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奔湧向前的趨勢,不是任何艱難暗礁能夠阻擋的……”一段慷慨激昂的獨白結束後,這部濃縮着改革開放故事的《大江大河2》暫時畫下句號。這部劇以中國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改革歷程和社會變化為背景,通講述了國企、民營、私人三種企業在時代洪流中的變革。
其中,最能代表那時社會格局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就是國企這個線索。劇中的東海化工廠是上級部門非常重視的一家國企,想要提高產能但又受當時國內技術落後限制,只能購買外國的先進設備。無奈資金有限,外國設備昂貴,在當時政策的鼓勵下,欲與外國企業建立合資公司,用股權來換取外國先進的設備。
於是,東海化工與外國企業在建立合資廠的相關事宜上開始了一場博弈。毫無疑問,外方想要擁有合資廠更多的股權,因此各種刁難東海化工廠。但東海化工廠也沒有因此做出讓步,“無論如何,都不能低於50:50的股權紅線”。主角之一的宋運輝在劇中堅定的説到。最終,東海化工採用其他辦法補足資金,從而沒有喪失股權。
誠然,影視劇雖社會生活的寫照,但終歸是不是真正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轉折”發生,中方在與外方就合資廠股權問題的博弈上,終究會有一些企業敗下陣來。
就比如徹底留在2020年的江淮大眾。江淮和大眾是在2017年簽訂協議組建合資公司的,當時的股權分配是50:50。短短三年不到,大眾已經增持到75%的股份,直接接管合資企業管理權,並將江淮大眾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江淮的名字徹底被抹去。
更令人心酸的是,在江淮被除名的那天,江淮迎來股價大漲。
事實上,這並不是中外合資公司博弈中,中方第一次敗下陣。自從2018年,國家放寬汽車行業外商來華投資的限制後,華晨就開了先例。2018年10月11日,正值華晨寶馬合資公司成立的15週年,寶馬集團以36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將持股比例從50%提升至75%,雙方合資協議繼續延長至2040年。
華晨甘心這樣嗎?答案當然是不,但華晨沒有選擇的權利。原華晨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就這場談判曾坦言道:“寶馬談判設定的條件就是75%,寶馬什麼都可以談,股比免談”。這句話道出了華晨多少辛酸與無奈。
寶馬之所以敢態度如此強硬,只要股權,與華晨品牌自身羸弱的經營狀況密不可分。同樣,江淮也是如此,過弱的競爭力被外資看在眼裏,甚至可以説如果沒有外資的“利潤”牛奶,像華晨、江淮這些自主品牌都可能走不到2020年。
或許從表面上來看,拿股比換利益,或許還將能夠盤活自主企業。但既然退讓過一次,未來整個自主品牌將面臨的是無盡的博弈。畢竟,誰又能不希望將更多在中國的利潤收入囊中,甚至是全部收歸所有呢?
一個非常真實的案例,在2020年初疫情期間,不少關於戴姆勒準備與北汽重新啓動關於增持北京奔馳股權的談判的消息傳出。這並非傳言,面對2020年市場大環境的動盪,去年二季度戴姆勒虧損17億歐元,而北京奔馳合資公司貢獻12億美元股息的巨大盈利誘惑下,戴姆勒怎麼能不心動呢?
當然,這並不是戴姆勒第一次展示增持股權的野心了,從2019年到現在,戴姆勒不斷的透漏出想要增持的想法,或許是65%,或許是75%,總之,想要更多話語權。
戴姆勒昭然若顯的野心,北汽自然是知曉的。面對戴姆勒的步步緊逼,作為北汽剛剛上任不久的董事長姜德義暫未給出明確態度,他表示:“我初來乍到,還需要了解了解情況再談”。
但耐人尋味的是,就在姜德義回應不久後,北汽方就傳出反增持戴姆勒股份的消息。在去年9月份有消息稱,北汽集團欲從二級市場對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集團進行增持,增持比例為4.99%。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現,那麼北汽集團將超越同是國內車企的吉利汽車,成為戴姆勒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當然,不論是北汽集團想要增持,還是戴姆勒想要增持,都是雙方在中國市場上持續加碼的“寫照”。對於北汽集團自身來説,想要不走華晨和江淮的路線,更為重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競爭力。對此,姜德義在剛上任就提出的四個“不退不讓”政策。即重點項目“不退不讓、在京產值“不退不讓”、跑贏大盤“不退不讓”和市場佔有率“不退不讓”。
“不退不讓”四個字顯然成為北汽集團現在主要的發展方針。而且在今年年初,姜德義就開始大刀闊斧的對北汽集團自主版塊進行整合。姜德義首先在人事構架上“動刀”,對北汽新能源、北汽股份、福田汽車、北汽越野、海納川等北汽集團旗下自主整車品牌和零部件板塊的人事方面做了大的調整。
北汽集團這次人事調整可以説北汽集團自主品牌的力量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和統一。顯然,姜德義在整合所有資源重振自主板塊。畢竟,華晨和江淮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只有自主硬氣起來,才能在合資公司裏擁有説話的權利。
不過,在發展自主版塊的同時,北汽集團也通過合理的利用股權來盤活當下發展受阻的自主版塊。就在近幾日,北汽越野擬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至少2至3家戰略投資者,混改完成後,北汽集團將持股70%,仍是公司控股股東,戰略投資者持股30%。
不能喪失話語權,是北汽在與外資談判的底線。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北汽集團在與戴姆勒就股權問題上的談判也將會對峙很長時間。
事實上,以上種種案例,都在提醒我們,自主品牌若想保持競爭力,不能有依賴於外資品牌技術幫助的想法,外資只能幫助一時,要想真正做大做強,最重要的就是自主發展,。
正如《大江大河2》中一句台詞所説:“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博弈,你自己就要成為巨頭。”
文/趙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