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志峯 編輯/馬媛媛)曾經只看到美元債的便利,如今卻吃盡了其中苦楚。
7月29日晚間,恆大發布集團近期“保交付”情況及境外債務重組工作進展。
公告稱,恆大集團正全力與境外債權人及有關顧問溝通,促進制定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目前盡職調查工作仍在推進中。
恆大預計,盡職調查工作將在近期基本完成,屆時將與有關債權人及其顧問溝通境外債務重組方案框架和建議,並希望在2022年內儘快公佈具體重組方案。
同時,恆大披露“保交付”情況稱,集團已售未交樓項目中96%已部分或全部復工,實際施工人數達到集團正常施工要求的86%。自2021年7月1日以來,公司已累計竣工交付物業23.2萬套,建築面積2419萬平方米。
恆大汽車方面,7月6日恆馳5預售至今,已累計收到預售訂單超過3.7萬台。
90億港元7折出售香港總部大樓
值得注意的是,開展債務重組只是第一步,並不意味着即將走出債務困境。如寧波房企銀億股份,自2018年5月危機爆發,2019年6月首次宣告破產重組,歷經波折,直到2022年3月才成功在“白武士”的幫助下完成重組。
在近兩年爆雷的30多房企中,恆大之前已有泰禾、華夏幸福、花樣年、奧園、佳兆業、正榮等十餘家房企表達重組意願或正在重組過程中,但至今除卻華南城與建業地產成功被國企入股上岸之外,其餘均無明確進展。
恆大方面亦坦言,鑑於集團地產開發業務所涉地區廣泛,境內相關地區的房地產市場仍在調整中,並綜合考慮集團的資產負債規模,預計集團的業務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有序經營,從而使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資產價值得到恢復。
因此,面對2萬億鉅額債務及“保交樓”“保造車”的重任,所謂的“不賤賣資產”也只是許家印在明知交易處在下風背景下,儘可能表明想要抬高交易價格的一種態度。
據香港媒體28日報道,恆大正尋求出售位於“灣仔告士打道38號”的香港總部大樓,市場估值約90億港元,接盤方為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
據觀察者網不完全統計,在過去一年,恆大為了度過財務危機,出售旗下多個子公司、5個地產項目及非核心資產回款約458億元。這還不包括許家印自掏腰包,通過抵押股票、變賣旗下豪宅別墅、私人飛機等方式套現約70億。
恆大也多次在公告坦言,公司流動性問題對項目開發和進度造成負面影響。交易將盤活資產,扣除抵償工程款後所得相關款項將作為一般營運資金,支持其他項目續建,有利於維持企業房地產業務有序運營。
有行業人士向觀察者網分析稱,之所以出險房企出清進展較慢,歸根結底都是價格問題。如今暴雷房企增多,所有收併購都是買方市場,出險房企想要賣子還債就必須給出較大的折讓,近年出售資產力度較大的融創、世茂等企業項目無不如此。當初許家印不同意給出較大折讓,恐怕很大原因是寄希望於汽車,如今發現信用破產了即使發動所有銷售、物業人員賣車,依然距離預期較遠才會有“折上折”。
同理,債務重組或者破產重組速度通常也不往往需要一年乃至數年時間。債權人但凡有點希望,都不同意過度放棄手中已有權益,這需要市場、債權人和債務人等多方進行長期博弈,但往往拖得時間越久,剩餘資產和權益越少。如今遲遲無法找到新的融資方法,已破產的信用無法重建,市場回暖遙遙無期,債務重組只能成為無奈之下的必然選擇。
資產質量大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日漸惡劣的市場大環境,恆大同樣遭遇過過多次大規模出售旗下資產,最終卻無疾而終的案例,其中就包括香港總部大樓。
彼時,有市場消息稱,中國恆大計劃以105億港元的價格將香港總部大樓出售給廣州國企越秀地產,但最終因標的價格未能談妥,以失敗告終。
要知道,該大樓即恆大集團2015年以125億港元從華人置業手上購入,創下當時香港最大額商廈買賣的最高紀錄,也讓恆大成為內地唯一在香港有整棟獨立寫字樓的民營房企。
按照當時交易協議,這125億港元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收購的價款,首付款10%,其餘價款將分6年支付,每年僅需10%。也就是説,恆大可能直到2021年才支付完該筆交易價款。辛辛苦苦還了6年賬,捂在手裏1年後即折讓3成拋售。
無獨有偶,2020年10月,恆大曾以打算以200.4億港元出售恆大物業50.1%的已發行股本,相當於每股售價3.7港元,擬收購方為昔日房地產界“華南五虎”之一、後轉型投資領域的合生創展。
而恆大物業公告前的收盤價為5.12港元,相當於打了7.2折。若按照爆雷前企業股價最高點19.74港元/股計算,標的價格相當於不到2折。但即便如此,該筆交易最終同樣因價格於支付方式等分歧宣告失敗。
有房企人士向觀察者網分析稱,無論引入戰投、還是考慮通過自身努力化解債務危機,債務重組都是一個十分漫長的博弈過程。
近期,房地產行業關於“保交付”“併購債”等好消息不斷,待問題樓盤危機度過之後,樓市行情逐步回暖,同時行業併購機會也將加大,出險房企的風險出清將會速度大增。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暴雷房企無論通過何種方式化解債務危機、最終完成重組,即便能夠起死回生,其自身資產質量及市場份額、品牌影響等也勢必大打折扣。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