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入主10個來月,主營業務脱胎換骨!ST地礦會“起飛”嗎?
已將原有礦業開發、醫藥製造、特種輪胎製造和貿易等業務全部剝離的ST地礦(000409),在正式“投入”兗礦集團“懷抱”逾10個月後,於本月19日宣佈擬對公司經營範圍、《公司章程》相應條款進行修改,以適應公司產業結構調整變化。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ST地礦調整後的經營範圍增加了多達30餘項業務範疇,關鍵詞涵蓋“智能”“導航”“衞星”“計算機”“通信”“互聯網”等諸多“高大上”的新興領域,而原有的礦業業務則居於末位。
基於此,兗礦集團為ST地礦謀劃的未來產業佈局、業務發展方向,以及ST地礦在兗礦集團資本版圖中承擔的角色定位,已塵埃落定。
主營業務已發生重大變動
根據公司經營業務發展實際需要,ST地礦18日召開的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增加公司經營範圍及修改〈公司章程〉 相應條款的議案》。
在此番變更前,ST地礦的經營範圍正如其證券簡稱一般,主要圍繞“地礦”業務展開,僅包括“礦石的開採、加工及礦產品銷售;礦業開發及管理諮詢;對外投資及資產管理”。而今年以來,通過出售魯地投資51%股權,收購國拓科技70%股權和北斗天地53.89%股權這一系列資產重組,ST地礦已完成對原有礦業開發、醫藥製造、特種輪胎製造和貿易等傳統業務的剝離,公司主營業務隨之發生重大變動。而資產置入的北斗天地,主營業務圍繞能源化工信息化建設以及“北斗+”兩個方向展開,國拓科技則以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為核心,專業從事煤氣化技術及相關技術的技術實施許可及化工類專業技術培訓。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ST地礦增加後的經營範圍中,便多次出現了“衞星”“導航”等關鍵詞,具體涉及到“衞星通信服務”“衞星導航服務”“衞星技術綜合應用系統集成”“導航終端製造”“導航、測繪、氣象及海洋專用儀器製造”等。此外,網絡技術服務、互聯網數據服務、智能控制系統集成、信息系統集成服務、物聯網技術服務、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等信息化業務也均有囊括。
近期推出首款礦業高可靠5G專網系統
在已脱胎換骨的ST地礦主營業務中,“北斗+”以及“能源化工信息化建設”頗受市場關注。
據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其“北斗+”業務融合了自組網、高動態、DMR、5G、磁探測、UWB、慣導、無人機反制等技術,並推出北斗智網通信導航融合系統、高動態接收機、全空域機動協同通信指揮系統、公共位置服務平台、礦井輔助運輸平台等產品。而公司能源化工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方面,則基於煤礦、化工領域的經驗及人才儲備,提供從規劃、設計、集成到運維的特色信息化解決方案和閉環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ST地礦日前在與投資者交流時透露,北斗天地於近期研製推出了全國首款礦業高可靠5G專網系統,“同時在智能礦山建設方面擁有煤礦井口智能安檢系統、重大災害預警系統、無人機應用、煤礦生產精益管理系統、煤礦智能運輸輔助系統、全礦井MES系統解決方案等技術和解決方案。”
原預計部分業務開展未達預期
不過,從對ST地礦業績水平的實質提振上看,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及關聯方業務發展需求減少等因素影響,北斗天地和國拓科技原預計部分業務開展,並未達到此前預期。
三季報顯示,今年前3季度,ST地礦實現營業收入19.5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50.05萬元,同比大幅增長;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依舊為負,為-3206.63萬元。其中,在該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非經常性損益約6300萬元,便包括公司出售魯地投資51%股權確認投資收益約6100萬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資產重組前,北斗天地與國拓科技的盈利水平較為穩健。其中,北斗天地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9999.74萬元、1.63億元和2.2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57.11萬元、860.97萬元和664.17萬元;國拓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350.09萬元、2670.85萬元和4204.14萬元,淨利潤分別為793.5萬元、746.89萬元和804.55萬元。
此前已連續4年扣非後淨利潤為負的ST地礦,今年能否切實扭虧,尤待關注。 (經濟導報記者 韓祖亦)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