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聰明的錢丨對話中金張雪晴:尋找中國傳媒領域的「迪士尼」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財經

經歷了2017年至2019年的紅利回吐,以及2020年疫情波動的影響。如今,傳媒板塊正在駛向平穩發展階段。

從子行業角度來看,文娛消費延續景氣,持續復甦。泛娛樂產業需求開始呈現多元化趨勢。與此同時,國內遊戲市場也在維持較高景氣的發展態勢。

在這一背景下,關於產業內部的迭代升級正在拉開帷幕,新老玩家在各自賽道中掀起了新一輪的份額之戰。

2020年疫情後,傳媒板塊走勢如何?2021年傳媒行業又有哪些新變化和新機會?同時,聚焦於當下火熱的聲音經濟賽道,其市場機遇又在何方?

帶着這些疑問,36氪對中金公司研究部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張雪晴進行了獨家專訪,分享她對傳媒行業的觀察和預判。

以下為專訪實錄(略經摘輯):

談傳媒企業形態:多元化趨勢愈加明顯

36氪:傳媒板塊備受市場關注,進入2021年,傳媒企業發展的趨勢產生了哪些變化?

中金:傳媒板塊是一個科技與人文互相交織的領域,這一特性也導致傳媒板塊的內容創作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過去幾年,傳媒領域投資人最為困惑的地方,總會感覺不知道下一個爆款在哪裏。

當前,傳媒板塊的企業無論上市與否,都逐漸從小工作室模式向工業化內容生產體系轉型,把內容以更多元的形式進行展現。在我們看來,這個趨勢有利於幫助企業在內容產出上提高穩定性。

從根本上講,這些都在印證國內傳媒企業開始探索IP形態的多元變現模式。

36氪:如您看到的,目前國內傳媒板塊公司對標的終極企業是什麼形態?

中金:我們認為美國迪士尼是一個最完整的傳媒公司的形態,它基於最初始的IP,變現方式是多元層次漸進的。

從中國企業的變現模式來講,它其實也是分多層級的,最初可能是文字,IP展現形式相對偏抽象,後續可能逐漸演變出了動畫或動漫,甚至説遊戲、電視劇或電影的進一步升級。

所以,沿着這個思路,我們把它理解為IP形式的一個內容多元變現。不管是遊戲、電視劇還是電影,國內大部分企業都在逐漸往這個方向發展。相對而言,一些單體量的工作室,其關注度或業務空間就會被壓縮,這是現在整個傳媒行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儘管跟國外IP產業鏈相比,國內企業在世界觀、製作工業成熟度等方面還有較大差異。但從整體上來講,國內傳媒公司在內容多元形態上是一個越發完整的狀態。

當然,這也會使得傳媒公司的投資更多地集中在頭部企業。我們認為,一定是有持續的、優質的、內容生產製作能力的企業才會跑出來,原來追單部劇爆款、單個遊戲爆品的投資行為會相對減少。

36氪:多元化發展是從什麼時間開始的?

中金:有傳媒公司那天起,大家就在想做這些事情。2015年,很多企業都表示:“我要做中國的迪斯尼”,這就是所有人的夢。

當然,我認為中國迪士尼一定不會和國外的迪斯尼一模一樣。不過,在整個發展邏輯中,核心還是改變內容單一形態的問題,把不確定性轉化為相對多層次的模式,這是被認可的成熟的業態。

36氪:對比國外傳媒企業的發展狀態,國內衍生的多元變現方式會有什麼不同嗎?

中金:相對來説,我覺得國內是更為豐富的。

如果細分到電影賽道,目前國內傳媒企業的變現模式是單一的,主要還是依賴於票房。但國外的話,從票房到電影上映,還會有一個較長的窗口期,包括網絡上的點播、 DVD、甚至衍生品。

但是,從整個泛娛樂內容來看,國內還有直播打賞、會員社區等,商業形態上更為豐富。

另外,從單一內容的成熟度和用户付費意願上來看,國內意識相對弱一些。

以聲音經濟為例,Spotify的變現模式核心邏輯是免費廣告模式(Freemium)、用户訂閲與廣告,在國內,網絡音頻行業的變現方式相對比較單一的,為廣告和訂閲模式,但同時基於中國特有的生態體系,它還會衍生出音樂直播、社區、K歌、打賞這些模式。

