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破發”現象如何看待
一段時間以來,新股“破發”現象備受關注。截至目前,已有49只科創板股票跌破了發行價,佔比12.8%,而上市首日“破發”的公司也不鮮見。
該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筆者認為,註冊制下,新股定價機制不斷進化,買賣雙方的博弈使得定價更加市場化。新股首日的“破發”恰是市場化這隻看不見的手起作用的正常結果。
一方面,科技和資本市場融合可以形成財富效應,引起資金追逐。一些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初期受到資金短期非理性追捧,估值易偏離其內在價值。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轉化的週期較長,短期財富效應難以長久維繫。部分高發行價、高市盈率的股票“破發”在情理之中。當然,也有個別公司由於所處的行業週期性相對比較強、技術含量相對不是很高,水落石出後股價“破發”。同時,也有部分科創板公司的高管對技術、產品投入大量精力,但對資本市場的機制瞭解不深,對脱離基本面的偏高發行價缺乏理性警惕,“容忍”了過高的發行價。
對於解決科創板“破發”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着力:
首先,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要進一步落實科學、理性的定價原則,充分與市場溝通,把企業的成長情況與風險講清楚,把產業週期講清楚。詢價機構要帶頭踐行長期投資理念,理性報價。
2021年9月1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對《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進一步優化了科創板新股發行承銷制度,促進買賣雙方博弈更加平衡,引導投資者審慎參與網下發行。行業自律機構、社會公眾、媒體要加強對新股詢價過程的監督。
其次,培育更多“時間催放玫瑰”的投資機構,鼓勵它們與科創板公司一起成長。科創板公司的投資門檻較高,需要投資機構熟悉相關產業,養老金、企業年金、公募基金等專業投資能力強,且投資週期相對較長,投資科創板適宜性強。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科創板公司機構持股比例超過30%的僅有125家,佔科創板公司數量不足三分之一。經過調整之後,科創板公司估值將趨於合理,長線資金進入的機會之窗將打開。
再次,科創板公司需要繼續堅守核心賽道的競爭優勢,提升科技力量,做好科技成果轉化這篇大文章,不斷迭代企業新價值。企業自身價值不斷提升,市值的提升才會水到渠成。
筆者認為,科創板“破發”,是市場化機制下的一種“糾偏”行為,不但能引導新股的定價機制日趨合理,還有利於市場迴歸個股基本面思考。隨着科創板公司發行定價更加市場化,交易機制更加完善,市場交易會更加趨於平穩理性;具有研發優勢及科技創新優勢的企業股票,其內在價值也會得到合理體現。