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汽集團發佈公告稱,子公司廣汽埃安在廣州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實施增資擴股,完成了A輪融資引戰,融資總額共計182.94億元。對此,有業內資深人士分析,廣汽埃安似乎離獨立IPO更進了一步。隨着融資完成,廣汽埃安的估值也來到了千億級別。
值得一提的是,182.94億元的融資也刷新了未上市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紀錄。不難看出,資本市場對於混改後的埃安還是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那麼,廣汽埃安能夠獲得如此高估值,到底是因為背靠廣汽集團這棵大樹好乘涼,還是其它原因呢?
獲千億估值,廣汽埃安為啥能“支稜”起來?
廣汽埃安能夠獲得這麼高的估值,銷量原因佔了大頭。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廣汽埃安新能源車型銷量為6萬輛,2021年增至12.02萬輛。到了今年,從1-9月份的銷量來看,18.23萬輛就讓廣汽埃安在新能源銷量榜直接排到了第五名的位置,僅次於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和吉利。
廣汽埃安銷量之所以能夠“支稜”起來,也跟其產品更新有關。不同於造車新勢力,就那麼兩三款車打天下,埃安這邊把產品線構建得比較完整。當然,廣汽埃安的主力車型,實際交付後不少都淪為了網約車,畢竟廠商針對網約車用户推出了不少優惠政策。可以説,網約車市場為埃安消化了不少銷量問題。
再就是廣汽埃安一直標榜自己為造車新勢力的一員,所以在銷售渠道建設以及服務上,也在往新勢力的方向靠攏。而這就恰恰製造了一種假象,給人感覺好像埃安是造車新勢力,對比其他造車新勢力的高市值,廣汽埃安的估值也就自然水漲船高了。
模仿新勢力,廣汽埃安照貓畫虎反類犬?
相信大家經常會在造車新勢力的銷量榜單上看到廣汽埃安的名字,但事實上,廣汽埃安跟大家印象中的造車新勢力根本掛不上鈎。要知道,造車新勢力大多是跨界而來,或者聯合其他跨界合作伙伴一起造車。更誇張的是,有的新勢力靠着PPT就敢直接忽悠,那廣汽埃安為啥還要使勁往上蹭呢?答案其實就是為了估值。
不過問題是,廣汽埃安雖然照着造車新勢力有模有樣在學,但二者本質上的差距還是蠻大的。比如廣汽埃安出貨量,特別是在前期主要是以B端市場為主,類似北汽新能源,很多人用户買了車就是為了跑網約車。畢竟廣汽埃安不少車型都主打長續航,並且價格還不貴。所以,也不難看出,廣汽埃安主要靠的還是中低端市場。反觀理想、蔚來,甚至小鵬,都沒有太過於糾結低端的跑量車型。
除此之外,廣汽埃安也試圖在銷售渠道以及服務上貼近新勢力們。但開店你可以學,開在商圈裏,但服務上真不敢恭維。在今年的重慶車展上,廣汽埃安的展台就出現了維權事件。一車主在該廣汽埃安展台上拉起了橫幅,橫幅上寫着“重慶高九路埃安汽車4S店將做過鈑金噴漆的事故車當新車銷售”字樣。事件真假咱不敢直接評論,但類似車主維權的事絕不是一件兩件。
要我們説,廣汽埃安為了成為真正的“造車新勢力”也是費勁了心思。又是換標,又是打造百萬超跑,但就算普通消費者不懂,真以為行業內就沒人知道真相嗎?
年齡成迷的古惠南,還能帶廣汽埃安“奔跑”多久?
事實上,在車展上發生維權,最簡單的邏輯思維很好理解。就是下面的員工沒壓住,上面的管理沒當回事,才知道消費者“鋌而走險”。發生這樣的事,一般足以説明企業內部管理是存在問題的。當然,作為廣汽埃安“一把手”的古惠南,也不可能管這麼細,畢竟古總的歲數在那裏擺着……
此前網上有文章提及到古惠南在1982年就加入了廣汽,算起來至今已有40年工作時間。而還有文章稱,“古惠南26歲大學畢業後,就投身於汽車行業,紮根在廣汽集團”、“古惠南33年汽車行業從業經歷,曾任職於合資公司,畢業後就進入廣州標緻”,照這樣來算,古惠南其實是1986年參加工作,而不是1982年。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古惠南在中學畢業參加工作之後拿到的“大學文憑”,所以,今年是50多歲接近60的門檻。
那麼,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提到古惠南的年齡。其實,這裏面的條條道道才叫多。要知道,廣汽埃安説到底還是國字號的企業,一般男性員工年滿60週歲就要辦理退休。當然,如果組織在經過討論之後,也可以允許適當延長到60歲以後退休,不過原則上延長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年。簡單來説,古惠南退休或者退居二線才是我們最關心的,畢竟在古總之後,誰能扛起廣汽埃安的大旗呢?
目前上市對於廣汽埃安來説已經不是問題,但上市之後,廣汽埃安下個階段目標?譬如如何在新能源高端市場有所作為?總而言之,如果廣汽埃安剛上市不久,古總要是突然宣佈卸任,那不成了“沒頭的蒼蠅”?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説,廣汽埃安急於想成為真正的造車新勢力,以追求更高的市場估值。但事實上,靠着網約車市場起家的廣汽埃安,想要洗心革面,換一個新面孔出現在眾人面前,絕非靠換標或者推出百萬跑車就能解決。另外,廣汽埃安內部管理層這幾年能否保持人員穩定,同樣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畢竟上市公司看得就是長期穩定的發展,如果變數太多,那麼估值肯定會受到影響。
所以説,大家覺得廣汽埃安的千億估值到底高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