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為什麼 | 為什麼中報都是雷?
這周國內上市公司終於全部發布完了二季報,不少白馬股都呈現出“撲街”的暴跌走勢,各種細分行業中的茅股們,基本都是見光死。雖然,很多中報看上去都是業績向上,但投資者為什麼最終選擇了用腳投票?
流動性的消退
就像之前的周評中提到的那樣,從去年開始的消費品牛市,實際上是在資產荒下的一種無奈選擇。如今,隨着中報的密集披露,市場發現,就連消費品都不再強勢後,整個市場的預期發生了根本性的翻轉。
根據茅台的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490億元,同比增長11.68%,歸母淨利潤增長9.08%,在交出了一份近5年最低增速的業績後,茅台現貨價格也呈現出大跌走勢。
8月底,飛天茅台的現貨價格跌破3000元/瓶後,引發了一場以白酒為首的消費股大跌,茅台股價跌破1600元大關,引發市場一片譁然。如果把經銷商價格作為茅台期貨,茅台可以説是經歷了一場大型的股商品雙殺。
同樣的情景也發生在了片仔癀的身上,儘管片仔癀的中報顯示,營收增長18.56%,淨利潤增長28.96%,但8月初,其現貨價格跌破600元/粒,黃牛報550元/粒,甚至低於了590元/粒的官方指導價。片仔癀的股票價格也從接近500元的491高點一路下跌至如今的330元,跌幅高達32%。
從微觀的現象可以看出,整個市場缺少足夠的賺錢效應後,無論是現貨還是股票,都出現了流動性退潮跡象。除了像光伏和新能源這兩大行業外,市場整體缺少足夠的景氣週期,特別是海外生產逐漸恢復後,就連強勢的出口也逐漸走弱,使得經濟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降速。
中報披露的滯脹
從整體的中報業績來看,不少市場預期較好的股票,紛紛暴“雷”,大部分理由都是原材料的上漲,導致利潤整體承壓。
“醬茅”海天味業,在8月31日一字跌停,其披露的半年報顯示,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36%,淨利潤同比增長3.07%,創出上市以來最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游原材料的持續上升,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壓力。要知道,海天味業可是自2014年上市以來,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長期保持15%和20%左右。一旦當這種確定性的預期消失殆盡後,等待着的就是資金無情用腳投票。
不少中游製造業的白馬股,也因為其業績增長受阻,遭到無情拋棄,理由無外乎是隨着原材料的上漲,而侵蝕利潤。回顧今年為止的每一波熱點,都會發現無論是半導體還是光伏又或是電新,關鍵字都是“漲價”。
上半年,在新能源和出口向好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漲價還是能夠被中游消化,因為需求還在。可是,隨着海外生產恢復之後,會發現市場僅僅只剩下光伏和新能源處於滲透率提高的階段,但不少中游企業,開始牴觸漲價。這也是為什麼,哪怕選對了賽道,但如果挑錯股票,仍舊可以體會到痛苦的兩極分化式結構行情。
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滯脹邏輯,上游漲價但已經無法傳導至下游,因為總體需求沒有有效擴大。之前,國內經濟需求的主要承載方式是地產,現在地產還處於三條紅線的高監管下,加上恆大事件的影響,讓市場需求進一步陷入萎縮。
哪怕是上半年因為缺芯而賺的盆滿缽滿半導體板塊,在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深度回調,無疑表明資金開始擔心滯脹邏輯傳導至科技股,要知道,最景氣的功率半導體,其下游是新能源車。可是,從新能源車的財報來看,就算每個月的月度銷量數據持續刷新高,但利潤卻沒有呈現出相應的增長,典型如比亞迪,表明大部分的利潤都用來對沖產品漲價上了,整車廠開始出現了明顯的牴觸情緒。
特別是台積電在最近宣佈漲價,以彌補去年錯失的價格窗口後,整個以半導體為首的科技板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深度回調。因為,每當龍頭提價後,往往會變成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資金會擔心,漲價傳導不暢後,不僅不會拔高利潤預期,還會影響到現有收入和訂單。
回顧美國過去的滯脹交易邏輯可以發現,只有一些上游資源品可能表現較強,就算是傳統意義上對沖滯脹的必選消費品,也都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安全邊際。
接下去,就要看政策面是否會有更多的支持出台。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沒有明確的刺激政策出台,很可能三季度的財報季依舊艱難,投資者還是需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