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購潮又來了!基金公司出手 年內已超27億
今年市場跌宕起伏,但基金公司自購的熱情卻逆勢上揚,用真金白銀為自家基金背書。
今年前7月基金公司自購規模超27億元,同比上升逾兩成。其中權益類基金仍是基金公司自購主力軍,佔比近7成。從業績看,獲基金公司自購的多數基金年內斬獲正收益,27只產品漲超10%。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基金公司自購的基金大多都是在其成立時申購,不少基金公司將“自購”作為營銷賣點。另外,自購也能彰顯行業對市場的信心,給投資者傳遞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知行合一的積極信息。
基金公司自購逾27億
權益類基金佔7成
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年內共有68家基金公司申購自家基金合計201次,申購基金數309只(各份額分開統計),淨申購額27.15億元,較2020年同期時的22.5億元同比增加20.67%。今年基金公司自購的基金絕大部分為新發基金,大多都是在其成立時申購。
從歷史數據來看,2018年、2019年、2020年,基金公司自購產品中債券基金規模分別為17.68億元、14.49億元、18.94億元,佔當年基金自購總規模的比例分別為54.1%、50.54%、45.49%。
與往年的多數情況下債基自購佔大頭不同的是,2021年以來的基金自購大多發生在權益類基金中。據統計,年內基金公司自購股票型基金合計6.5億元,自購混合型基金合計12.49億元,權益類基金自購金額合計達18.99億元,佔比達69.94%;年內自購債券基金7.95億元,佔比近3成。
從單家基金公司自購規模來看,有6家基金公司自購超過1億元,13家自購金額超過5000萬元。
其中自購金額最大的公司是建信基金,儘管截至7月末該公司僅自購兩次,但是自購金額卻已高達2.8億元。今年6月28日、7月9日,建信基金分別斥資2.7億、0.1億元自購旗下建信裕豐利率債三個月定開債A、建信普澤養老目標日期2040三年持有。
自購規模排名第二的是天弘信基金,年內共用自有資金2.4億元申購旗下只基金。同時,天弘基金也是年內申購次數最多的基金公司,共申購旗下基金34次。此外,南方基金、國泰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富國基金等4家公司自購金額也超過1億元。
過半自購基金年內收益為正
27只產品漲超10%
從基金公司自購基金的業績看,過半基金截至7月31日的年內收益為正,其中27只產品業績漲超10%。
由於今年基金公司自購的基金,大多都是在其成立時申購,因此這些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約等於基金公司自投的收益率。具體來看,有6只獲自購基金年內收益率超過40%。其中長江新能源產業獲得52.46%的業績漲幅,該基金於4月9日獲得1000萬元自購。3月26日,處於發行期的恆越優勢精選獲得1000萬元自購,截至7月末該基金漲幅為48.13%。國泰中證環保產業50ETF、天弘中證新能源汽車、東財中證有色金屬指數增強等佈局年內高景氣度賽道的指數產品也取得較好收益。
此外,還有天弘中證光伏產業、創金合信數字經濟主題、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華夏科創板50ETF聯接等8只自購產品收益率超過20%。
另外也有部分基金公司自購產品收益率不佳。例如廣發瑞軒三個月定開、財通智選消費等,這些基金成立在年初,且涉及的領域板塊大多在基金成立前後位於高點,導致基金收益率較低。
對於基金公司自購的初衷,深圳一位公募產品部負責人表示,自購一方面可以彰顯市場信心,給投資者傳遞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看好後市和自家產品賺錢能力的信號;另一方面,行業內很多基金公司其實已經建立了長效的自購機制,基金公司選擇知根知底的基金經理進行投資。
“今年市場經歷多次大幅回調,基金髮行市場也坐上過山車。面對發行市場的冷熱不均,一些基金公司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便投入自有資金,幫助自家產品順利發行成立。”他補充道:“據我所知,最近還常有基金公司在內部羣中表示新基金髮行不暢,並號召同事自掏腰包‘幫襯’公司。在市場低迷時,自購無疑會為基金機構宣傳增添亮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自購產品並不一定都是符合投資者風險偏好、投資條件的基金,在選擇自購基金時,還是應關注市場的整體情況,綜合考慮,切忌盲目跟風。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