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李準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陳 欣】面對40年來最高的通貨膨脹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6日宣佈自2018年12月以來的首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至0.25%至0.5%之間。該動向符合市場預期,不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今年接下來的6次政策會議可能都要加息25個基點。路透社評論説,這一利率路徑比外界預期的更加激進,反映美聯儲擔憂通脹攀升速度比預期更快。在鮑威爾稱美國經濟表現“強勁”、衰退可能性並不特別高後,美國三大股指16日轉漲,道指、標普500指數和納指收盤時分別上漲1.55%、2.24%和3.77%。但正如《紐約時報》所言,在俄烏衝突前就已陷入困境的美聯儲,如今採取的是“搖搖欲墜的平衡行動”。在地緣政治動盪、疫情遲遲無法結束的時期,美國經濟能否承受得住加息這一問題無法立刻得到答案。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7日,當油價恢復上漲、市場已經消化美聯儲緊縮政策後,美國股市早盤出現小幅下跌。
開啓新一輪加息週期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16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為期兩天的會議結束後表示,該機構成員充分意識到需要讓經濟迴歸價格穩定,決定使用美聯儲的工具來實現這一點。他形容,勞動力市場之緊俏已經到了“不健康的程度”,與此同時,供應鏈問題比預期的更加糟糕,持續時間也更長。“我們將觀察不斷變化的情況。”他稱,如果他們得出結論,認為加快撤走寬鬆政策是合適的,那麼就會這樣做。
鮑威爾説,美國經濟表現“強勁”,即便在借貸成本上升和刺激措施被撤走的環境下,應該也會“蓬勃發展”,“現在顯然是加息並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時候了”。鮑威爾表示,預計最早在5月召開的會議上開始對近9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進行縮表。
《紐約時報》17日評論稱,截至目前,美聯儲的行動還算温和、謹慎,只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但此次只是新一輪加息進程的開始。根據美聯儲16日公佈的點陣圖,該機構官員普遍認為今年剩下的6次政策會議都將加息25個基點。這意味着,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2022年底達到1.75%至2%,明年年底預計達到2.8%,高於政策制定者認為的會減緩經濟增長的2.4%。
“這是鮑威爾2018年2月擔任美聯儲主席以來,開啓的第二個加息週期。”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説,2018年,美聯儲一共加息4次。
路透社説,美聯儲預測的這一利率路徑比外界預期的更激進,反映其擔憂通脹攀升速度比預期更快,而且有可能變得更持久。《華爾街日報》説,這將是超過15年來美聯儲最激進的加息步伐。去年12月,大部分美聯儲官員預計今年加息3次,每次25個基點。而當前的預測更接近2004至2006年的情況——那時候美聯儲連續加息17次。
英國《金融時報》17日説,就在去年9月,美聯儲官員還在今年加息的必要性問題上各執一詞,如今作出的決策和預測凸顯美國在短短几個月內發生巨大的“鷹派轉變”。據彭博社報道,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以8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加息25個基點的決議。持不同意見的是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布拉德,他建議加息50個基點。
美國當下的流行語:通脹
路透社稱,美聯儲此次在聲明中放棄此前説法,即疫情是美國面臨的最直接經濟風險。該機構稱,俄烏戰爭對美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在短期內,這場軍事衝突及其相關事件可能會給通脹帶來額外的上行壓力。牛津經濟研究院學者博斯特揚契奇17日對法新社表示,美聯儲修正後的利率增長和通脹預估顯示,其態度整體“非常強硬”, 降低通脹的決心“非常堅定”。
“預計美聯儲將觀察俄烏衝突持續時間、美歐制裁的破壞性及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來決定緊縮節奏。”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如果俄烏戰爭令通脹更高更持久,美聯儲或許將採取更快的緊縮步伐;如果消費者信心進一步下滑、實際工資下降導致消費增長乏力而開始拖累經濟增長,美聯儲也可能採取更謹慎的行動。
美聯儲16日公佈的最新一期經濟前景預期顯示,今年美國通脹率或升至4.3%,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通脹率為4.1%,均高於之前預期,且遠高於2%的通脹目標,2024年預計只會降至2.3%。
“通貨膨脹成為(美國)當下的流行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説,截至今年2月的過去12個月內,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7.9%,創下1982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紐約時報》近日引述分析人士的話稱,隨着俄烏衝突推升油價,3月美國的通脹率有可能升至8.3%。上週,美國汽油平均價格已經漲至4.32美元/加侖。
“我現在一般在週末大減價時去採購,將買回來的肉冷凍起來。我不能買很多魚,太貴了。”已經退休的凱西·勒古對美媒説。CNN稱,對退休老人這樣拿固定收入的羣體來説,通貨膨脹造成的衝擊更嚴重。
對中國的影響
承受着高物價的美國民眾對拜登政府的經濟政策非常不滿。美國廣播公司/益索普的最新民調顯示,70%的美國人不贊成拜登對通脹和油價飆升的處理方式。“拜登的通貨膨脹國家”,《華盛頓時報》16日刊文説,數據顯示,物價上漲導致美國家庭平均每月多花費385美元,其中西部各州受到的衝擊更大,當地家庭每月多花費500美元。但拜登政府卻一再推卸責任,前幾天將美國通脹稱為“普京漲價”。“從根本上來説,是本土原因”,《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説,兩年來的“歷史性貨幣寬鬆政策”以及“爆炸性聯邦支出”刺激了經濟需求。
“美國之音”17日稱,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加息的時間太遲了,增加了經濟風險。《紐約時報》17日説,美聯儲加息是一項“搖搖欲墜的平衡行動” ——試圖在抑制通貨膨脹的同時避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陷入衰退。在經濟學家博斯特揚契奇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排除美聯儲出現誤判。該機構在16日的最新經濟前景預期中,已經將2022年美國經濟增長從去年12月預測的4%下調至2.8%。
其他國家或許也將面臨美聯儲加息帶來的風險。英國廣播公司16日引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奧布斯特費爾德的話説,對於富裕的歐洲國家而言,這並不是大事,但一個出現通脹的小型新興市場需要擔心後果,“因為你正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更加脆弱的局面,而且你可能處於這一形勢的最前沿”。有分析稱,對於揹負較高美元債務的經濟體而言,美聯儲加息可能提高它們償還債務的成本,全球經濟可能出現債務違約浪潮。
對於中國貨幣政策、資本流動等,美聯儲加息影響有限。植信投資研究院17日發給《環球時報》記者的一份報告認為,美聯儲加息令中美貨幣政策分化加劇,中國經濟仍然需要穩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護航。
明明也認為,中國貨幣政策仍然“以我為主”,主要根據國內的宏觀經濟情況制定貨幣政策。相比較之下,中方更加需要關注此次加息對資本市場和貿易領域的影響,若全球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趨勢,可能影響中國的進出口貿易。
閲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