36氪:當下傳媒行業景氣度如何?制約其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中金:從2015年到現在,傳媒行業一直處於一個下跌通道,這個跟行業發展不一定有關,因為2015年左右,它處於一個過熱的狀態,各方面都存在泡沫,這其實是在經歷去泡沫的一個過程。

如今,行業政策肅清下,傳媒行業逐漸邁入了一個常規化發展曲線。常規化以後,我們也發現傳媒並不是爆發性行業,甚至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可選消費品,它的長期成長還要依靠底層架構的持續完善。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傳媒行業整體是向上發展的。當我們去看一些特定企業,也是自下而上進行分析,基於內容生產能力、渠道觸及、管理團隊各方面去選擇真的好的公司。

這種情況下,又回到最初,當下的傳媒企業還是要去挑戰多元變現渠道,這可能是他們邁過週期的關鍵變量。

談聲音經濟:在大環境變革中,穩步前進

36氪:目前聲音經濟主要分成哪幾種形態?

中金:主要包括三種形態,第一種是音樂,第二種是音頻,第三種是在線K歌。

無論是哪個細分賽道,現在的市場格局相對來説還是比較穩定的。在線K歌主要是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長音頻的話主要以喜馬拉雅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整個行業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各個賽道的企業都在考慮向播客延伸。

36氪:長音頻在國內的發展情況如何?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中金:相對來説,國內長音頻發展比較初步。一方面是因為車輛保有率的關係,國外汽車保有率非常高,國內較低,這也導致受眾收聽廣播的習慣相對較弱。另一方面,還是要聚焦於內容,長視頻以興趣為圈層,內容可能聚焦於某個細分領域,這樣其收聽的門檻會比較高。

不過,這也説明當下的長音頻的滲透率有限,未來機會還是有的。

一方面,隨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精神文化消費會逐漸被消費者廣泛接受。另一方面,隨着向下線城市的延伸,長音頻用户的佔比提升還是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最後,隨着車載數量的增加,在整個泛娛樂賽道,長音頻的佔有率也會出現提升。

36氪:所以,這是一個跟使用場景密切相關的一個行業。

中金:如果專業做產品,一定是全受眾、全興趣範圍、全場景的一個覆蓋。但是,很多互聯網公司去做音頻軟件的時候,只是原有功能的一個延伸,從這個層面來看,還是有較大的改革空間。

36氪:從變現這個層面來講,播客的變現方式處於什麼層級?

中金:播客現在的變現模式非常初級,各個企業基本上都處於探索階段。後面可能是加一些廣告,通過用户訂閲頻道,在內容中加上廣告。對播客而言,這可能是相對成熟的變現方式。

如果退一步到長音頻的變現方式,其實就會更加多元。包括會員付費訂閲、點播,然後還有打賞互動等,甚至後面會在音頻中做一些不太影響收聽體驗的廣告。

36氪:變現模式多元化的情況下,聲音經濟為何還是陷入盈利難的困境?

中金: 核心在於付費率比較低,而付費率低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個就是國內的競爭環境還不太穩定,對企業而言,貿然加付費或強制付費,可能會面臨失去市場份額的風險。在市場格局還沒有穩定情況下,企業更傾向選擇以免費內容為主,整個付費邏輯的推進是相對比較緩慢的。

不過,目前來看,這兩年付費的進程是在加速的。

第二個是付費意願的問題。以視頻為例,即使視頻相對已經走在前列,它的付費率也只有20%左右。不過,我們認為隨着年齡代際的變更,未來音頻領域的付費率也會有個提升空間。

36氪:聲音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中金:我們認為一定是有機會的,這是一個充滿前景的賽道。

現在移動端的時間是飽和的,企業能講的只是一個加深內容讓用户更樂意付費。但是,聯繫整個大環境來看,聲音經濟的增長空間還是延伸的,包括現在的音頻設備和車載量都處在較低水平,未來一定有較大的用户增量空間。

另外,從商業模式或者付費情況來看,現在的付費率還處在行業發展初期。我們認為這並非是一個相對長期穩態的狀態,一定會隨着付費意識的提升而不斷提高,甚至是隨着代際的提升而產生一個革命性的變革,目前來看,90後、00後可能會更願意為自己喜歡的內容去買單,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