業的特殊環境,Nubank衝擊了舊有體系,在客户服務糟糕、滲透率明顯不足的市場中,其用户數持續攀升,並不斷年輕化。
賺錢能力怎麼樣?招股書顯示,在2020年,Nubank的毛利潤為 3.269 億美元,較2019年的2.479億美元增長31.9%。在2021年前九個月,Nubank毛利潤為5.0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506億美元增長101.9%。
而作為留住客户的殺手鐧,Nubank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信用卡業務的成功。據招股書,Nubank的每年80%-90%用户是通過口碑相傳、免費推薦而來,這也使得Nubank客户增長迅速。
不過,Nubank的虧損數額與日俱增。招股書顯示,在2018年、2019年、2020年,Nubank分別營收3.19億美元、6.12億美元、7.37億美元;虧損為2860萬美元、9250萬美元和1.715億美元。或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ubank都難以實現盈利。
手握多家大牌股東,Nubank在完善自身生態體系,加強平台建設的同時,繼續向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等新市場擴張。數據顯示,自2020年初在墨西哥開展業務以來不到兩年的時間裏,Nubank已經成為該國最大的信用卡髮卡機構。截至2021年9月30日,Nubank擁有76萬客户,遠遠高於墨西哥的現有銀行。這一曾經攪動巴西銀行市場的鯰魚,有望顛覆拉丁美洲的傳統市場。
融資兇猛,紅杉至少投了7輪
騰訊、巴菲特也來了
螞蟻撼動大象的故事眾所周知,但能在各大富豪把持的巴西銀行中闖出一片天地,Nubank的背後還站着一羣戰友。
成立至今,Nubank背後出現了我們熟知的紅杉資本、紅點創投、騰訊投資、DST、老虎環球基金、GIC、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等多家大牌機構,投資方遍及全世界。上市前,Nubank已經歷了多輪融資,總金額超過20億美元。其中,David的老東家紅杉資本幾乎從未缺席。
當初,紅杉關閉了拉美業務,卻為老員工David打開了一扇門。2013年, David從巴西回到紅杉資本在加州的辦公室,見了他曾經的導師Leone,在David的遊説下,Leone投了100萬美元,成為David的首個投資人。很快,David又從Kaszek Ventures處拿到100萬美元。巴西線上銀行的故事初顯成效,David靠着200萬美元的種子輪做起了數字銀行EOS。
相似的情景再次出現。一年後,David再次敲開紅杉美國辦公室的門,向老同事們推薦他的初創平台EOS。這一次,紅杉資本意見不一,但最終還是同意出資1400萬美元,條件是必須獲得一家拉美公司的投資。於是,David找到Kaszek Ventures,並按紅杉的建議將公司改名Nubank,最後獲得了紅杉資本和Kaszek 1430萬美元的A輪融資。
這是紅杉資本在巴西投資的第一家公司。根據紅杉合夥人Roelof Botha的建議,David招募了有着銀行經驗的女合夥人Cristina Junqueira,以及普林斯頓計算機畢業生Edward Wible,二人此後也成為了Nubank的中流砥柱。
拿到紅杉資本的千萬美元后,Nubank推出了第一款產品——信用卡。隨後,Nubank的擴張勢如破竹,紅杉多次追投,公司融資也接連不斷,每一年都有至少千萬美金進賬。而此時,正觀望海外市場的騰訊投資,在Nubank身上看到了機會。
騰訊投資一向以“快準狠”著稱。2018年10月,騰訊向Nubank注資1.8億美元,躋身這一獨角獸的股東之列,併為Nubank帶來了支付、消費貸款、工程和機器學習等領域上的幫助。路透社曾指出,這是騰訊在拉丁美洲最大經濟體的首次亮相。
實際上,就在騰訊注資半年前,Nubank剛拿到1.5億美元的E輪融資。David並不缺錢,但他看到了騰訊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上的優勢,這正是當時技術人才匱乏的Nubank一直想要突破的瓶頸。就這樣,騰訊拿到了拉美市場的入場券,而Nubank則在技術上有了大幅提升。
出身投行,David十分擅長融資,就連股神巴菲特的錢,也被他收入囊中。
公司總部位於巴西足球之都,David常常在介紹Nubank的時候以足球作比。而對巴西和足球都鮮有興趣的巴菲特,卻對這個巴西走出來的新業務青睞有加。今年6月,Nubank獲得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5億美元投資,加之Sands Capital等投資的2.5億美元,Nubank估值高達300億美元,創下拉美的融資記錄。
David曾透露,在今年3月份的融資談判中,Nubank的增長速度和新的保險業務是巴菲特最感興趣的地方。他所提供的數據顯示,Nubank在2020年底的用户日增兩已近4萬,獲客費用幾乎為零,這是很多銀行難以企及的高度。
