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威馬汽車去年鉅虧82億 創始人12億薪資惹爭議

由 無英 發佈於 財經

繼零跑汽車成功登陸港交所後,威馬汽車也加快了IPO的節奏。讓威馬汽車沒有想到的是,去年鉅虧82億與董事長沈暉的高薪酬,突然衝上了熱搜。

如果把這一組數字放在一起比較,就非常有意思。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威馬汽車累計交付量達8.34萬輛,其中2021年累計交付4.41萬輛。

招股書顯示,2021年10月~2022年3月,威馬汽車完成D輪融資,募集5.96億美元,投後估值為70.4億美元,以2021年底的匯率來計算, 投後估值約為人民幣451億元。 從終端銷量來看,今年前8個月,威馬汽車累計交付新車(上險數)約為2.9萬輛,同比增長41%。

據瞭解,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中國上海,是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

自創立以來,威馬汽車制定了明確的集團發展“三步走”戰略:做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者;成為數據驅動的智能硬件公司;成長為智慧出行新生態的服務商。威馬汽車致力於推動智慧出行產業的發展及落地。

最具看點的則是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的薪資,在2021年高達12.6億元。 同年,威馬汽車向主要管理層支付的薪資總額為17.5億元,沈暉一人薪資佔據了主要管理層薪資的72%。

從招股書來看, 在沈暉12.6億元的薪酬中,薪金和花紅份額較小,約為201萬元,受限制股份/購股權開支則佔了絕大部分比例,約12.59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12.6億元的薪資不是沈暉實際到手的薪酬數額,應該是他的薪金和受限制的股份收益兩方面的組合。受限制的股份為非現金性質,不是實際的現金支付,也有一些嚴格的履行條件和標準, 並不一定能夠實現兑付。 只有企業上市之後,他才會有可能真正拿到這筆錢。”

市場分析表示,按照香港資本市場的邏輯和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 沈暉的股份收益是一筆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收入,並沒有發生實際的支出。 而在招股書中披露該數據,一般是企業選擇以一個較高的金額來推動高管為企業的上市作出的貢獻而設定的一種激勵手段。

因為有了管理層的大幅開支,2021年威馬汽車的行政費用也同比大幅增長57%至27億元。 威馬汽車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行政費用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向管理層成員授予股份獎勵導致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大幅增加,以及向C+系列境內投資者支付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

通過橫向對比可以發現,同為造車新勢力的零跑汽車,2021年虧損28.5億元,其主要管理人員同年薪酬總額為9682.4萬元,其中創始人、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朱江明薪酬總額為954.6萬元,佔主要管理人員薪酬總額的9.9%。理想汽車,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想2021年薪酬總額是150.4萬元,小鵬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2021年薪酬總計為135.2萬元。

市場也注意到,若單純以薪金進行對比,沈暉的所得略高於李想和何小鵬,低於朱江明。

只有在威馬汽車成功上市後,沈暉才能將12.6億對應的股份收入囊中,這個收益比是否匹配,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慎良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