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科創板市場已集聚了一批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科創企業,“硬科技”成色逐步顯現。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創業板等存量市場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鑑。
今年7月,適逢科創板開市3週年,證券時報記者約訪到首家登陸科創板的紅籌企業——華潤微總裁李虹,希望通過華潤微上市後的轉變來直觀感受科創板帶來的“紅利”。李虹表示,作為國內領先的擁有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華潤微自上市以來,通過科創板融資平台持續促進重點產線建設及前瞻性技術和產品的升級研發。隨着物聯網、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半導體主要下游製造行業的產業升級進程持續加快,給半導體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高度重視技術團隊與研發能力提升
證券時報記者:科創板上市以來,公司募集資金的用途及最新動態如何?能否詳述一下是否已經產生經濟效益?公司在相關關鍵領域取得了哪些成績?
李虹:對華潤微來説,登陸科創板更顯意義重大,公司打開融資渠道,與資本市場真正共享發展成果。華潤微通過科創板的融資平台持續促進重點產線建設及前瞻性技術及產品升級研發。自2020年至今,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募資93億用於公司8 英寸高端傳感器和功率半導體建設項目、功率半導體封測基地項目建設、前瞻性技術和產品升級研發項目等。
募投項目的實施直接帶來了產能和效益的提升。上市兩年來,華潤微營收規模迅速擴大,從2019年的57.43億元增長到2021年92.49億元,淨利潤更擴大數倍,從4億元增長為22.68億元。
除了體量的擴大,華潤微始終高度重視技術團隊的建設與研發能力的提升,並進行了一系列前瞻性佈局。產品創新方面,2021年,華潤微自主研發SiC產品進入規模量產。GaN產品6吋和8吋同步佈局,產品已推向市場。 汽車領域也是公司非常重視的領域,公司的MOSFET、IGBT產品已經進入汽車電子應用,去年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取得不錯的業績,預計今年將持續提升,公司有部分產品通過車規級認證,產品結構不斷向工控、汽車電子、新能源等領域轉型,工控和汽車電子佔比進一步提升。”正是基於這些前瞻性佈局,面對行業變化時,華潤微才能更加遊刃有餘。
證券時報記者:公司所屬行業具有哪些特徵,該行業與海外相比尚處於哪個階段,?我國推出科創板以來,該狀況有多大改觀,以及如何看待未來的行業前景?
李虹:半導體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且具有下游應用廣泛、生產技術工序多、產品種類多、技術更新換代快、投資高、風險大等特點,傑出和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才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關鍵。科創板匯聚了中國重要的科創企業,為“硬科技”公司提供了長期高效的融資平台,促進相關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我國本土半導體行業起步相比海外要稍晚一些。但在政策支持、市場拉動及資本推動等因素合力作用下,中國半導體行業不斷髮展,市場增長前景可觀。隨着物聯網、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半導體主要下游製造行業的產業升級進程加快。下游市場的革新升級,強勁帶動了半導體企業的規模增長。隨着國內企業技術研發實力的不斷增強,國內半導體行業因此獲得發展的新契機,未來十年行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華潤微也將充分借力集成電路行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的發展潮流不斷進步。
證券時報記者:科創板上市之後,在公司治理、研發投入及成果、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有哪些變化?如何看待研發投入與創收之間的關係?
李虹:公司自科創板上市後,在公司治理方面,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始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相關業務規則的要求履行職責,上市公司《公司章程》、《董事會議事規則》等有效執行,公司治理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積極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和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
在研發投入方面,華潤微深諳科創板定位,在科創板上市後高度重視技術團隊的建設與研發能力的提升。2021年度,公司研發費用投入7.13億元,同比增長25.99%,2021年度獲得專利授權183個,其中發明專利137個;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獲得授權並維持有效的專利共計2,123項,其中發明專利1,494項,佔專利總數的70.37%。
在人才管理方面,公司採取積極的人才引進機制,根據公司戰略目標及業務需求,引進行業領軍人才,中高端技術人才,打造公司核心技術團隊。在人才培養方面,以多種方式培養鍛鍊技術人才,為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長提供發展路徑。同時加大與國內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關係,建立實訓基地,聯合培養人才。公司研發人員逐年提升,2021年研發人員同比增長17%,包括 MCU、第三代半導體、MEMS傳感器方面具有資深北京的專業人才。
上市兩年來,華潤微華潤微電子積極採取系列化舉措,以市場需求為引領,豐富產品系列,優化產品結構,抓住國產替代機遇,各版塊收益得到顯著提升,營收規模迅速擴大。
從未因疫情原因停止生產
證券時報記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似乎漸趨明朗。請介紹一下在疫情肆虐之下,公司各環節業務受到的影響及對策。公司為抗擊疫情做了哪些工作或貢獻?
李虹:新冠肺炎疫情到目前持續了2-3年時間,公司從未因疫情的原因停止生產,公司隨時隨地做好生產閉環管理,疫情期間公司生產運營正常,公司上半年經營情況穩定。
在疫情初始,華潤微作為央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加入到全線抗擊疫情的戰鬥隊伍中來,華潤微電子部分重點客户或其終端整機客户的產品直接用在疫情治療中的關鍵測温儀、呼吸機和製氧機等關鍵儀器設備上,華潤微電子把全力保障該類重點客户晶圓及成品供應作為產線緊要任務,全力以赴保障疫情相關儀器設備所需芯片訂單供貨,穩定好生產,提速供貨時間,為抗擊疫情爭取時間,受到工信部的表彰。
面對此次6月無錫地區新冠疫情的再次反覆,公司嚴陣以待,積極響應政府防疫號召,啓動應急響應機制,根據疫情變化不斷調整防控政策,做好充分準備。此外,公司亦安排關鍵崗位員工留守工作崗位,各單位積極籌備生活物品、後勤保障、生活設施等,上下齊心,做好封閉生產管理,保障公司安全運營。
證券時報記者:“雙碳”戰略目標下,公司採用了哪些具體舉措,取得了怎樣的效果?公司如何用技術創新驅動發展?
李虹:聚焦到中國市場,中國碳中和相關投資中,近60%有功率半導體的市場機會。公司功率半導體產品IGBT、MOSFET和碳化硅等產品,均屬於服務“雙碳”戰略的產品,公司多個產品積極切入光伏領域,產品銷售額將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亦是公司非常重視的領域,公司的MOSFET、IGBT產品已經進入汽車電子應用,去年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取得不錯的業績,預計今年將持續提升。
“雙碳”目標下,公司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管理工作,公司以“成為世界領先的功率半導體和智能傳感器產品與方案供應商”為發展願景,紮實做好技術研發的同時,公司圍繞公司治理、產品研發、環境保護、社會共贏幾個維度,將ESG理念貫徹到企業運營的全過程中;依法承擔對股東、客户、員工、社區、環境的責任,保持穩健的治理與經營,創造積極股東價值;堅持多方位技術研發策略,建設全方面芯片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研發綠色、有益於環境改善的產品,努力減少運營產生的碳足跡;提供創新的產品和服務,營造包容開放的職場環境,培育行業優秀人才。
關於技術創新方面,公司一貫重視科技創新,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完善激勵制度,推動可持續發展創新體系建設,公司2021年實施了股權激勵。在華潤微之前,尚沒有中央企業控股、在科創板上市的紅籌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因此,華潤微的股權激勵計劃開創了多項第一:第一家實施股權激勵的中央企業控股科創板上市公司,第一家實施股權激勵的A股上市中央企業控股紅籌股公司,第一家實施第二類限制性股票的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華潤微股權激勵的業績考核條件,充分考慮了半導體行業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