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馬曉甜
2019年業績剛剛有所回暖的太平洋證券,再一次陷入虧損窘境。
1月29日晚間,太平洋證券發佈公告稱,預計 2020 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7.5 億元到-6.5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 12.13 億元到 11.13 億元扣非淨利潤 -4.64 億元到-3.64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 8.86 億元到 7.86 億元。
截至目前,太平洋證券也是已發佈業績預告的上市券商中,唯一預虧的一家。
為何再度出現虧損?太平洋證券表示,是“由於計提股票質押業務資產減值、計提資管產品整改的預計負債、自營被動持有的股票價格下跌、子公司股權投資損失等原因”。具體包括:
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 7.59 億元,扣除所得税因素,影響公司 2020 年淨利潤約 5.69 億元。主要由於股票質押業務融資人違約,同時受市場行情影響作為擔保品的股票市值大幅下跌,公司針對股票質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
同時,根據證監會《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 操作指引》,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購買待整改大集合產品持有的部分低流動性資產,預計造成虧損,公司計提預計負債約 4.11 億元, 影響公司 2020 年淨利潤約 3.08 億元。
太平洋證券還表示,2019 年以來,根據市場變化,公司對股票質押業務中存在業績大幅下跌、 炒作重組概念的標的證券,加快處置進程,及時變賣違約股票,以避免遭受更大損失。對於無法通過二級市場及時有效處置的標的股票,由公司股票自營部門受讓,並根據情況適時減持。2020 年度該部分被動持有的股票因股價下跌,產生證券投資業務虧損約 2.7 億元,影響公司淨利潤約 2.03 億元;
此外,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另類投資子公司的個別股權投資項目經營情況不佳,年末評估及測算後進行估值調整,產生股權投資損失 約 0.88 億元,影響公司 2020 年淨利潤約 0.82 億元。
如此大規模的虧損,對於太平洋證券來説,卻已經是“家常便飯”。
界面新聞統計發現,自2007年上市以來,至2019年,公司僅在2007、2014、2015和2016年淨利潤超過5億元。其中,2015年收益最好,實現淨利11.33億元。除2020年外,2008年、2018年曾兩度“入不敷出”,分別虧損6.45億元和13.22億元。
2019年,太平洋證券終於扭虧為盈,實現營收17.8億元,同比增長352.7%;歸母淨利潤4.6億元。不過,高興的時間總是短暫,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再次坐上“墊底王”之位,而公司評級也在2018、2019年先後由A級降為BB、再降為B級後,又一次被下調至了CCC級。
太平洋證券遭受的打擊還不止於此。
2019年底,華創證券曾經謀求收購太平洋。當年11月,太平洋證券第一大股東嘉裕投資與華創證券簽訂《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嘉裕投資擬將其持有的不低於4億股公司股份轉讓給華創證券。隨後,雙方又在11月15日簽署了股份轉讓相關協議和《關於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之表決權委託協議》,華創證券向嘉裕投資支付了保證金人民幣 15 億元,嘉裕投資將持有的 5.81 億股太平洋證券股份質押給了華創證券。
但七個月後,這起併購案就不幸“告吹”。由於嘉裕投資未能按協議約定如期履行還款義務,華創證券申請對其進行訴前財產保全,嘉裕投資持有的太平洋證券3.5億股份還遭到了凍結。
去年5月和9月,太平洋證券還因內控問題和督導未盡責,分別收到了雲南證監局和廣東證監局的罰單。其中,雲南證監局在公告中指出,公司針對內蒙古分公司風險事件未採取有效措施消除風險隱患,未及時發現存在風險並妥善處置;對內蒙古分公司的考核未充分考慮被考核人員的行為合規性;未採取有效措施收集和保存內蒙古分公司2016 年和 2017 年的客户回訪數據等,責令公司限期改正並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
廣東證監局開具的罰單則顯示,中鈺科技在2015年半年度報告中虛增利潤,且有關聯交易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作為中鈺科技時任主辦券商,太平洋證券在對其信息披露文件進行事前審查、持續督導其規範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和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等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 嚴格履行法定職責,未能及時關注到公司上述違法違規行為並督促其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
不僅如此,在為中鈺科技2015年兩次股票發行項目出具合法合規性意見過程中,太平洋證券未按照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相關業務規則的要求充分履行審慎核查義務, 於 2015 年 7 月 27 日及 8 月 12 日不當地出具了“公司不存在違反《非上市公眾 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第二章規定的情形”及“公司在掛牌期間及本次股票發行過程中,規範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等專項意見,未能保證所出具文件的真實性、 準確性和完整性。
最終,廣東證監局對太平洋證券採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責令公司認真核查執業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