曾幾何時,David數字銀行的構想還被拉美投資人嘲笑為“打不過大象的螞蟻”。如今,一眾大佬的加持讓Nubank估值倍增,並在今年8月領投了印度數字銀行Jupiter的B輪融資。已經成長為超級獨角獸的Nubank,正開始向外擴張着自己的領土。
曾經的創投荒漠,新興市場大爆發
正誕生一隻只獨角獸
Nubank的崛起,締造了拉丁美洲的創投神話。事實上,我們把視野從拉丁美洲拉到東南亞、非洲,都可以看到令人激動的一幕——新興市場正在批量誕生互聯網獨角獸。
上週,早年以“東南亞版滴滴”著稱的Grab通過SPAC方式如願登上了納斯達克,一舉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SPAC合併交易。而這隻超級獨角獸背後,是一位80後年輕華裔——陳炳耀。2012年,出生在馬來西亞名門的他,不顧家族反對,毅然決然地創辦了Grab。
9年間,Grab以馬來西亞為原點,相繼進入菲律賓、越南、印尼、泰國、新加坡等地區,成為了集出行、外賣和移動支付等為一體的超級APP。一路走來,Grab身後集結了軟銀、祥峯投資、GGV紀源資本、高瓴、鼎暉投資、光速創投、平安創投、阿里、滴滴、豐田等一眾豪華投資方陣容。
而在眾多東南亞獨角獸中,江湖人稱“東南亞小騰訊”Sea最為知名。時間回到2009年,天津人李小冬在新加坡成立了Sea的前身Garena,主要關注遊戲業務。一年後,Garena獲得了來自國內騰訊的投資,並拿下了流行遊戲英雄聯盟(hero alliance)在東南亞獨家代理權,一舉成為東南亞第一大遊戲平台。
除了騰訊以外,Sea背後還罕見出現高瓴的身影。這裏有一段小插曲:王興最得力的兄弟幹嘉偉加入高瓴後,還曾被派到新加坡呆了小半年,用其在阿里和美團的豐富經驗,幫助Sea實現了快速增長。時至今日,Sea總市值超1400億美元,43歲的李小東以198億美元身家登頂新加坡首富。
此外,菲律賓第一家獨角獸公司Mynt是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及菲律賓開發商阿亞拉集團建立的合資企業;泰國一家獨角獸公司Flash Express,曾得到了高榕資本、阿里巴巴eWTP基金等中國資金的大力支持;而剛上市的印度尼西亞電商獨角獸Bukalapak,身後站着螞蟻集團和新希望集團。
我們再把視線拉到另一個新興市場——印度。今年印度創投圈最熱鬧的事情之一莫過於獨角獸外賣平台Zomato成功IPO。Zomato創立於2008年,最初是一家類似於大眾點評的美食推薦平台。後續,Zomato拓展到在線訂餐配送服務,因為被視為“印度版美團”。此前,該公司已獲得螞蟻金服的三輪投資,
不久前,字節跳動也跑到中東投了一個準獨角獸——中東本土電商物流企業iMile。2017年,曾在華為、阿里海外部門任職的黃珍(Rita)看到電商領域的商機,便從中東最薄弱的環節切入,創辦了iMile。成立4年,iMile累計完成了3輪融資,字節跳動參與了總額4000萬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據悉,該公司估值達3.5億美金。
而非洲,更是另一片充滿生機的創投藍海。今年8月,尼日利亞移動支付平台OPay獲得4億美元融資,由軟銀願景基金領投,紅杉中國,紅點中國,源碼資本,軟銀亞洲,3W資本和美團龍珠跟投。本次融資之後,OPay的估值為20億美元,成為非洲大陸最耀眼的獨角獸之一。
鮮為人知的是,這家公司的靈魂人物便是周亞輝。1977年出生的他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也是一位網紅投資人。1999年,周亞輝從清華大學休學,投身創業。2008年他創辦了崑崙萬維專注遊戲業務,2015年崑崙萬維於創業板上市。此後,他開始涉足投資業務,投出了映客、達達等一眾知名獨角獸,被業界稱為“獨角獸捕手”。
不難發現,這些在新興市場成長起來的獨角獸,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中國元素,或是借鑑中國模式,或有中國投資人和科技巨頭投資。
對此,北京某知名機構投資人表示:“疫情之前,我頻繁到東南亞考察項目,曾在印尼喝過印尼版‘喜茶’‘瑞幸’,還在柬埔寨和越南看見了‘文和友’,也在印尼、新加坡的商場見識到了新一波支付錢包和外賣補貼戰。除了消費以外,新興市場的遊戲和內容支付也將撕開一個很大的缺口。很長一段時間內,模式出海會持續不斷湧現平台型機會。”
這恰好印證了孫正義那套著名的時間機器理論:利用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之間的差距,在相對先發的國家發展某項業務,待商業運作成熟之時再將該業務的發展經驗帶入相對後發的國家,拷貝商業成功模式,如同駕駛着時光機器回到了幾年前。
他們,正在沿着中國新經濟過去二十年走過的那段路——互聯網模式創新正在各個新興市場大爆發。東南亞、印度、中東、非洲、拉丁美洲……那些曾經被忽視的創投荒漠,正在跑出一隻只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