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碳中和、碳達峯將帶來什麼?專家:清潔能源將迎來更大市場空間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財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紮實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並指出要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繼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後,碳達峯、碳中和再次被重點提及,並受到此次兩會委員、代表們的熱烈討論。

在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趙鋭看來,實現碳中和、碳達峯的關鍵,是要構建政策鼓勵、商業激勵和監管約束的多向引導機制,探索全社會協同的實施路徑。他表示,在各行業低碳轉型,以及社會公民踐行低碳生活的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

▲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趙鋭

機遇與挑戰並存 清潔能源迎來更大市場空間

一個月前,趙鋭在參加成都市兩會時,帶來了一份關於開展碳標籤探索與實踐的提案,提出要以碳標籤為量化載體,營造低碳綠色的新場景,通過實施會議碳中和、景區碳中和等方式,促進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

“碳達峯”“碳中和”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趙鋭看來,這將有力推動社會各界開展碳中和、碳達峯工作,也將為清潔能源、低碳技術等行業的發展帶來機遇。

“清潔能源迎來更大市場空間。一方面,煤、氣、油等傳統化石性能源面臨能源清潔化的要求,同時風、光、核、氫等清潔能源規模和佔比要進一步提升。”趙鋭認為,風電、氫能、核能等新能源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同時,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相關產業可能會得到金融及政策的大力支持。

然而,機遇總是與挑戰並存。趙鋭表示,現階段我國綠色技術總體水平還不高,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尚未根本形成,還需落實相關政策來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峯、碳中和任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政策鼓勵、商業激勵、監管約束 多向引導低碳生活

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推進碳中和、碳達峯工作?趙鋭認為,實現碳中和、碳達峯的關鍵是建立健全碳排放相關政策標準體系,構建政策鼓勵、商業激勵和監管約束的多向引導機制,探索全社會協同的實施路徑,形成點面結合的全領域低碳轉型格局。

對政府而言,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節能、低碳宣傳教育,積極推廣低碳社區、低碳建築等試點工作。趙鋭曾表示,要引導企事業單位積極實施會議碳中和、差旅碳中和,以成都舉辦某大型會議為例,會議期間需印刷大量的紙質材料,產生大量交通排放,可以在龍泉山等地通過植樹造林,去中和會議產生的碳排放。

“從行業來看,要深入探索能源低碳轉型路徑,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加速能源供應鏈的綠色升級;其次,通過正向鼓勵和反向約束等措施,倒逼製造業等綠色轉型,提升產品綠色品質。”趙鋭説。

對公眾來説,要注重培養低碳生活意識和消費理念,例如優先選擇公交出行、減少塑料製品使用等。趙鋭特意提到了成都市“碳惠天府”機制,即通過碳積分兑換普惠商品或服務的方式,對公眾節能減碳以及相關環保行為予以獎勵。“用積分的形式增強了老百姓的參與感、獲得感,”趙鋭表示,這有助於促進全民參與低碳減排,營造全社會共促綠色發展的濃厚氛圍。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肖皓月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