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餘以墨
本報訊 昨日的A股投資者都在見證歷史——9月22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第44個交易日超過1萬億元,超越2015年5月8日至7月8日43個交易日的歷史最長紀錄。業內人士指出,成交量突破紀錄,表明當前資金面仍較為寬裕,市場情緒仍較為活躍。多家機構認為,A股市場當前的賽道股和週期股的投資邏輯並未發生改變,大盤此前短期的調整有望帶來新的佈局機會。
“整體市場破萬億將成為一種常態”
歷史數據顯示,在昨日之前,滬深兩市成交額紀錄保持區間,為6年前的2015年5月8日至7月8日。彼時A股連續43個交易日成交額超過萬億元,在這個過程中,上證指數一度觸及5178點的數年新高。
昨日滬深兩市成交額成功實現連續44個交易日超過萬億元,超越上一個牛市保持的歷史最長紀錄。《投資快報》記者留意到,本次破紀錄的時間週期始於2021年7月21日,不過相比6年前的牛市,這一輪大盤表現平淡,僅上證指數上漲超2%,深證成指、創業板指跌幅均超4%。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滬深兩市連續44個交易日成交量維持在萬億元規模上方,表明當前資金面仍較為寬裕,市場情緒仍較為活躍。多家機構認為,A股市場當前的賽道股和週期股的投資邏輯並未發生改變,大盤此前的短期調整有望帶來新的佈局機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當前情況下,整體市場破萬億將成為一種常態。背後反映的是整體中國投資市場活躍度的提升以及資金對新興市場的信心。接下來隨着一些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個股不斷創新高,同時也要注意相應的風險。從題材上來看一些“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將成為未來投資亮點,可以重點關注。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當前市場成交量持續放大之後,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優勢機會。堅持價值投資至關重要,即使行情出現波動或者突然出現大幅拉昇。當前市場成交量持續放大,也預示着未來市場的投資機會依然較多,大家對於後市要保持信心。
巨量資金從哪裏來往哪裏去?
不同於6年前那次紀錄的全面牛市氛圍,此次A股成交連續破萬億的資金來自何方?
主流觀點認為,機構調倉、散户參與度提高是近期成交增量的主要來源。
國盛證券認為,從7月底之後,偏股類主動型基金淨值與重倉指數的相關性大幅減弱,大概率是由於機構近期的調倉行為所致,據此可做推測,近期股市的成交放量,機構存量資金調倉是重要原因。
中金公司表示,近期股市增量資金中,部分可能來自個人投資者。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公佈的8月新增投資者數量較7月提升26.6萬至187.5萬人,疊加個人投資者交易熱情提升,可能是造成市場成交活躍的重要原因。
此外,華泰證券也分析了連續萬億成交額背後的三股力量——公募基金、北向資金、量化私募。該機構認為,只有這三股力量失去交易的動力,才會讓連續萬億成交額的行情結束,市場也有可能會出現回撤。從華泰證券的觀點來看,影響這三股資金交易動力的因素,或者説萬億成交額的下降,可能會出現在三季報甚至是年底。
連日來的巨量資金,都去了哪裏?國金證券研究員表示,從資金淨流入行業來看,主要是流入到風能、光伏、特高壓、核電等新能源相關板塊,可以看出資金對於新能源領域的青睞。“中字頭股票一直是低估值狀態,新能源是業績高增長和政策支持兩重疊加,所以它們受外圍影響小,資金沒好去處就會流向這些板塊。”
創造歷史後大盤怎麼走?
成交量創歷史新高,並不等同於指數會跟隨。對於A股後市看法,機構和著名投資人士紛紛發表觀點。
市場人士郭一鳴指出,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結構性行情。一方面,8月經濟數據顯示經濟仍有下行壓力,這種擔憂還會存在;另一方面,成長類品種景氣度依然高企,而很多價值品種估值也相對較高,還沒有達到價值股估值出清以及成長股基本面走壞的風格大反轉的需求時刻。對於持倉較重的投資者,不妨趁反彈減持觀望,等待市場新的方向明確之後再作新的定奪。而對於倉位不高的投資者,可適當進行個股博弈,整體倉位也需等待新的時機。經濟復甦以及流動性穩定下,市場結構性行情依舊。但目前不確定性在增加,國慶節前仍需要保持一份觀望。
源達投資認為,今年包括此時此刻,想要股票上漲賺到錢,需要理解並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有沒有長期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有要求的,要能業績落地的,要有可持續性的不是什麼一次性的,所以之前是鋰電池現在是能源,都符合這種要求。二是板塊與個股有沒有資金加持,稱其為莊家還是主力並無區別,所以要重視市場大跌裏的抗跌股。三是節奏,即便是一個大方向,哪怕是一個小板塊都不是同時一起大漲的,這種日子其實不多。哪怕是個股本身,今年的節奏都是連續調整多日然後突然一個猛躥,不同於以往的連板大漲,這就是今年的難點所在,看上去好多主升浪的個股,但能從頭到尾把握到的其實沒多少人,買點與高度的理解是其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